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lzx
来源:材料在线(ID:clzx_net)
本文已获得授权
各位设计师
大家好!
在杭州大运河畔,
一座形似“悬浮巨舟“的建筑物
正在等待扬帆起航——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院(二期)项目
目前整体施工接近尾声,
计划于2025年年底正式落成开放。
![]()
© Herzog & de Meuron
远眺过去,
博物院的轮廓横跨运河之上,
以现代建筑语言诠释着
“舟行碧波”的古典意境。
它不仅是一座文化展示的建筑,
更是一个集文脉传承、旅游休闲与城市形象
塑造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
堪称大城北文化发展的交汇点。
![]()
© Herzog & de Meuron
![]()
图片来源:潮新闻
01.
设计理念
博物院建筑方案由全球顶尖建筑设计事务所——
赫尔佐格&德梅隆事务所设计,
其灵感源于大运河水道。
设计团队以“依山面水”为理念,
塔楼“叠石成山”,主馆“悬浮”于空中,
四周立面建筑似“玉带”环绕。
![]()
© Herzog & de Meuron
![]()
图片来源:潮新闻
另外博物院的展览空间被高抬于13米的空中,
下部最大程度地减少落地元素,
形成开放的市民广场,
用于城市文化功能和活动。
![]()
© Herzog & de Meuron
这一设计在视觉上打通了
公共空间的通透感,
在功能上则创造了一个
由建筑体量覆盖的、
受保护的地面活动区域。
这处标志性的“巨檐下空间”,
已成为市民日常使用的遮阳避雨之所。
![]()
© Herzog & de Meuron
02.
材料选择
设计团队在外立面材料选择上,
使用的是蓝色琉璃幕墙,
这是国际首次大规模将琉璃
应用在建筑外立面上,
整个建筑的琉璃复合板幕墙
总面积达1.78万平方米,
由7240块精心铸造的
蓝色琉璃板巧妙拼接而成。
![]()
© Herzog & de Meuron
![]()
© Herzog & de Meuron
琉璃材料不仅美观,
而且黑科技满满。
每一块由四种不同深浅的
蓝色组成渐变,
既可以抵御大质量撞击,
其抗风压性能及抗弯承载性能
均高于设计值。
![]()
![]()
而塔楼部分材料是采用了
3D木纹UHPC挂板,
每块2.5米高的预制板
需呈现4种以上自然木纹肌理,
相邻板块纹路必须严丝合缝。
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木纹密码破解工程"。
![]()
![]()
03.
安装方案
针对京杭大运河博物院独特的“水波涟漪”造型,
项目团队联合浙大物理材料工作室,
从琉璃配方、性能、工艺、色彩等进行研究,
经过3年多的研发和试验,
成功研发出琉璃配方料。
为实现琉璃复合板幕墙的曲面造型安装,
创新性采用汽车吊结合硅胶保护套、
辅助定滑轮、限位拉索、防风拉索等
组合配套工具协调安装的方式,
让施工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
![]()
![]()
山形塔楼外立面采用
增强型预制混凝土挂板精细化安装技术,
创新采用BIM预拼装技术,
优化挂板安装顺序,
最终确定先柱后梁的安装方案。
柱挂板安装,
首先采用汽车吊在塔楼外部安装L型柱板,
而后吸盘车在楼内安装两侧平板;
而梁挂板,
按梁底→梁侧→盖板的安装顺序,
确保实现错落有序的安装效果。
![]()
![]()
04.
结语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院二期工程项目,
它是一次将建筑师的宏大构想、
深刻的文化意象通过尖端材料与
创新技术落地的复杂创新实践。
它不仅是建筑技术的展示,
更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人与自然、
融合文化与科技的城市新客厅,
为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再添一张闪亮的金名片。

(文中所使用图片源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侵权问题,请及时与本公众号取得联系,我们将即予以删除处理。 )
ㆍENDㆍ
设为星标,点亮“★”
每天获取最新材料知识

- End -
内容合作:微信chenran58,
![]()
![]()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自:材料在线
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文章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 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