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荷兰因不当干预企业内部事务并中断晶圆供应,导致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动荡,商务部认定其负100%责任。具体如下:
![]()
一、事件背景与核心争议
安世半导体原本是荷兰恩智浦旗下的一个事业部,后被中国的闻泰科技收购99%的股份,仅剩1%由荷兰本地公司持有。
![]()
这种股权结构原本是跨国合作的典范,双方形成了高度互补的产业链布局:荷兰保留了总部和部分研发生产环节,而70%的封装测试业务则放在了中国东莞。
![]()
然而,2025年9月,美国商务部抛出所谓的“50%规则”,声称被列入实体清单的外国实体如果持有某家公司50%以上股份,这家公司也要受到管制。
![]()
尽管这一规则在金融市场都有专门的“TACO交易”来规避,但荷兰政府却选择了跟进。
![]()
二、荷兰政府的错误决策
• 行政令干预:9月30日,荷兰政府发布行政令,不当干预安世半导体企业内部事务,试图剥夺中国企业的股权。
![]()
• 法庭错误裁决:10月1日,荷兰法庭在没有开庭、甚至没通知股东闻泰科技的情况下,就作出了裁决,解除中国籍CEO的职务,把中国公司持有的股份“托管”给一家荷兰公司,公司的重大决策也由荷兰人说了算。
![]()
• 中断晶圆供应:10月26日,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单方面宣布,停止向中国东莞的封装测试工厂供应晶圆。
![]()
这一决定导致东莞工厂无法正常生产,进而影响了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的稳定。
![]()
三、荷兰决策的连锁反应
• 全球供应链动荡:安世半导体在汽车芯片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中的电控系统、车灯、车窗等模块。
![]()
荷兰的决定导致全球多家车企面临芯片短缺的困境,甚至发出库存预警。
![]()
• 中方合理应对:面对荷兰的错误决策,中方本着对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稳定与安全的负责任态度,于11月1日宣布将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并努力促进安世中国尽快恢复供货。
![]()
• 荷兰继续施压:然而,荷兰方面不顾中方的合理诉求和建设性态度,继续一意孤行,升级全球供应链危机。
![]()
四、商务部的明确表态
• 认定全责:11月4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应询表示,荷兰政府从9月30日发布行政令干预企业内部事务,到法庭作出错误裁决,再到10月26日停止供应晶圆,这一系列行为严重侵害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也导致了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的动荡。对此,荷方应承担全部责任。
![]()
• 呼吁建设性解决:中方希望荷方从维护中荷、中欧经贸关系大局和产供链稳定与安全的角度出发,以负责任的态度与中方相向而行,停止干涉企业内部事务,为安世半导体问题找到建设性解决方法。
![]()
五、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
• 美国施压:有分析认为,荷兰政府的这一系列决策背后有美国的影子。美国可能希望通过施压荷兰来遏制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发展。
![]()
• 荷兰短视:然而,荷兰政府似乎没有充分认识到其决策的严重后果。其不仅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的稳定。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