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刷到一条朋友圈,只有三个字:“会好的。”配图是窗外模糊的雨景。我盯着那条状态看了很久,拇指在点赞的图标上悬停片刻,最终还是滑走了。曾几何时,我们也会在彼此的状态下热烈地评论、关心,如今却连点一个赞,都怕显得冒昧。
![]()
这让我想起那个老问题:如果当时我们懂得,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那时候,我们以为爱情是轰轰烈烈,是占有一切。所以把最尖锐的脾气,都留给了最亲近的人。为了一句无关对错的争吵,可以冷战三天;为了证明“你爱我”,用尽言语去试探和伤害。我们像两个固执的孩子,举着名为“在乎”的火把,却把共同的家园烧成了灰烬。
![]()
当时不懂,爱的本质不是狂风暴雨,而是细水长流的陪伴与体谅。 不懂那句“我累了”背后,是希望得到一个拥抱,而不是一场更激烈的辩论;不懂那些沉默的时刻,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怕一开口又是伤人的利剑。
我们固执地用着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爱,却从没问过,那是不是对方真正需要的。
如果能回到过去,我想告诉那个倔强的自己:放下所谓的“赢”,在争吵时给他一个台阶;在他疲惫时,安静地递上一杯温水;在他失意时,不说教,只坚定地站在他身边。
![]()
可惜,生活没有如果。“当时”之所以珍贵,恰恰是因为它的无法重来。我们总是在时过境迁后,才成长为那个“懂得”的人。而那个教会我们成长的人,却早已消失在了人海。
电影《后来》里有一句台词:“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这大概是所有错过之人的共同心声。
所以,“如果当时我们懂得”,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并不重要了。结局的不同,并非是为了换一个白头偕老的圆满,而是让我们在痛过之后,真正学会如何去爱,如何去珍惜。
感谢那个曾经的人,让我们褪去青涩与莽撞,成长为更懂得爱、也更懂得温柔的自己。而所有的遗憾与答案,都随风而去,封存在那个名为“青春”的盒子里。
不必回头,不必追问。学会了的“懂得”,请务必,留给下一个对的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