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楼市豫报选文|楼市豫报选图|公开资料
☞平台内容为交流、建议,与第三方无关。
本|期|摘|要
![]()
图片说明|公开资料图
诚然,行业和市场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对于不少企业而言,需要记录和回忆的太多,不止是一时高下得失,不只是一些感受和启发,还有一些思考。
希望过去的每一步、每一时、每一地、每一事、每一人、每一物,都能成为引起现在和未来的因子,并有所印证。
希望所有的所有可以越来越好。
![]()
图片说明|公开资料图
01
市场热点
02
资本市场
00
有关“融信物业”
作者 | 池万股
融信服务(02207.HK)选择主动退市。
3月18日下午4时,港交所正式撤销融信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信服务”)股份于联交所上市地位。
上市公司里,把物业(服务)为主的公司里,“去掉物业”保留“服务”的不止“融信物业”一家。
早前的2月17日,融信服务公布,于2025年2月14日,私有化建议已获法院会议及股东特别大会批准。待计划生效后,预期将于2025年3月18日(星期二)下午四时正起撤销股份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关于退市原因时,则是因为股票流动性低、无法融资等。
融信服务为创立融信中国的欧宗洪的关联公司。
![]()
图片说明|公开资料图
01
被质疑“上市后从未分红”
融信服务未外界关注的和质疑的不只是退市。
据介绍,按照拟要约的1.33亿股计算,欧宗洪家族私有化所需付出的总代价仅为0.798亿港元。与之相对应的是,截至2024年6月30日,融信服务未动用的IPO募资净额还有约4.826亿港元,并持有现金及银行结余约6.74亿元,无任何借款。
“以小博大”“蛇吞象”“自我贱卖”......?包括不限于如此的质疑,难免不会成为围绕融信服务的上市、退市、私有化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有信息显示,上市3年间,融信服务也未进行过任何分红。
也有观点提出,欧宗洪家族涉嫌“财富转移”?
![]()
![]()
图片说明|公开资料图
近年来,物业行业面临的话题也为尖锐。一方面是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一方面是物业自身的与业主权益、利益的等关联问题的起因。
如此,有了物管行业、物业企业难以独善其身的现象和境况。
融信服务退市和融心一品有限公司(下称“融心一品”)有关。
资料显示,融心一品为英属处女群岛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自上市以来一直为融信服务的控股股东之一。公司由Rongan Juxiang全资拥有,而Rongan Juxiang为由HSBC International Trustee Limited(作为家族信托的受托人)持有的特殊目的控股有限公司;欧宗洪为家族信托的财产授予人和保护人。
更多细节和关联公司,不做赘述。
可以说,融信服务的退市计划及酝酿期间,融信服务及要约人融心一品“功不可没”,并携手宣布提出公司私有化建议。
一家上市公司提出“私有化”,于外界看来,难免不会打上“转移财产”的疑问,市场亦不乏质疑的声音。
股权结构显示,欧宗洪家族持股占比73.80%的股权,外部独立股东仅持有26.20%的股份。按照拟要约的1.33亿股计算,欧宗洪家族私有化所需付出的总代价仅为0.798亿港元。
![]()
图片说明|公开资料图
时间拉回到2021年7月,彼时融信服务正式上市时,融创服务的每股发行价为4.88港元。经扣除就全球发售应付的包销费用、佣金及估计开支后,加上部分行使超额配股权,其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6.285亿港元。
由“6.285亿港元”到“0.798亿港元”,之间的5个多亿“差价”被中间商赚了?
需要指出的是,上市至今,融信服务公司未进行任何派息操作。
此外,中期业绩公告显示,尽管截至2024年6月30日,融信服务期内亏损达1.14亿元,首度由盈转亏。但截至2024年中期,融信服务持有现金及银行结余约6.74亿元,无任何借款。
如此“数亿价差”,被欧宗洪家族私有化了。
有观点指出,这也意味着,成功退市后,欧宗洪家族将获得融信服务的当前现金、剩余IPO募集资金和未来利润。
诚然,融信服务的股价现实也是一个“原因”。
与前些年炙手可热的地产和物业企业相比,近些年资本市场对于房企和物企的吸引力已不如以往,资本市场价值不只是过度低估。这也导致了物业上市公司为投资者和融资路径的限制,物企在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压力和难度,在所难免,出现退市的情况也不足为奇。
过往的情况和观点分析认为,为什么有的上市公司从来都不分红?
