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合少乡脉金矿(上)
张 文
![]()
![]()
![]()
哈拉合少脉金矿1994年4月创建。该矿的出现,有力的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脉金矿位于哈拉合少村南的阿窑什塔沟中,石人山下。地理坐标:
东经110°57',北纬40°57'。矿山呈东西走向,长25公里,山势似卧龙形。
1986年夏,内蒙古地矿局第二物探队在这里进行勘探,组织村民在阿窑什塔沟里的南坡上挖下一道1华里长、3米深的矿道,进行探矿。据勘探队预测,这一带脉金含量丰富,故起名金沙梁。
1994年春节刚过,村民们就披星戴月进行探矿。村民李天拴、陈志刚、刘铁柱带领由,15人组成的探矿队进行探矿。他们翻山越岭,不畏严寒,走遍了合少村的山山洼洼,沟沟岔岔。
3月中旬,这个探矿队在粮站门口的东沟里炮台山上发现了一种白马牙石,这种石头呈长方形,白颜色。当时在奎素村采过脉金的张二兵等人认为这就是脉金矿石,顿时人们喜上眉梢,奔走相告。
第二天满山扎下了挖脉金的大军。但经过反复化验,确认这种马牙石不含脉金。这一化验结果使采金大队马上撤走了。但李天拴、陈志刚等人并没有动摇,仍探矿不止。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春的辛苦,他们终于感动了“上帝”,4月20日晚,在金沙梁上探出了含量丰富的脉金矿石。
当时,探金者把拳头大的一块矿石用铁卜子捣碎后进行化验,这块矿金提炼出2克脉金。金沙梁发现脉金的消息象长上了翅膀,很快地传遍了四方八面。4月22日,采金大军扎满了金沙梁,车水马龙,机声、炮声此起彼伏,人山人海。
采金者有本乡的,也有纳令沟、庙沟、哈拉门独、西乌兰不浪、中后河等乡的村民;也有固阳县下湿壕、新建、银号等乡的村民;还有县、乡的干部、职工。
在金沙梁脉金矿发现不久,稍林沟村的村民张三娃、李高胜、李启胜等村民,又在稍林沟村的三份子沟探出了脉金矿。浩浩荡荡的采金大军又扎满了三份子沟,人数达1000余人。
在这种喜人的形势下,哈拉合少乡党委、政府立即召开会议,专门研究了脉金开采问题,制定出脉金开采方案及组织管理措施。并且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张显伟、乡长李树庭为总矿正副矿长的指挥部。
总部下设有两个分矿,即金沙梁脉金矿和三份子脉金矿。金沙梁脉金分矿矿长由乡党委副书记张河担任,副矿长由武装部长于志文担任;三份子脉金矿矿长由副乡长王永华担任,并成立了由派出所所长武少雄牵头的矿山保卫组。就此,哈拉合少乡脉金矿于1994年5月1日组建。
脉金矿建立后,首先狠抓了管理,逐步建立、健全了一套有效的矿山管理制度和办法,包括矿地开采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和生产管理制度。
在诸多的管理制度中,首先是矿山管理制度。为此,乡党委、政府专门召开会议研究矿山管理问题。按照上级矿山管理部门的有关精神,结合本乡实际,决定采取交款买矿地,分组开采的办法。在划分矿地时,采取先乡内,后乡外,其次是县外的原则。
每个采金组10—20人,由矿部指定或民主产生一名组长,负责生产。每米矿地收取管理费200元,放矿地采取先后顺序。各采金组先交管理费,交费后由矿部发给采金证,凭证采矿,并在指定地点开采,严禁乱采,违者罚款,严重违反规定者,一律不准采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