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荷兰政府这一次,当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他们本以为通过“名不正言不顺”的抢夺就能掌控全球半导体命脉,却发现中国工厂的生产节奏几乎没受影响。
明明是技术领先的甲方,怎么就成了被动的乙方?这场“自导自演”的戏码,最终会迎来什么样的结局?
![]()
编辑:阿冰啊
荷兰自导自演,结局却是当头一棒
2025年9月30日,荷兰政府突然对中企安世半导体下手,背后是谁在递刀子?仅仅24小时前,美国刚发布“50%穿透”新规,荷兰的行动就紧随其后,这绝非巧合。
当荷兰切断对中国工厂的晶圆供应时,为何欧洲车企最先坐不住了?这场风波的真正大老板到底是谁?要知道,安世半导体是闻泰科技花三百多亿真金白银全资收购的,荷兰这番操作就是明晃晃的资产侵占。
![]()
更讽刺的是,荷兰看守政府根本没决策这类重大事务的权限,这种“破罐破摔”的做法,从一开始就埋下了火种,之后一个多月里,中方抱着解决问题的诚意谈了好几轮,可荷兰压根没拿出半点想解决问题的样子,反而借着刚抢来的控制权变本加厉。
谈判崩了之后,安世荷兰倒先下手为强,想靠掐断核心原料逼中方低头,可他们显然没摸清安世供应链的真实底细,按常理说,晶圆是芯片生产的“地基”,断供了安世中国本该立马停摆,可实际情况是东莞、上海的工厂照样机器转得欢。
![]()
这底气其实藏在早就布局好的供应链里,安世全球近八成的成品制造能力都扎在中国,单东莞基地一年就能造出五百多亿颗车规级功率芯片,更关键的是,中方早有准备,闻泰科技临港晶圆厂10月份已经能做到每月产3万片晶圆,荷兰断供的缺口一下就补上了。
与此同时,安世中国还全面切换到本土供应链,国产硅片、封装材料的替代率从之前的30%一下冲到了70%,压根不用看荷兰的脸色,再看安世荷兰那边,日子可就难熬了,安世中国一停止供货,荷兰总部立马就陷入了交付危机。
![]()
他们手里握着一万四千多项功率器件设计专利,德国汉堡、英国曼彻斯特的晶圆厂每月能产一百三四十万片8英寸晶圆,但这些都只是半成品,这些半成品必须送到中国做封装测试才能变成能卖的成品,没了中国的产能托底,荷兰晶圆厂的开工率一下子跌到三成以下。
全球车企很快就尝到了苦果,德国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光是单日因缺芯造成的损失就突破1亿欧元,宝马部分车型的芯片库存只够撑两周,奔驰干脆暂停了EQE车型的生产,连南美的巴西都预警,当地车企可能两三周内就得停产。
![]()
现货市场上,安世常用的芯片价格从0.28美元炒到了1.4美元,足足涨了五倍多,这下大家算看明白了,荷兰抢去的不过是个“空壳总部”,真正的供应链话语权早就落在中国手里了,值得一提的是,安世中国发公告戳破了荷兰的借口。
对方所谓“未履行付款义务”纯属抹黑,实际上荷兰总部还欠着东莞工厂10亿元货款呢,这反差真是滑稽,说到底,荷兰不是担心安世会出什么事,而是怕得罪美国,但这么一来,它不仅把自己卷进了中美博弈,还把本国企业和整个欧洲的产业链都给搭了进去。
![]()
这场闹剧其实把一个道理摆得明明白白:半导体供应链的话语权从来不是靠抢总部抢来的,得靠实打实的产能和完整的产业链。
![]()
幕后黑手与美国剧本的失灵
这场风波中最直接的推手,就是美国给的压力,荷兰有个叫ASML的公司,全世界就它能造高端光刻机,所以美国一直把荷兰当成对华半导体限制的关键角色,早在2023年就逼着荷兰扩大设备出口限制,荷兰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一边想保住和中国的生意,一边又不敢得罪美国,今年9月份美国商务部发布了个“50%穿透性规则”,简单说就是制裁范围扩大了,巧合的是,闻泰科技早在2024年12月就被美国列进了实体清单,更巧的是,仅仅24小时后,荷兰就对安世出手了。
![]()
这前后脚的时间差,任谁看都能感觉到是在响应美国的要求,说白了就是间接打击中国半导体产业,荷兰政府嘴上说“没有第三方因素”,这不就是在掩耳盗铃吗?除了美国的压力,中国半导体的发展速度也让一些国家坐不住了。
荷兰自然也不例外,所以从技术和根本上面无法超车,那就费尽心思的使绊子用手段,荷兰也想趁机浑水摸鱼保住自己的核心地位,其实这就是拿着那套“国家安全”当借口,本质上是政治操弄,但现实却给了荷兰一个大巴掌,它这套剧本完全失灵了。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最新专栏文章指出:“安世事件完美诠释了‘全球化免疫力悖论’——试图通过脱钩获得免疫,却发现自己早已深度感染,”他强调,中国正在用行动书写21世纪的新经济学原理,这个原理的核心就是:在高度精细化的分工体系里,制造和市场环节同样是至关重要的权力节点。
