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675亿打水漂?郭台铭措手不及,大陆技术反超来得太快
曾口出狂言称“我让大陆吃上饭”的郭台铭,或许未曾料到国产崛起的步伐竟如此迅疾。
2017年,富士康对外宣布,将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斥资675亿美元,建设一座10.5代液晶面板厂,以延续夏普生产线,并且承诺将创造1.3万个工作岗位。彼时,他与川普并肩亮相,可谓风光旖旎。威斯康星州更是为此给予30亿美元的税收优惠政策,还宣称“要重返制造业巅峰”。
如今回首往昔,那片曾经被勾勒出的世界级工厂的壮丽蓝图,如今仅余下孤零零的厂房,以及那如镜花水月般的1.3万个工作岗位的空头承诺,675亿美元的投资基本付诸东流。郭台铭当初可谓机关算尽,却唯独没能预料到,中国本土产业链的升级速度如此惊人,将他的“高端梦”彻底击得粉碎。
![]()
01郭台铭的“转型局”,豪赌美厂
创立于1912年的夏普,凭借卓越的液晶面板技术在行业立足。1972年,夏普推出全球首款液晶显示计算器,由此开启了显示技术的崭新时代。到21世纪初,夏普已坐拥近12万项专利,长期在全球电子显示领域独占鳌头。
收购夏普,被视作富士康向高端制造转型的关键举措。郭台铭先生所看重的,是夏普独有的IGZO技术。这种材料的电子迁移率是传统面板的十倍,能够显著提升面板分辨率,同时降低功耗,被认为是OLED技术的有力竞争者。
为此,郭台铭先生当时承诺保留夏普品牌以及员工队伍,并且不更换管理层,以此展现出十足的诚意。为推动IGZO新产线的落地,他将目光投向了美国,决定在威斯康星州建设工厂,期望借助夏普的百年品牌重塑富士康的形象,从而摆脱“代工厂”的标签。
然而,理想终究难敌现实的考验。在威斯康星州,约80%的原料需从墨西哥进口,这使得物流与关税成本急剧攀升,单台产品成本增加约3000美元。与此同时,当地工人的时薪高达37美元,是我国工人时薪的12倍,并且当地技术工人严重匮乏,导致企业难以招聘到符合要求的员工。
在多重困境的交织之下,富士康斥资675亿美元建设的威斯康星工厂不得不进行规模缩减。原定的10.5代液晶面板项目最终降级为6代线,随后更是彻底放弃了面板生产业务,转而投身于咖啡售货机等低附加值产品的制造领域。
![]()
02猝不及防,中国技术反超来得太快
当郭台铭先生正为当前的困局而忧心忡忡之际,中国的显示产业却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实现了反超。自2012年起,国内面板龙头企业BOE累计投资近2000亿元用于扩充产能,其全球市场份额也从不足4%增长至接近40%。在传统LCD屏幕领域,中国大陆从2010年的边缘位置,一跃成为全球的主力市场。
更让郭台铭先生未曾料到的是,在他逐渐减少对内地市场关注的这几年间,我国的高低端产业几乎全面蓬勃发展。新能源巨头比亚迪在郑州建立了整车生产基地,吸纳了数万制造业工人重新就业。作为全球竞相角逐的前沿产业,国产产业的崛起让郭台铭先生颇为艳羡,同时也吸引了资本的持续流入。有业内人士预测,这一领域有望成为未来吸纳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
03升级受阻:富士康的漫长破局路
尽管现年75岁的创始人郭台铭先生仍是公司的最大股东,且集团整体市值依旧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富士康在显示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已然不复存在。
根据夏普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企业虽然实现了272亿日元的盈利,但其核心业绩仍主要依靠富士康的订单来支撑。与此同时,中国面板巨头BOE上半年营收突破1000亿元,华星光电也实现了同比14%的增长。
行业分析师表示,倘若郭台铭先生当年将675亿美元的投资留在中国市场,或许能够助力夏普抓住技术升级的关键窗口期,实现产业转型。然而,随着显示技术的快速迭代以及市场格局逐渐趋于稳定,这样的机会已经一去不复返。
目前,富士康正在加大对OLED与MicroLED等新型显示赛道的布局力度,试图重新夺回竞争优势。不过,从其过往的经历来看,这条路注定充满艰难与不确定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