据介绍,主要原因包括不限于如下——
一是没钱分红,二是不愿分红。
没钱分红,上市公司确实没赚到钱,所以根本没红利可分。
不愿分红,则是一种人为性、主观性了。
也有观点认为,即便一家上市公司就算是有盈利,其现金账户上也未必有钱。因为利润不一定就是现金,也可以是应收账、资产增值等等,如果账户上的现金不足,即便是有利润,也没法进行现金分红。
但,这些原因,能不能成为上市公司不分红的直接因果“原因”或“理由”?
![]()
![]()
![]()
图片说明|公开资料图
02
退市后公示“公共收益”吗?
上市公司如果不愿分红,无论如何,都会对公司带来影响。因为不分红不只是投资者的信心,还有市场的态度,以及上市公司和公司高层的责任和价值取向。
当然,如果不愿分红,真为了公司发展好,不分红也不是什么坏事。问题是,结果是不是呢?
![]()
图片说明|公开资料图
此外,《证券法》对于规定强制现金分红是如何内容呢?
《证券法》第九十一条:上市公司应当在章程中明确分配现金股利的具体安排和决策程序,依法保障股东的资产收益权。上市公司当年税后利润,在弥补亏损及提取法定公积金后有盈余的,应当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分配现金股利。
也就是说,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形式可以分为现金股利、财产股利、负债股利和股票股利四种。其中,现金股利是以现金支付的股利,它是股利支付的主要形式,其源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在新法施行后,有关现金股利分配的具体安排和决策程序将成为上市公司章程中的必备条款。上市公司股东相较于以往而言将获得明确的现金股利分配的投资预期。
简单点说就是,对财务投资较多但分红水平偏低的公司进行重点关注,督促提高分红水平,专注主业。鼓励公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分红频次。鼓励上市公司在符合利润分配条件下增加现金分红频次。
![]()
图片说明|公开资料图
如果一次不分红,有点那个了。
事实上,上市公司强制分红,实际中无法保证真实有效。
证监会前也曾出台《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将上市公司再融资与现金分红挂钩。这一规定貌似强制分红,但其将定向增发排除在再融资的范围之外,为上市公司规避这一规定提供了通路。
早在2018年,也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说,应该完善公司的利润分配制度,增加上市公司强制分红制度,同时建立上市公司发行股票与分红挂钩的机制,以确保上市公司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在投资上市公司股票时是和分红机制相联系相挂钩的。
对于此观点,媒体报道称之为“上市公司强制分红,奇葩但可行”。
而今,融信服务以及退市,不再是公众公司。
![]()
图片说明|公开资料图
根据《公司法》和证券法律法规,上市公司需公告公示诸多事项,比如财务状况、经营情况、重大诉讼等,具体包括募集文件、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临时报告、高管持股情况等,以保障市场透明,维护投资者利益等等。并确保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其中,经营情况、财务情况,对应的则是公司盈利情况和是否分红,维护投资者利益则对应了分红的针对性。
有观点指出,上市公司长期不分红可能引发投资者对企业盈利能力和财务健康度的质疑,降低信任度和股东忠诚度,可能会给投资者、合作伙伴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传递出负面信号,损害公司的公信力和市场形象,可能会影响其在资本市场上的形象和信誉,
同理,也可影响上市公司老板和管理层的形象和责任考量。。
对于“上市以来,从没分红的融信服务”,在公众公司阶段尚且如此,而今,融信服务成为“私有化”后。还会不会包括“公共收益分红”等操作呢?
这是个问题,也是一个答案。
![]()
图片说明|公开资料图
-作者简介-
【本期作者:平台写作者,用温暖的文字给您,愿我们的光能在你身上闪亮。
市场|产品|权益
新媒体|视频|资讯|服务|品宣|策划
百名律师服务团|千盘业主交流群
● ●
● ● ●
原创属原作者,包括标题等,有问题请联系本平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