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风轻拂,红树林摇曳生姿。2025年11月5日,“蔚海有我·和谐自然”海洋主题日活动在厦门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由厦门市海洋发展局、中国太平洋学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共同主办,作为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系列活动,吸引了众多中外嘉宾齐聚一堂。海洋公益市集活动将持继到11月9日。
公益市集:让海洋知识“活”起来
舟山市蓝海公益服务发展中心的摊位上,粉色海豚毛绒娃娃格外吸睛——这些可爱的工艺品竟是海洋垃圾再生而成。该中心负责人陈莉莉教授介绍,旁边的贝壳工艺品、渔网编袋等都出自舟山海岛居民之手,既推广手艺,也展现“海洋保护+社区发展”的可能性。
华侨大学的摊位则把“中国鲎”变成了热门IP:3D打印的鲎形首饰、鲎图案书签前,市民纷纷打卡。泉州市湿地学会会长李裕红博士表示,这些文创让“活化石”走进日常生活,让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闲鱼打造的“海洋盲盒奇遇记”环节人气爆棚。市民带着闲置物品而来,包装旧物、书写环保寄语后,通过游戏换取盲盒。“家里的旧绘本换了个手工贝壳画,还学到了‘零废弃’理念,特别值!”市民林女士开心地说。
![]()
![]()
![]()
![]()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科普基地揭牌:保护力量“强”起来
活动现场举行了“蔚海行动”下潭尾科普基地揭牌仪式,标志着下潭尾红树林公园的海洋科普与生态保护工作迈入新阶段。
![]()
SEE基金会海洋保护项目高级项目经理范敏介绍:“SEE基金会已连续四年深度参与厦门国际海洋周。海洋影响着我们的食物、生计、文化,并调节着全球气候,当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
阿里巴巴平台公益总经理章霁表示,红树林能维持生物多样性,为不同海洋生物提供栖息环境,是极具价值的生态守护行动。未来,各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将下潭尾红树林打造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热点和环保宣教平台。
![]()
公园升级:蓝色家园“美”起来
中外嘉宾们沿着全新升级的科普导览路线参观。“遇见潮汐”、“海洋森林魔法师”等图文并茂的科普展板,用生动的语言解读红树林的生态价值。
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是厦门“金砖碳中和林”所在地,也是国家蓝色海湾整治项目之一。据统计,公园年接待量已突破200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4.6万人次,近三年接待科普及研学人数超10万人,成为厦门重要的海洋生态科普平台。
![]()
“厦门在红树林保护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一走进公园就被深深吸引!”来自湛江市湿地保护协会的自然导师林汶汝赞叹道。
来自阿塞拜疆的努尔哈亚特以蓝天绿树为背景,按下快门定格美景,对厦门红树林的保护成果竖起大拇指。
“在我看来,了解这样的生态修复模式意义非凡。我们可以借鉴其中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红树林,并尝试将其复制到我们国家的生态修复工作中。”古巴交通部环境与交通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玛伦·佩雷斯·埃尔南德斯(Ms. Marlen Perez Hernandez)女士在参观时说。
(综合厦门日报、海西晨报)
![]()
潮汐起伏,
红树林静默生长,
守护着海岸线。
这场海洋主题日活动不仅是一次环保盛宴,
更是一次生态文明的生动实践。
在这里,海洋保护成为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日常行动。“蔚海有我˙和谐自然”,这份对海洋的深情与责任,正在厦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
活动相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