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8日,一场天麻产业溯源之旅在赫章县拉开帷幕。由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及媒体组成的观摩团,先后走进贵州赫桃姑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贵州黔赫堂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两菌生产厂及水塘国有林场林下仿野生天麻基地,深度探访赫章天麻产业从种植到加工的全链条创新实践。
![]()
第一站 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碰撞
在贵州赫桃姑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现代化厂房内,丰富的天麻系列食品正通过智能化生产线批量生产。负责人介绍:“我们以赫章本地天麻为核心原料,研发出天麻核桃糖、天麻苦荞馒头、天麻玉米核桃酥等100余种特色产品,2025 年,产值预计达 2100 万元。”
观摩团现场见证了天麻核桃糖的生产流程:新鲜天麻经清洗、切片后,与赫章核桃、苦荞粉按科学配比混合,通过低温烘焙技术保留营养成分,最终制成口感酥脆、食药同源的休闲食品。目前,公司与县内多个乡镇建立产销合作,定点收购本地苦荞、小麦等原材料,直接或间接带动当地农户 2500 户,户均增收 10000元以上。
![]()
第二站 微生物技术突破产业瓶颈
走进贵州黔赫堂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智能化“两菌”生产厂,观摩团被五条全自动生产线吸引。该厂年产蜜环菌、萌发菌500万棒,采用液体菌种技术将天麻生长周期从3年压缩至2年以内,产量提升2至3倍。
据悉,该厂生产的菌棒已供应云南、广东等地,2024年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赫章县安乐溪乡百余村民就业,年发放工资超50万元。观摩团还参观了菌棒灭菌、接种等环节,对无菌化操作和精准控温技术赞不绝口。
![]()
![]()
第三站 仿野生种植激活生态价值
在水塘国有林场海拔1900米的林下基地,观摩团踏入一片郁郁葱葱的“天麻田”。这座占地3.5万亩的国有林场,正通过“林下仿野生”种植模式,将生态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成为毕节市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杆。观摩团注意到,林场通过“林场+合作社+农户”模式,已形成“树上采松果、林下种天麻”的立体经济格局。观摩团成员在实地考察后纷纷竖起大拇指,这样集种植、加工、销售、文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为生态保护、经济效益和乡村振兴方面进一步贡献了毕节力量。
![]()
![]()
![]()
产业升级:从“贡品” 到“黄金产业”
赫章天麻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朝洪武年间,其“鹦哥嘴、生姜皮”的特征曾作为贡品进京。然而,上世纪70年代因过度采挖濒临灭绝。近年来,赫章县通过人工栽培技术革新与全产业链布局,使天麻种植面积扩展至8.2万亩,2025年预计产值达13.3亿元。
![]()
作为2025年贵州天麻产业推广季 ·第四届毕节天麻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溯源之旅不仅展示了“天麻之乡”——赫章县天麻产业的技术突破,更揭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通过科技赋能传统产业,赫章正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