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美国官网又整活了。
原本单个 AirTag 卖 29 美元,四件套理论上应该 99 美元,但官网却突然把“四件套”标成了同样的 29 美元。
等于是明晃晃的买一送三,而且不是页面展示出错那种虚标,它能正常加入购物车,能正常付款,订单还能顺利提交。
这样讲,只要你手速够快,这就是苹果亲手送上的“官方羊毛”。
![]()
事情一出来,美国用户几乎是瞬间冲进官网。
AirTag 本来是那种库存一直很足的配件,但这次被抢得跟限量球鞋一样,页面直接显示预估发货时间排到 12 月。
这说明抢的人规模大得离谱,苹果那边仓库可能都没想过自己也有被瞬间清空的一天。
几小时之后,苹果发现问题,把价格悄悄调回正常值。
但事情没有就此结束。社交平台上陆续有用户晒图,说自己的 AirTag 四件套已经顺利自提,或者已经收到了发货邮件,确认苹果确实按“错误价”履约。
对他们来说,这大概是苹果产品历史上最便宜的一次购物体验。
![]()
然而,后面下单的人就没这么好运了。部分用户收到苹果的统一取消通知,理由普遍是“订单异常”或“无法履约”。
一句话解释:羊毛早被薅光了,后来者只能剩一地鸡毛。
网上立刻出现两种声音:拿到货的人狂喜,没抢到的人狂怒,旁观者纯看戏。
这不是苹果第一次出现这种“定价乌龙”。
之前也出现过多起价格标错、规格写错、库存显示异常的问题,每次都能在短时间内引发抢购潮。
![]()
一个拥有全球最严格供应链、最成熟后台系统、最严谨品控逻辑的巨头,却偏偏会在价格系统这种基础环节上翻车,多少让人觉得有点魔幻。
为什么苹果会反复犯这种“看起来像实习生才会犯的错误”?
至今官方从未给出过明确解释。
有人猜是系统同步延迟,有人怀疑是后台切区时出了错,还有人开玩笑说:“苹果的产品够贵,但苹果的错误倒是挺便宜。”
这种戏剧化的反差感,也解释了为什么每次苹果标错价,都能在网络上掀起一阵狂欢。
用户不是不知道这是错误价,只是潜意识里会觉得:苹果赚钱赚太狠,这点“便宜”就当消费者的小小心理补偿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