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陈炜律师
言辞证据之外,实物证据说话。
过分追求口供,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口供,确实是许多刑事案件造成冤假错案的主要原因。随着一系列冤假错案的曝光以及中央各政法单位的重视,当前政策层面的导向已经明确要求“重证据,轻口供”。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办案习惯和办案能力等多方面原因,“口供为王”的现象在一定时期、一些地区仍很严重。尤其是职务犯罪案件,目前仍基本上处于高度依赖口供的现状。这类案件的侦破方式大多仍停留在“由供到证”的模式,如果嫌疑人不配合,办案人员常常感到无从下手。
01 职务犯罪侦查对口供的过度依赖
当前职务犯罪侦查面临着一个突出困境:一旦嫌疑人拒不开口,侦查工作往往陷入僵局。数据显示,贪官犯罪有三分之一不认账,一半以上犯罪嫌疑人会提出各种狡辩。这一比例远高于抢劫、盗窃等普通刑事案件。
“零口供”定案在职务犯罪案件中仍然较为困难。以原中国材料工业科工集团上海浦东长城建材工业外经技术合作公司总经理陈炜一案为例,该案从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到法院宣判,陈炜始终拒不认罪。最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零口供”的情况下,终审判处陈炜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检察机关传唤被举报人的工作时间被限定在12小时之内完成。这意味着案件承办人必须在极短时间内获取口供,否则只能放人。这种时间压力使得办案人员更倾向于追求快速获取口供。
02 过度依赖口供的形成根源
职务犯罪案件过度依赖口供的现象,根源在于这类案件的特殊性。行受贿案件往往发生在隐蔽空间,缺乏直接的物证、书证等客观证据。作案手段也日益隐蔽化、高科技化,给取证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关系复杂化、经济活动多样化,也为职务犯罪提供了“合法外衣”。许多犯罪嫌疑人钻法律空子进行犯罪活动,案发后则以种种理由狡辩、抵赖。
侦查模式的路径依赖也是重要原因。传统的“由供到证”侦查模式已形成思维定式,部分侦查人员习惯于先获取口供,再根据口供收集其他证据。这种模式下,一旦口供缺失,侦查活动便难以有效开展。
03 程序性违法的精准识别与反击
面对过度依赖口供导致的司法不公,程序性违法的精准识别与反击成为重要突破口。根据《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严重的程序违法本身即构成再审事由,且无需受“足以推翻原判”的严苛证明标准限制。
在证据收集阶段,常见的程序违法包括刑讯逼供、暴力取证、非法搜查扣押以及鉴定意见违法等。识别这些违法情况需要细致审查卷宗,重点关注笔录时间、地点、人员签名等细节矛盾。
审判阶段的程序违法同样不容忽视。违反公开审判规定、审判组织组成不合法、剥夺当事人诉讼权利或管辖错误等,都可能成为启动再审的正当理由。
我曾代理一起刑事案件,通过发现并精准打击程序性违法,成功为当事人争取到不起诉决定。该案中,办案机关在证据收集过程中存在多项程序瑕疵,我们通过系统梳理和分析,形成了完整的程序违法证据链,最终说服检察机关作出了证据不足不起诉的决定。
04 有效辩护的策略与方法
针对过度依赖口供的职务犯罪案件,有效辩护需要多管齐下。首要任务是全面审查案件证据,特别是对案件细节进行比对分析,发现矛盾点和异常记录。
在河源李某强奸案的辩护中,尽管案件性质不同,但我们通过细致审查物证细节(如被害人内衣上的纤维与被告毛衣的匹配度),展现了证据审查在揭示真相中的关键作用。
程序性辩护与证据辩护相结合是另一重要策略。不仅关注证据的真实性,更要审查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对于通过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非法手段获取的口供,应坚决主张排除。
建立系统的证据链比对表十分必要,清晰展示“法律规定→违法事实→证据位置→法律后果”。这种可视化的呈现方式,有助于法庭直观理解程序违法的严重性及其对案件实体的影响。
针对长期存在的程序瑕疵,需要采取策略性的应对措施。避免“全面开花”,应聚焦一至两项最严重、最易证明的程序硬伤。同时,不宜过度攻击原审法官,而是侧重于“程序规定本身未被遵守”的客观事实。
05 司法改革的进步与展望
当前司法改革正在逐步弱化口供在刑事案件中的中心地位。政策层面已经确立了“重证据,轻口供”的原则,这对于防止冤假错案具有深远意义。
随着科技手段在侦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职务犯罪案件的取证方式也在发生变化。通过大数据分析、电子证据提取等现代化手段,侦查机关可以获取更为客观、可靠的证据,减少对口供的依赖。
司法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也是重要因素。随着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司法人员意识到程序正义的重要性,开始重视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和证据链条的完整性。
我曾受聘担任多家企业和机构的法律顾问,并在上市公司负责反舞弊工作。这些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建立完善的内部防控体系对于预防和发现职务犯罪至关重要。通过健全制度、加强监督,可以从源头上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同时为后续可能的法律程序提供更为完整的证据支持。
06 从辩护到预防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要从根本上解决职务犯罪案件过度依赖口供的问题,需要建立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这包括推动侦查模式从“由供到证”向“由证到供”转变,以及加强司法人员的证据审查能力。
对于企业和机构而言,建立完善的内部防控体系是预防职务犯罪的第一道防线。这包括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关键岗位的监督制约、建立举报奖励机制等。
作为律师,我们不仅要在案件发生后提供有效辩护,更要在事前为客户提供预防性法律咨询服务。通过合规培训、制度建设和风险评估,帮助客户降低涉及职务犯罪的法律风险。
在长期执业过程中,我始终秉持“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的保障”的理念。无论是处理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都高度重视程序合法性审查,确保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从检方到辩方,从体制内到体制外,陈炜律师的经历使他深刻理解口供依赖的体制性成因及破解之道。他发现那些最终得以纠正的冤错案件,突破口往往不是实体问题的争论,而是程序违法的精准打击。
在霓虹与法典边界的实践中,我们这些法律人始终在和自己心中的“贼”博弈,努力让程序正义的守护之光照进现实。因为真正的正义,不仅要求结果正确,更要求通往结果的道路正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