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日,济南绕城高速港沟立交至殷家林枢纽段改扩建工程迎来关键节点——跨京沪铁路转体桥桩基首钻正式启动,标志着这项总投资70.03亿元的改扩建工程全面转入实体施工阶段。与此同时,作为济南“四环”最后一块拼图的G9911济南都市圈环线南环段(大南环)已完成勘察设计招标,预计2026年二季度正式开工,济南南部高速路网升级进入“真实提速期”,所有进展均来自山东高速集团、济南市交通运输局等官方披露信息。
南绕城改扩建:34公里四变八,关键工程有实据
济南绕城高速港沟立交至殷家林枢纽段改扩建工程,是济南南部交通升级的核心项目,全长34.324公里,西起殷家林枢纽互通,东至港沟枢纽互通,途经市中区、长清区及南部山区。项目采用“两侧拼宽为主、局部分离为辅”的方式,将原有双向四车道升级为双向八车道,其中港沟立交至兴隆枢纽段设计时速100km/h,兴隆枢纽至殷家林枢纽段提升至120km/h。
工程最受关注的核心节点有两处:一是国内最大跨径不平衡转体耐候钢箱梁T构桥,需精准上跨济沪联络线、京沪铁路,下穿京沪高铁特大桥,施工方采用“顺铁路支架拼装+逆时针转体113°就位”方案,避免干扰铁路运营,同时针对岩溶地质实施“片石粘土封闭+钢护筒支护”的分层处置技术,智慧工地系统实时监测钻孔垂直度等指标;二是济南隧道原位改扩建,左洞长1137米、右洞长1159.49米,为国内高速公路首次采用左右洞原位整体扩宽方式,既减少南部山区生态占用,又能大幅提升通行能力,目前该隧道左幅已顺利进洞施工。
施工期间,多条路段实施封闭管理:济南南互通立交北向西入口匝道已于2025年7月21日至9月30日封闭,车辆需经S103与红符路交叉口左转掉头绕行;兴隆枢纽至市中互通段主线左幅(西向东)自2025年8月5日起封闭至2026年9月30日,中型及以上货车、危化品运输车禁止通行,过境车辆可通过京台高速转济广高速、青银高速等路线分流。整个项目工期3年,预计2027年建成通车。
大南环:58.3公里闭环补位,2026年开工有明确时间表
作为济南“四环”最后一环,G9911济南都市圈环线南环段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根据济南市长清区人民政府官网公示,该项目起自章丘区曹范街道曹范枢纽,止于长清区张夏街道张夏枢纽,全长58.302公里,总投资219.5亿元,建设工期42个月。
项目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20公里,路基宽度34.5米,全线桥隧占比超50%,需建设特大桥5座、大桥13座、隧道12座(含1座特长隧道),配套7处互通立交、1处服务区和4处匝道收费站。目前项目已完成勘察设计及双院制咨询评标,施工图设计和征地拆迁工作同步推进,官方明确预计2026年第二季度具备开工条件,2029年底至2030年初交工验收。
建成后,大南环将与已通车的大东环、大西环、大北环实现闭环,济南正式迈入“四环时代”。根据规划,届时将分流现有绕城高速30%以上的过境交通流量,历城区至长清区通勤时间将压缩至半小时,章丘智造走廊、长清大学城与主城的联动将更紧密,南部山区红叶谷、灵岩寺等景区也将纳入“一小时都市圈”辐射范围。
双项目落地:真实改善交通,撑起都市圈骨架
无论是南绕城改扩建的“扩容提速”,还是大南环的“闭环补位”,均为济南“二环一联十六射”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绕城改扩建聚焦当前痛点,通过八车道升级和智能施工技术,直击南绕城长期拥堵问题;大南环着眼长远,补齐“四环”拼图,为济南都市圈与淄博、泰安、聊城等城市一体化发展搭建交通骨架。两项工程全部建成后,济南南部将形成“三环主通道+四环分流带”的立体格局,既改善市民通勤、出游体验,又能促进区域产业联动和资源共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