安世荷兰从一个制裁者,戏剧性地变成了求生者,这不仅仅是荷兰一个国家的误判,它更深层次地反映了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角色变化的普遍“认知滞后”,他们一边高喊着“脱钩断链”,一边却发现,原来准备最不充分、最依赖对方的,恰恰是自己,他们习惯了一边基于政治原因随时可以断供。
![]()
一边又理所当然地要求别人必须保证供应,这种“双标”逻辑,在这次的硬碰硬中被彻底戳破了,与安世事件类似,法国阿尔斯通曾在美国压力下被迫出售其能源业务,但事后法国并未获得实质性好处,反而削弱了自身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竞争力,此案例被称为“前车之鉴”。
对比中美两国在半导体领域的“断供”能力,美国可对高端芯片设计软件实施精准断供,中国则可在中低端芯片制造、稀土供应等环节进行大规模反制,双方各有“杀手锏”,但中国的反制覆盖面更广、影响更直接,世界贸易组织也警告。
![]()
若“国家安全”泛化滥用,全球贸易成本未来五年可能上升15-20%,这血淋淋地证明了,在今天高度精细化的分工体系里,制造和市场环节,同样是至关重要的“权力节点”,游戏结束,别指望我来买单,
当中方宣布对安世中国生产的部分芯片启动出口管制后,战局瞬间逆转,荷兰的技术优势一下子成了“无根之水”,没有中国工厂的封装测试,那些高端晶圆就是一堆昂贵的沙子,这就抽走了荷兰的底气,荷兰光刻机企业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
中方收紧稀土出口后,镨钕、铽这些半导体设备离不开的关键元素一受限,荷兰ASML公司的EUV光刻机产能随即下降了三成,奈梅亨晶圆厂也被迫减产20%,这种“靠材料卡设备”的思路,一下就打在了七寸上。
与此同时,国内的替代节奏也在加速,东沃电子已经完成了安世多款二极管的替代,三安光电和意法半导体的合资晶圆厂年底就要投产,到时候能满足国内20%的新能源车高压平台芯片需求,安世中国自己也说了,早就备足了库存。
![]()
还启动了新晶圆产能的验证,完全能稳住客户订单,现在的局面已经很清楚了,荷兰不仅没占到便宜,反而把自己架在了火上,欧洲内部其实早就有杂音,法国、意大利等国都不愿意被拉进中美的对抗中,大家做生意图的是稳定,可荷兰这一出不仅伤了中欧关系,也让自家企业陷入了风险。
荷兰的光刻机企业,眼看着中国市场可能会转向别的供应商,已经开始紧急向政府表达担忧,如果中方真的启动反制措施,这些企业的日子也不会好过,荷兰经济上的损失还只是表面,更大的问题是国际信誉的受损,一个曾经主打“开放营商环境”的国家,现在却成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典型。
![]()
这种形象一旦坐实,今后的外资还敢放心进来吗?关键是,荷兰伤筋动骨了,却没有达成原有的目的,得不偿失,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与安世事件类似,法国阿尔斯通曾在美国压力下被迫出售其能源业务,但事后法国并未获得实质性好处,反而削弱了自身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竞争力。
此案例被称为“前车之鉴”,它告诉我们,追随美国的战略看似安全,实则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通过精准反制薄弱环节,实现“以点破面”的战略效果,这或许才是大国博弈的精髓所在。
![]()
紧急向中国求援
荷兰的强抢行为,最直接的受害者却是无辜的欧洲车企,这真是个巨大的讽刺,德国大众汽车集团于11月5日发布紧急声明,称因安世芯片断供,其沃尔夫斯堡工厂已暂停部分生产线,并首次公开呼吁“相关方保持克制,避免将政治问题经济化”。
这可以说是欧洲产业界发出的最强烈信号,他们不想再当大国博弈的棋子和牺牲品,大众的声明只是冰山一角,宝马、奔驰、雷诺等几乎所有欧洲汽车巨头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冲击,他们的生产线面临停摆风险,供应链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
据业内预估,要是月底前供不上货,欧洲车企的损失将超过200亿欧元,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足以撼动整个欧洲的经济根基,更让荷兰政府难堪的是,闻泰科技已经正式起诉荷兰政府,说他们强制接管程序违法,现在经营权被抢,索赔金额可能达到数十亿欧元。
