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826年,十八岁的唐敬宗被宦官弑杀,年仅十七岁的李昂被立为皇帝。晚唐的宦官,势力庞大,弑君、废立皇帝都成了家常便饭。
晚唐的宦官也是历史上最具实力的宦官,他们的实力让其前辈东汉宦官以及晚辈明朝宦官都甘拜下风。
被宦官扶立的唐文宗不堪忍受宦官的欺压,他想改变现状,找机会将宦官一网打尽。唐文宗还算个有谋略的帝王,他从朝中找了两个心腹,将他们火速提拔到高位。
这两个心腹,一个是李训,一个是郑注,李训原来只是个翰林学士,郑注更离谱,是个御医。但这两人的志向和唐文宗的目标高度契合,那就是铲除宦官,重振皇权。
李训被唐文宗任命为宰相,郑注则被任命为凤翔节度使,一内一外,政变的班子就搭起来了。
唐文宗的计划是,对宦官进行分化瓦解,逐个击破,他利用王守澄和仇士良有矛盾,扶植仇士良,夺了王守澄的兵权,并将其处死。王守澄死后,仇士良成为宦官首领,掌握了神策军的兵权,唐文宗下一个目标就是仇士良。
唐文宗和李训、郑注制定了铲除仇士良的方案,首先让郑注挑选五百精兵,秘密从凤翔赶往长安,然后又拉拢了金吾卫大将军韩约,想凭借这两股兵力作为铲除仇士良的主力。
有了军队后,唐文宗计划将仇士良和神策军分开,把仇士良骗到金吾卫的驻地,在金吾卫的地盘将其斩杀,于是他们编造了一个甘露降临的谎言。
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唐文宗召集朝会,金吾卫大将军韩约奏报左金吾仗院内石榴树上夜降甘露。天降甘露,这是吉兆,宰相李训建议皇帝应该亲自去看一下,于是唐文宗就让仇士良和鱼志弘带领众宦官前去查看。他们这一招就是为了将仇士良和神策军分开。
金吾卫仗院内已经提前埋伏了甲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甲士都只是金吾卫士兵,没有郑注的凤翔边兵,他现在还在路上,还没到长安。唐文宗和李训已经等不及了,在郑注还没到长安就打算动手。
当仇士良来到院内时,金吾卫大将军韩约首先慌了神,他神情紧张、冷汗直流,引起了仇士良的警觉。就当仇士良要进入埋伏圈时,一阵风恰好吹过,吹起了幕布,露出了埋伏的士兵。
仇士良一看,好家伙,原来这里藏了这么多甲士,这是要拿他当肉馅剁了,仇士良转身就跑,跑的比兔子还快,其他宦官也看到了隐藏的甲士,跟着仇士良就往外跑。
事出仓促,甲士根本来不及发动进攻,仇士良一伙匆忙跑回含元殿。
李训看到仇士良居然活着跑了回来,立即明白大事不妙,立即下令金吾卫上殿护驾,但还是被仇士良抢了先,仇士良一个箭步窜到唐文宗身边,架起唐文宗就往后宫跑。
金吾卫、京兆府吏卒和御史台共约五百人和宦官在大殿上大打出手,宦官死伤数十人。宦官人数劣势,马上就不能阻挡金吾卫的进攻,结果这时唐文宗脑子抽风,居然叱责李训,进攻的金吾卫和朝臣们被唐文宗的呵斥声震慑住了,就在这个短暂的间隙,李训被宦官打倒,仇士良抬着唐文宗火速逃回了内宫。
唐文宗被挟持进了内宫,朝臣们做鸟兽散,李训见大势已去,也逃走了。仇士良召集神策军,让他们去清扫叛军,这帮神策军无差别屠杀朝臣,很多未参与的大臣也被诛杀。李训、韩约等先后被捕杀,很多大臣被牵连杀死,朝堂几乎为之一空。
甘露事发时,郑注还在赶往长安的路上,听说事败了,又匆匆的往回赶,结果慢了一步,回到凤翔就被监军太监斩杀。
甘露事变后,唐文宗李昂彻底成了傀儡,一切军国大事都由仇士良做主,仇士良成了实际的皇帝,唐王朝再也无力解决宦官问题,加速了其走向衰亡。
如果韩约不紧张,如果没有那一阵微风,仇士良也许就被金吾卫给诛杀,唐文宗能一举解决宦官问题,那唐朝极有可能中兴。
只可惜没有如果,历史打了一个小喷嚏,刮起一阵微风,将一场政变吹跑了,岂不让人唏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