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7 年版)》的 2020 修订版与 2025 修订版,均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但 2025 修订版结合新时代教育需求、数字化发展趋势及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性质、理念、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调整,具体差异如下:
一、课程性质与理念:强化 “ 数字化赋能 ” 与 “ 科技创新关联 ”
1. 课程性质:突出数学的科技创新基础地位
![]()
2. 课程理念:聚焦 “ 素养导向 ” 与 “ 个性化深化 ”
![]()
二、课程目标:核心素养要求 “ 从理解到掌握 ” ,能力导向更明确
1. 学科核心素养:表述更强调 “ 主动性 ” 与 “ 实践性 ”
![]()
2. 学业要求:目标更聚焦 “ 整体思维 ” 与 “ 实际应用 ”
函数主题: 2025 版新增 “ 能从整体的角度探索具体函数模型和一般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 , 2020 版仅要求 “ 理解基本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 ,更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关联;
立体几何主题: 2025 版要求 “ 掌握柱、锥、台、球及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 , 2020 版为 “ 认识柱、锥、台、球及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 ,从 “ 认识 ” (感知层面)升级为 “ 掌握 ” (应用层面);
概率统计主题: 2025 版明确 “ 了解运用 2×2 列联表的方法,解决独立性检验的简单实际问题 ” , 2020 版仅 “ 能用 2×2 列联表独立性检验及其应用 ” ,更强调 “ 方法落地 ” 。
三、课程结构:分类更凝练,衔接 “ 高等教育 ” 更紧密
1. 课程定位与选课:表述更简洁,衔接更明确
![]()
2. 学分与课程分类:保持框架,细节更清晰
两者均为 “ 必修 8 学分 + 选择性必修 6 学分 + 选修 6 学分 ” ,但 2025 版对选修课程的 “ 专题定位 ” 更明确:如 A 类(数理类)课程新增 “ 为大学数学课程奠定直观基础 ” 的表述, B 类(经济社会类)课程强调 “ 培养运算能力,适配大学相关专业需求 ” , 2020 版仅提及 “ 供相应专业学生选择 ” ,缺乏与大学课程的衔接说明。
四、课程内容:要求 “ 深化与拓展 ” ,贴合时代需求
1. 必修课程:核心知识要求 “ 从了解到掌握 ”
![]()
2. 选择性必修课程:知识深度与实践导向提升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2020 版 “ 了解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 , 2025 版升级为 “ 掌握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 ,同时新增 “ 运用向量运算探索典型图形的性质 ” ,强调 “ 运算与图形分析的结合 ” ;
导数及其应用: 2025 版新增 “ 借助导数从定性和定量、整体和局部等多种角度研究函数的性质 ” , 2020 版仅 “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 ” ,更强调 “ 多角度思维 ” ;
概率与统计: 2025 版在 “ 二元线性回归模型 ” 中新增 “ 会用统计软件进行参数估计 ” , 2020 版未提及统计软件,贴合数字化时代数据分析需求。
3. 选修课程:新增 “ 跨学科与地方特色 ” 模块
2025 版 E 类(拓展类)课程明确 “ 鼓励学校开发地方特色数字化数学课程资源 ” (如 “ 地方建筑与数学 ”“ 家乡经济数据分析 ” ), 2020 版仅提及 “ 拓展视野、日常生活、地方特色 ” ,未强调 “ 数字化资源 ” ;
新增 “ 数学与人工智能基础 ”“ 大数据分析初步 ” 等跨学科专题, 2020 版无此类时代性内容,适配科技发展需求。
五、教学与评价:强化 “ 数字化 ” 与 “ 素养导向 ”
1. 教学建议:从 “ 技术融合 ” 到 “ 数字化赋能 ”
![]()
2. 评价建议:从 “ 目标多元 ” 到 “ 素养导向 ”
评价体系定位: 2020 版 “ 建立目标多元、方式多样、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 ” , 2025 版升级为 “ 建立素养导向、重视过程、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 ” ,将 “ 核心素养 ” 作为评价核心;
过程性评价: 2025 版新增 “ 利用数字化平台记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过程(如数学建模步骤、数据分析过程) ” , 2020 版仅提及 “ 记录学习表现 ” ,评价更聚焦素养成长;
学业质量应用: 2025 版明确 “ 学业质量标准与高等学校专业选考要求衔接 ” , 2020 版仅 “ 为高考命题提供依据 ” ,关联更具体。
六、实施保障:新增 “ 数字化能力 ” 与 “ 地方资源开发 ”
教师能力要求: 2025 版新增 “ 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如使用数学软件、设计数字化探究任务) ” , 2020 版仅 “ 提升信息技术使用能力 ” ,要求更聚焦学科适配性;
地方与学校职责: 2025 版要求 “ 地方教育部门统筹数字化数学资源建设,学校开发特色专题课程 ” , 2020 版仅 “ 加强师资与经费保障 ” ,新增 “ 资源建设 ” 职责;
教材编写: 2025 版建议 “ 教材融入数字化学习资源(如扫码查看数学实验视频、虚拟仿真案例) ” , 2020 版无此类要求,贴合数字化学习趋势。
总结: 2025 修订版的核心变化趋势
目标上:从 “ 知识技能导向 ” 向 “ 素养 + 实践导向 ” 深化,更强调主动探索与跨学科能力;
内容上:核心知识要求 “ 从低阶认知(了解、认识)向高阶认知(掌握、应用) ” 提升,新增数字化、科技创新相关内容;
实施上:从 “ 信息技术辅助 ” 向 “ 数字化赋能 ” 升级,评价更聚焦核心素养,衔接高等教育更紧密;
定位上:更突出数学的 “ 科技创新基础 ” 与 “ 社会应用价值 ” ,贴合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
总体而言, 2025 修订版更适应数字化时代、科技创新及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及终身学习奠定更扎实的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