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俄罗斯媒体证实向乌克兰西部地区投放了一枚重达3吨的FAB-3000型航空炸弹。乌军宣传这枚炸弹落在了西部的一个小型军火库中,没有造成什么伤亡,然而俄方战报却显示它精准打击了一个隐藏在利沃夫州的军事指挥所,在内部正在开会的50~60名军官已经被轰成了渣。
![]()
很多人听着"3吨炸弹"的名头,会觉得这就是个靠重量砸人的"笨家伙",但这次空袭能引发这么大关注,关键就在于它不是盲目轰炸,而是一次算得明明白白的精准打击。俄军为了这一下,前期的准备和执行环节几乎没留漏洞。
首先是载机和航线的选择。这次执行任务的是苏-34多用途战斗轰炸机,这机型最大载重8吨,航程能到4000公里,从克里米亚起飞打利沃夫完全绰绰有余。更关键的是飞行高度——全程保持在10000到12000米,这个高度远超乌克兰大多数防空导弹的有效射程,乌军的便携式防空武器更是够不着。
而且俄军还特意让战机绕着黑海北部飞行,避开了乌军已知的防空火力点,等于带着"金钟罩"去执行任务。
![]()
投弹方式更能体现战术考量。战机没有飞到目标上空投弹,而是在70公里外就把炸弹扔了下去。这个距离既保证了战机绝对安全,又能让炸弹充分发挥滑翔优势。要知道,这枚FAB-3000不是普通的自由落体炸弹,而是装了UMPK滑翔套件的"智能炸弹"。
这套套件相当于给老炸弹装了"翅膀"和"大脑",投弹后会自动展开折叠翼,靠着格罗纳斯导航系统不断校正轨道,就算有气流干扰,精度也能控制在10到20米内。
可能有人觉得10到20米的误差不算小,但对3吨重的炸弹来说,这点误差根本不值一提。FAB-3000光是战斗部就有1.36吨TNT炸药,爆炸时中心压力能轻松碾碎钢筋混凝土,80米范围内是绝对致死区,就算躲在150米外,也大概率会被震碎内脏或烧伤。
![]()
更恐怖的是它的破片杀伤——会产生8万个钢制碎片,300米外都能穿透防弹衣,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区域能被彻底摧毁。这么大的威力,就算差个十几米,目标也难逃一劫。
至于俄乌双方的说法争议,其实不难理解。对俄军来说,打击"北约军官参与的指挥所",既能彰显战果打击乌军士气,又能给西方援助者敲警钟;对乌军而言,承认指挥所被端、数十名军官阵亡,无疑会动摇军心,说炸了军火库还没伤亡,是舆论战的常规操作。
第三方的OSINT分析倒是给出了些线索:炸弹投放时间是11月3日晚上,乌军曾起飞F-16拦截但没成功,至于具体命中目标,目前还没有清晰的现场视频佐证,但从爆炸后的能量监测来看,不太可能只是个小型军火库的当量。
![]()
这次空袭最值得玩味的,其实是俄军用的这套"老炸弹+新套件"组合。FAB-3000本身是前苏联时期的老古董,卡赞炸弹工厂几十年前就生产了好几万枚,俄罗斯手里库存还有几千枚。按常理说,这种老旧武器早该淘汰了,但俄军给它装上个UMPK滑翔套件,立马就从"笨炸弹"变成了精准打击利器,这背后是俄军精打细算的战术逻辑。
UMPK套件到底有多神?说简单点,就是一套由折叠翼、导航模块和控制舵机组成的升级包,总重量才200公斤,装在炸弹前后就能用。这套东西成本极低,升级一枚FAB-3000也就5万美元左右,比起动辄上百万美元的巡航导弹,简直是"白菜价"。
![]()
但效果却一点不含糊,能把炸弹的射程从几公里提升到70公里以上,精度从几百米缩小到十几米,完美解决了老炸弹"打不准"和战机"不敢近"的问题。
这种"低成本升级"的思路,其实是俄军在制裁下的无奈之举,却意外走出了一条高效打击的路子。西方持续多年的制裁,让俄军很难大规模生产新型高精度导弹,但苏联留下的海量老炸弹是现成的资源。
把这些库存盘活,用廉价套件升级成精准武器,既能保证打击效果,又能控制成本,简直是为持久战量身定做的战术。从2023年开始组装这套系统以来,俄军已经生产了数百套,现在看来,这种升级炸弹会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战场上。
![]()
更关键的是这种战术正好戳中了乌克兰的软肋。乌克兰的防空系统本来就不算顶尖,全靠西方援助的"国家先进地空导弹系统"、"毒刺"导弹等撑着。但这些防空武器对付巡航导弹还行,对付FAB-3000这种"高空投弹+滑翔制导"的组合,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战机在万米高空投弹,防空导弹够不着;炸弹滑翔过程中体积小、飞行高度高,雷达探测难度大,等发现的时候往往已经来不及拦截。这次乌军起飞F-16拦截失败,就是最好的证明。
单看这次空袭,可能只是一次孤立的战术胜利,但把它放在西方对乌援助缩水的大背景下,就能发现这可能是战场局势变化的信号。俄军敢这么堂而皇之地用高空投弹战术,核心原因就是摸准了乌克兰防空能力正在下滑的命门。
![]()
乌克兰的防空体系,一直是靠西方"输血"维持的。之前美国、欧盟源源不断地提供防空导弹和相关设备,乌军还能勉强构建起一道防空网,俄军的轰炸也会受到不少限制。但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西方的援助明显跟不上了。
美国内部因为政治博弈,对乌援助法案迟迟通不过,虽然12月底拜登政府批准了12.5亿美元的援助,里面也有防空武器,但这点量对庞大的战场需求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欧盟各国也因为自身库存不足,援助力度大不如前。
![]()
这种防空能力的下滑是持续性的。防空导弹是消耗品,打一枚少一枚,西方援助跟不上,库存就会越来越少;而俄军的升级炸弹却是"越打越多",因为库存老炸弹有的是,UMPK套件又能批量生产。
此消彼长之下,乌克兰未来面对俄军的远程打击,只会越来越被动。以后俄军可能不光用FAB-3000,说不定还会把更重的FAB-5000、FAB-9000老炸弹也升级用上,到时候乌克兰的防空压力只会更大。
这种局势变化,对乌克兰战场的影响是连锁性的。防空不行了,俄军就能更自由地打击乌军的指挥中心、军火库、交通枢纽等关键目标;指挥体系被破坏,前线部队的调度和补给就会出问题;补给跟不上,士兵的士气又会受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
未来的战场走向,恐怕就要看西方援助能不能及时"补位",以及乌克兰能不能找到应对俄军升级炸弹的办法。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俄军的这种"低成本碾压"战术,大概率会成为接下来的战场常态,而这对乌克兰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