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产大飞机C919飞越云端,许多人未曾留意,那银色机翼之下,已有了一份来自武汉蔡甸的坚实支撑。这个一向低调的工业城区,正努力实现航空新材料从无到有的突破,希望成长为中国航空产业链中一匹新的力量。
![]()
一切的缘起,是一位科学家的故乡情怀。2024年3月,C919总设计师、蔡甸籍院士吴光辉在一场行业论坛上道出心声:“希望借助武汉的科教实力,搭建起大飞机产业链的协同平台。”这一设想推进迅速,同年6月,武汉航空新材料产业发展研究院(简称“武航院”)揭牌成立;8月,其大楼在文岭生活城破土动工,展现了高效的“蔡甸速度”。
蔡甸的这场产业升级,背后是一套精准的机制创新。武航院采用了独特的“四不像”架构:虽是事业单位,却实行企业化运营,旨在联动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的科研力量,并紧贴航空产业的实战需求。这一模式正稳步推进,并已汇聚了由多位院士专家组成的顶尖智库,吴光辉、张清杰等院士也亲自参与指导。
![]()
其“边建设边产出”的务实风格尤为引人注目。在研究院大楼全面竣工前,项目团队已在临时办公区同步推进多个重点项目。其中,百思通公司为C919定制的预浸料环氧树脂已实现批量供应;武汉理工大学研发的航空热塑性复合材料,据展示资料,重量约为铝合金的三分之二,强度却高出数倍,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武汉朗志的钛合金管材也已获得市场订单。
一条聚焦航空新材料的产业带正在蔡甸加速成形。总投资15亿元的产业园一期工程已启动建设,并计划引入航空热塑性复合材料中试基地。同时,沃尔核材、新锐合金等企业表明了增资扩产的意向,武汉朗志、瑞聚祥新能源等新项目也接连落地。根据公开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蔡甸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显著,新材料与相关产业已成为区域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柱。
随着武航院大楼在武汉西部拔地而起,更多“蔡甸造”的航空材料有望奔赴国产大飞机的生产线。这片土地,正以其扎实的产业基础和清晰的规划,参与构筑中国航空工业的未来。
编辑摄影
鹿二
SLOGAN
蔡甸人的生活指南
实时资讯·办事指南·吃喝玩乐·蔡甸情怀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丨本平台仅作非盈利性质资讯分享使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处理
法律顾问:湖北平渊律师事务所丨章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