“逼孩子学习要被罚500万到1000万越南盾?”这条即将于2025年12月15日生效的新规,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在越南家长圈激起千层浪。表面看,这是对“鸡娃式教育”的当头棒喝;深层看,却折射出一个社会集体焦虑的缩影——当分数成为衡量孩子价值的唯一标尺,父母的爱,竟成了法律要规制的“风险行为”。《》
河内市(Hà Nội)的秋草(Thu Thảo)每晚与二年级儿子“鏖战”至深夜,只为完成老师微信布置的海量作业。她不敢松懈,因为一次“放手”换来的是老师的私信问责:“请家长务必加强督促。”可若严格执行新规,她这种“陪写到崩溃”的日常,或许已踩上“强迫学习”的红线。同样,乂安省(Nghệ An)的阮幸福(Nguyễn Hạnh Phúc)甚至不敢让孩子看到相关新闻,生怕孩子以此为由拒绝学习——讽刺的是,她本意只是希望女儿未来多一份选择权。
![]()
2025年9月,家长们带着胡志明市福隆坊裴文梅小学的学生参加开学典礼
问题的核心在于:何为“学习过度”?法律条文未给出明确尺度,而现实却千差万别。有的孩子专注两小时仍精力充沛,有的半小时就疲惫不堪。若仅以“是否哭闹”“是否拖延”作为判断依据,恐将无数焦虑却深爱孩子的普通父母推入违法边缘。正如网友所言:“老师布置三小时作业,家长不催就是失职,一催就是违法——这锅,我们背不动。”
事实上,学业压力从来不是家庭单方面制造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越南办事处(UNICEF Việt Nam)早前研究已证实,孩子因害怕“让父母失望”而长期压抑情绪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伦敦大学学院(UCL)学者黎黄峰(Lê Hoàng Phong)一针见血地指出:父母的“逼”,本质是对社会评价体系的恐惧——在一个以分数论英雄的环境中,谁敢让孩子“慢下来”?
真正值得借鉴的是国际经验。在新西兰(New Zealand),儿童心理健康(wellbeing)高于一切,学校与社工系统会主动介入高压力家庭;在英美,政府大力推广社会情感学习(SEL)和家长教育课程,教会父母如何“陪伴”而非“控制”。相比之下,仅靠罚款威慑,无异于扬汤止沸。
值得欣慰的是,胡志明市(TP HCM)智越律师事务所(Văn phòng Luật sư Trí Việt)主任律师陈氏玉女(Trần Thị Ngọc Nữ)透露,配套实施细则将尽快出台,明确“学习过度”的认定标准。这说明立法者已意识到:教育问题不能简单用行政处罚解决。
武英桃博士(Cherry Vũ / Vũ Anh Đào)的话值得深思:“父母不是不爱,只是还没学会如何正确去爱。”新规的初心值得肯定——杜绝精神暴力,保护儿童心理健康。但若缺乏配套支持与公众教育,它可能沦为又一个让家长“左右为难”的冰冷条文。
真正的教育改革,不该让父母在“放任”与“违法”之间走钢丝,而应构建一个学校减负、社会包容、家庭有方法的支持系统。毕竟,我们惩罚的不应是爱,而是那个逼所有人只能“卷”的环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