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高端制造业越来越依赖关键资源的背景下,稀土成了各方都不愿放手的筹码。
中国对部分稀土出口实行新的管制政策,审批流程收紧,出口许可证发放更为严格。这个变化迅速传导到欧洲企业的生产线上,风能、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受到不小影响。
![]()
面对现实压力,欧盟内部开始紧急协调,想办法确保关键原料不断供。欧盟委员会专员谢夫乔维奇主动提出希望中方能优先处理滞留的欧洲企业稀土出口申请。
紧张气氛之中,欧盟对外释放出罕见信号:在某些领域已经做出实际让步,只为换取中方的灵活回应。
![]()
有分析认为,这些让步可能体现在绿色技术贸易审查、市场准入甚至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欧盟此举,既是为产业链松绑,也是在地缘经济格局中找回主动。
中方虽然有限放宽,但也面临如何平衡国内资源安全与外部合作需求的双重压力。中欧之间的这场稀土较量,正逐步演变为全球供应链格局重构的缩影。
眼下,中国会不会对欧盟的申请优先考虑呢?
![]()
出口管制的冲击波
中国自实施的新一轮稀土出口管制政策,虽未全面封锁,却精准“卡脖子”。部分高性能稀土材料进入许可目录,出口审批流程明显收紧。对欧盟来说是实打实地影响到了生产线的节奏。
以风能设备为例,欧洲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关键部件交付周期平均延后了6到8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感受到了压力:稀土永磁体价格走高,直接推高了电池系统成本10%以上。
空客等航空航天企业的磁性材料供应也出现延迟,虽然尚未公开披露,但从其新一代客机交付排期的延后能看出端倪。
![]()
欧盟90%以上的稀土永磁体依赖中国供应。这种依赖并非短期行为,而是过去20年全球产业链在成本与效率驱动下自然演化的产物。如今政策一变,代价立刻显现。
欧盟不是没有尝试“突围”。瑞典与葡萄牙启动了多项稀土矿开发计划,布鲁塞尔还拨款推动废旧电子设备中的稀土回收。
![]()
然而,环保审批严、项目周期长、技术成熟度低,让这些努力更像是中长期备胎,短期内解决不了眼前的“缺氧”。
真正让欧盟焦虑的,不只是生产受阻,而是绿色转型战略的根基被动摇。新能源汽车、风电、储能,这些象征未来的产业都绕不开稀土。
如果材料都掌握在别人手里,所谓“数字主权”与“绿色自主”就成了空中楼阁。
![]()
中欧之间的密集沟通与博弈
十月份的时候,中国商务部与欧盟委员会代表就稀土出口审批问题达成共识:将优先处理欧洲企业提交的申请。
不到两周双方再次碰头,讨论的是通用许可证制度。欧洲企业等不起,欧盟也撑不起更深的产业链断裂。
谢夫乔维奇的表态很直接:欧盟已做出让步。虽然没有细说让步内容,但从多方消息来看,欧盟确实在一些领域“放软了身段”。
![]()
比如,最近欧委会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补贴审查节奏明显放缓;在5G设备市场准入上,部分成员国对华为的态度也趋于温和;甚至在一些国际标准制定会议上,欧方代表对中方提案不再“一票否决”。
这些变化虽然微妙,却有迹可循。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欧盟此举意在换取中方的“技术性灵活”,而非公开让步。一方面为企业争取喘息空间,另一方面也避免在G7内部形成过于亲美的标签,失去独立博弈的空间。
![]()
从中方角度看,同意“优先处理”第一是出于现实考量,欧盟依然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保持这一市场的稳定性有利于整体出口结构。第二是回应外界对中国“利用资源搞地缘政治”的指责。通过有限放行,展示的是“有原则的灵活”,而非无底线的妥协。
![]()
全球化新叙事
稀土只是一个触点,更大的故事,是全球供应链的重构正在全面展开。欧盟推动的“去风险化”战略,本质上是试图在效率与安全之间寻找一个新平衡。稀土事件不过是这场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
在爱沙尼亚,欧盟支持的新稀土回收项目已经动工;在葡萄牙,本地矿山的开采计划正在环保审批中;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反复强调,关键资源安全是欧盟绿色转型能否成功的“命门”。这一切都在表明,欧盟不是要“脱钩”,而是在做“选择性的再耦合”。
![]()
全球化正在变形。过去强调的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如今优先级换了,安全、控制权、韧性成了新关键词。
中国也在适应这种变化。一方面,通过暂停部分出口管制政策、优化许可流程等方式,维持其在全球高端制造链条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加速“走出去”,在非洲、南美等地布局稀土资源,试图降低对本土环境的压力,同时提升全球话语权。
![]()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自身也在推进稀土精加工和终端制造能力的升级。不再只是“挖矿卖原料”,而是要在产业链上游和下游同时发力。
各国为实现绿色转型而锁定关键矿产资源,却可能因此引发“资源民族主义”的升温。这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形成张力。中欧之争,某种程度上就是这种矛盾的具体表现。
![]()
中欧在稀土问题上达成初步共识,给了欧洲企业一丝喘息的空间。欧盟的“技术性让步”和中方的“有限灵活”,是一次典型的务实外交操作。它既不是胜负分明的博弈,也不是你退我进的零和。
这场互动的深远意义在于,它预示了未来全球资源博弈的基本模式:不是脱钩,而是重构;不是对抗,而是博弈中的协商。这将直接影响全球绿色产业的布局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经贸关系走向。
![]()
稀土只是一个起点。接下来的芯片、AI、绿色能源,都会面临类似的结构性挑战。在这个相互依赖却又彼此防范的时代,如何构建“有弹性的合作模式”,或许才是比任何资源本身更重要的问题。
参考信息:欧盟高官:向中方提交了2000份稀土申请,刚过了一半2025-11-06 08:18·观察者网 “欧盟也知道自己斤两:短期内无力逼中国在稀土上‘就范’”2025-11-07 08:25·观察者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