这对荷兰来说可不是小数目,不仅得掏大钱,还可能面临巨额索赔,接管安世之后,每天的运营费用都得政府出,这些钱最后还得荷兰纳税人掏腰包,荷兰政府自己也是“为政治牺牲商业信任”,这种随便干预企业事务的做法,让外资都开始重新掂量欧洲的投资环境,政治信誉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
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新风险评估报告警告,若安世事件引发的“国家安全”泛化滥用趋势得不到遏制,未来五年内全球贸易成本可能因此上升15-20%,这相当于一次全面的贸易战,其后果不堪设想,欧洲的困境,恰恰印证了全球化相互依存的现实,任何试图割裂产业链的行为,最终都会反噬自身。
欧洲车企的哀嚎,是对政治操弄最有力的控诉,它们开始集体向中国供应链靠拢,大众把中国区采购总部迁到了东莞,宝马把沈阳工厂的国产芯片使用率从20%提到了50%,奔驰干脆直接和宁德时代合作开发车规级IGBT模块,这些行动清晰地表明了他们的选择。
![]()
他们选择的是稳定、可靠的供应链,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政治承诺,这无疑是对荷兰和其背后推手的沉重打击,信誉的崩塌是无形的,但它的杀伤力却比任何有形的损失都要巨大,一个国家可以失去一笔订单,但失去信誉就意味着失去未来。
荷兰正在经历这样的过程,从“开放营商环境”的典范,沦落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典型,这种形象的逆转,带来的长远影响难以估量,外资的重新掂量,只是开始,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全球各国都会重新评估与荷兰合作的风险和成本,这将直接影响荷兰未来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
![]()
这场风波,也让很多国家企业看清楚了两件事:第一,中国不是轻易被打压的对象;第二,合作比对抗更靠谱,信任比胁迫更有力,全球化的本质是合作,任何试图用政治力量去左右市场的行为,最终都会付出代价,而欧洲车企的遭遇,就是这句话最生动的注脚。
供应链的“稳定支点”正在悄然东移,这已是不可逆转的大势,欧洲车企的集体倒戈,不是偶然,而是理性选择的结果,他们选择的是能够让他们安心生产、稳定盈利的合作伙伴,而不是那个给他们带来无尽麻烦的政治投机者,这背后的逻辑简单而深刻。
![]()
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阻挡,逆流而动者,终将被潮水吞没,欧洲车企的求援,是对这一规律最直观的印证,他们的选择,不仅是在拯救自己,更是在投票,投给一个更加稳定、可预测的全球化未来。
![]()
重塑全球化格局
面对荷兰这波无赖操作,11月4日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终于给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纷争画上了句点,明确表态“荷方应为此承担全部责任”,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的,每一个字都有实打实的事实撑着。
先把时间线理清楚就能看出,步步都是荷兰在主动挑事:9月30日非法发行政令接管企业,之后法庭错判剥夺股权,10月26日又主动停供晶圆,反观中方,一直都在克制,11月1日还特意宣布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想着推动安世中国恢复供货,用实际行动稳住全球供应链。
![]()
可荷兰根本不领情,依旧我行我素,连点解决问题的实际动作都没有,全球供应链闹得这么乱,责任自然得他们全扛,这其实也呼应了之前外交部的态度,中方早就对荷方用行政手段干预企业正常经贸往来表达过不满,还专门提出过交涉。
更关键的是,中方的反制早就精准落地了,安世中国宣布独立运营后,第三个季度营收直接冲到43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单中国市场就占了近一半份额,就算没了荷兰总部的控制权,业务照样跑得稳,而且从10月23日开始,安世中国干脆要求所有交易都用人民币结算。
![]()
大众、宝马这些车企没犹豫多久就签了协议,短短一周内,涉及的交易规模就超过了50亿欧元,这一招不仅绕开了美元结算的限制,中国车企的采购成本一下还降低了15%,技术反制上更是戳中了荷兰的要害,中方收紧稀土出口后,镨钕、铽这些半导体设备离不开的关键元素一受限。
