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夜幕降临,洪崖洞点亮童话般的灯光,千厮门大桥如彩虹般横跨江面,重庆大剧院的户外广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江畔音乐会”正在上演。这里没有高昂的票价,没有严格的着装要求,只有市民游客手拿咖啡、悠闲地坐在台阶上欣赏演出的惬意场景。
这样的夜晚,在重庆大剧院已成为常态。曾经看似高不可攀的艺术殿堂,如今正以多样方式融入市民日常,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不止于演出”的深层内涵。
![]()
打破“围墙”的剧院
重庆大剧院坐落于两江汇流处的江北嘴,外形似一块晶莹的翡翠山石。这座耗资16亿元、总建筑面积10.45万平方米的建筑,自诞生之初就承载着重庆的文化梦想。作为重庆文化旅游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重庆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在全国首创“专业运营、监管专业”的市场化运营体制,被中宣部作为全国剧院行业唯一的文化体制改革经典案例向全国推广。
但如何让这座艺术殿堂不再“高冷”,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却是一道难题。
“江畔音乐会”成为了破题之举——舞台从室内延伸至户外,以渝中半岛和南岸区的璀璨夜景为天然背景,结合无人机灯光秀等现代视觉技术,不仅打破了剧院的物理边界,更拉近了市民与高雅艺术的心理距离。“我们想让艺术变得更加可亲、可近。”重庆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
而“1+N”模式的深入实践,则成为推动这一变革的核心引擎。该模式以演出为核心(“1”),深度融合本地商贸、非遗、艺术、旅游、美食等多重场景(“N”),形成文化消费的闭环生态。在今年“五一”“双节”等重点节假日,大剧院将“1+N”模式进一步落地,以江畔音乐会为主体,同步推出无人机灯光秀、非遗市集和美食街区等配套活动,实现“一场演出带动多元消费”的倍增效应,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体验,更推动了艺术与城市生活的全方位融合。
作为全国首个无门槛无门票的“江畔歌汇+创意市集”的文旅生活节,多场活动累计吸引超40万人次现场参与。此时的重庆大剧院,已不再是孤立的演出场所,而是集艺术欣赏、文化体验、消费互动于一体的多元空间,城市文化新生态的雏形已然显现。
走出剧院的文化使者
重庆大剧院的影响力,早已不限于江北嘴。
在重庆文旅集团“市区一体做文旅”理念推动下,“江畔音乐会——走进潼南”成功实现IP的区县复制,以艺术赋能地方文旅推广,开启了主城文化资源反哺区县的新模式。这一思路打破了剧院服务的地域局限,让“江畔音乐会”这一IP往下游走、往沿江走、往全国走,让文化生态的触角延伸至更广阔的区域。
![]()
今年,重庆大剧院还牵头成立“西部音乐产业发展联盟”,吸引太合音乐、环球音乐、英皇娱乐等头部企业参与签约,打破地域壁垒,推动行业资源共享。而“郎朗·重庆乐章”活动更将国际钢琴家郎朗请到山城,受聘为联盟首席音乐家,并发布三年合作计划,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24小时内便突破了1.8亿。通过与世界级艺术家的深度合作,重庆大剧院正以更宏大的视野,完善城市文化新生态的布局。
从“引进来”到“长出来”
过去的剧院,常常只满足于引进剧目、安排演出。而重庆大剧院正走出一条从“引进来”到“长出来”的转型之路。
![]()
今年,由重庆文旅集团主导,重庆大剧院艺术团与交响管乐团正式建团签约并举行汇演,标志着剧院首次构建起“创、演、研、输”四位一体的内容生产体系。通过“双轮驱动”——纵向深化演艺产业链,横向构建文旅服务矩阵,剧院逐步形成“文化场馆+艺术院团+文旅服务”三位一体的演艺生态。
近年来,大剧院艺术团已对外策划执行“华蓥山文化旅游节”等大型项目近50场,并作为重庆唯一受邀舞蹈团,参与“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开闭幕式演出。其原创舞剧《屈原》已通过国家艺术基金2026年度资助项目初评,内容自创能力逐步结出“硕果”。
值得一提的是,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的举办,成为重庆大剧院“长出来”战略的重要里程碑。作为这一国家级艺术盛会的主会场之一,重庆大剧院不仅成功承办了多场高规格演出和闭幕式,更借此平台展示了其“创、演、研、输”全链条能力的成熟。艺术节期间,剧院以低至60元的惠民票价推出12场精品演出,吸引上万名观众走进剧场;同时举办多场艺术家见面会与艺术分享会,让高雅艺术通过国家级平台更好地惠及市民。从单纯的演出承办方,到具备完整内容生产能力、能承载国家级艺术活动的文化机构,重庆大剧院的转型,让城市文化新生态有了坚实的内核。
![]()
此外,重庆大剧院还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创新打造“教演融合美育生态体系”。创办爱乐童声合唱团、音乐剧教育中心、少儿舞蹈艺术团、语言表演艺术团四家艺培机构,通过“教育戏剧化+戏剧教育化”双向赋能,形成了课程开发、剧目创排、舞台呈现的完整闭环。
跨界融合的无限可能
剧院与汽车品牌、时尚品牌看似毫无关联,但重庆大剧院却以“不止于演出”的创新思维,打破行业壁垒,探索“文化演艺综合体”的更多可能,为城市文化新生态注入多元活力。
不久前,重庆大剧院与长安汽车共同举办“长安凯程V919全球预售发布会”,将汽车发布与文化空间巧妙结合;与国内知名服饰品牌“XUEGE”合作开启城市巡回大秀,让T台走进剧院,将文化地标推向“城市秀场”的创新高度。其中,城市巡回大秀全网曝光量超百万,不仅为品牌带来了关注度,更让剧院的功能边界进一步拓展——它不再只是欣赏演出的地方,还能成为品牌展示、潮流引领、市民互动的公共空间。这些跨界实践,进一步丰富了“1+N”模式的内涵,证明文化空间能够通过与商业品牌的创意结合,实现社会效益与市场价值的双赢,成为激活城市活力的重要节点。
![]()
如今的重庆大剧院,早已超越了“剧院”的传统定义。它不再只是一座建筑,而是根植于城市肌理的“文化演艺综合体”——是市民休闲的“会客厅”,是行业合作的“纽带”,是内容创作的“摇篮”,是城市活力的“节点”。未来,这座与城市共生的文化地标,还将继续探索文化生态的无限可能,为山城的文化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文/鲍云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