荷兰ASML公司的EUV光刻机产能随即下降了三成,奈梅亨晶圆厂也被迫减产20%,这种“靠材料卡设备”的思路,一下就抽走了荷兰的底气,与此同时,国内的替代节奏也在加速,东沃电子已经完成了安世多款二极管的替代,三安光电和意法半导体的合资晶圆厂年底就要投产。
![]()
到时候能满足国内20%的新能源车高压平台芯片需求,安世中国自己也说了,早就备足了库存,还启动了新晶圆产能的验证,完全能稳住客户订单,现在的局面已经很清楚了,荷兰不仅没占到便宜,反而把自己架在了火上,欧洲车企最先扛不住,开始集体往中国供应链靠拢。
这场闹剧其实把一个道理摆得明明白白:半导体供应链的话语权从来不是靠抢总部抢来的,得靠实打实的产能、完整的产业链和自己的技术硬实力,荷兰被钉上“全责”的标签,不光是给这事定了性,更给全球供应链博弈立了规矩——谁要是敢破坏规则,就得自己吞下苦果。
![]()
这不再是简单的商业纠纷,而是一场关于未来全球化规则制定权的决定性战役,中国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实力和理性的应对智慧,成功化解了外部政治操弄,更重要的是,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规则制定权争夺中,占据了道义与战略的主动,商务部的一句“全部责任”,宣告了旧剧本的破产。
它用事实宣告,相互依存才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底层逻辑,任何试图用政治力量扭曲市场规律的行径,都将是徒劳的,安世事件的终局,是中国以实力为后盾,以智慧为手段,以争取欧洲为路径,最终实现国际角色跃升的经典案例。
![]()
它标志着中国正从国际规则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新规则的积极塑造者和定义者,这比赢得任何一场商业纠纷都意义重大,未来的竞争,将是规则的竞争,是标准的竞争,是话语权的竞争,而安世事件,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一分。
它也向世界展示了处理国际争端的“中国方案”:先讲道理,再定责任,既不被挑衅所激怒,也不放弃捍卫自身利益,更致力于维护全球共同利益,这种成熟、理性、负责任的大国风范,正是这个动荡的世界最需要的,中国的雄厚的底气,来自于早就未雨绸缪的布局。
![]()
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才是我们最硬的“硬通货”,从芯片设计、制造到最后打包测试,每个环节咱们都有自己的企业撑着,就拿这次断供的晶圆来说,不少企业已经开始调国内产能替代,短期冲击很快就稳住了,这就是全产业链的好处。
某一环被卡了,其他环节能补上来,除了全链条的底气,在安世最拿手的功率半导体领域,咱们国内企业这些年也没闲着,创新发展一项也不落,就算外部断供,咱们自己也能满足近一半需求,不会被轻易“卡脖子”,为了稳住供应链,咱们还有好几手准备。
![]()
中国占全球半导体消费市场的34%,这么大的市场既能养活自家企业,也能吸引国际供应商合作,而且中方还在主动推进国际合作,努力减少供应链波动,面对荷兰的不合理做法,官方也及时出手了,商务部开新闻发布会,直接点出荷兰抢夺企业资产、搅乱供应链,得负全部责任。
明确表示,会维护闻泰这样的中国企业合法权益,绝不接受霸权操作,如今,中国半导体产业有底气应对风险,坚持自主可控、合作共赢,才是保障供应链稳定的根本办法,而荷兰这种“强取豪夺”,想要跟着美国吃肉喝汤的角色,终究会自食恶果,这场博弈的最终意义,是为未来国际经贸合作,划下了一条崭新的红线。
![]()
这条红线传递的信息非常清晰:合作必须是双向互利的,任何试图将政治凌驾于商业规则之上,并指望对方单方面消化损失的行为,以后不会再被容忍,“全部责任”这四个字的潜台词就是:中国没有义务为荷兰的政治冒险行为“收拾残局”,既然双方就安世问题的谈判已经宣告失败。
荷兰方面又反过来倒打一耙、栽赃陷害,那么中方选择让商业逻辑和市场后果自然发生,谁的孩子谁抱走,这不仅是原则问题,更是未来规则的问题。
![]()
结语
安世事件的核心,是旧剧本在新现实前的彻底破产。
未来,试图用政治力量扭曲市场的行为,只会反噬自身。
相互依存,才是全球化的唯一出路,面对这样的全球化新局,你认为中国该如何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塑造新规则?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