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资讯河南南阳讯:(特约记者:孙中宝 通讯员:李袓全 李析 高华增)“樊世学可是俺们村的能人,人家干啥啥中,做啥啥成,谁都信服!”日前,走进南召县皇后乡天桥村白化组,见到了群众公认的“乡贤”樊世学,现年刚满60岁的他,虽然双手布满了茧子,但刚毅的脸上流露出不服输的性格,那是奋斗着者的沉淀,那是生活自信的展现。通过攀谈,感受到了这位希望田野上“开拓者”的不平凡经历。
敢闯敢试,食用菌敲开“致富门”
二十年前的天桥村,村民们还没有要创业的意识,依旧沿袭着种玉米、种小麦的老传统,大家靠天收成、靠天吃饭,日子过得紧巴。那时的樊世学三十多岁,不甘心困在家里过跟别人一样的生活。有一次去邻县走亲戚,看到那里香菇种植效益不错,他心里便动了“闯一闯”的念头:“别人能种成,咱天桥村的地也不差,为啥不能试试?”
说干就干,为了学技术,樊世学揣着家里的积蓄,跑到外地鲁山县香菇基地当起了“学徒”。平日里他边干边学、多问多记,半年后,他带着菌种和技术回村,在自家承包地里搭起了村里第一个香菇大棚。
![]()
万事开头难,在人们的质疑眼光中,樊世学的第一批香菇出菇了,由于温度湿度控制不好,坏掉一大部分,几个月下来没挣着钱,还搭了功夫赔了些老本。有人劝他香菇不好种,别折腾了,可樊世学就是不服气,要干非要干出个名堂。随后,樊世学沉下心来认真研读专业书籍,又跑到西峡县、鲁山县考察学习,反复总结经验不足,记下了厚厚的笔记和心得。凭着这股韧劲,他终于摸透了本地气候的“脾气”,总结出“温度控制口诀”“湿度调节技巧”,第二年就大获成功,赚了两万多元。
这下可叫村民眼红了,纷纷上门找樊世学“取经”。他实诚待人,不掖不藏,手把手教大家配料、点种、控温、摘菇等,成了免费技术员。在他的带动下,天桥村的香菇大棚从2个发展到50多个,成了远近闻名的“香菇专业村”,村民从中找到了致富的好产业。
后来,樊世学又把目光投向了更高附加值的羊肚菌。这种“菌中黄金”对环境要求苛刻,当时本地没人敢尝试。可樊世学不认为,“风险高,收益可能更高。”于是,他再次外出学习,潜心研究种植技术,笔记记满3个本子。试种时,他把积蓄全投进去,在大棚里装了温度计、湿度计,甚至睡在棚里实时监测数据。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年试种就亩产80公斤,收益是香菇的3倍多,一时成了村里的“名人”。
临危受命,养猪场做成“赚钱宝”
樊世学是一个爱折腾的人,55岁那年又做了个大胆决定——接手村里的养猪场。2020年,村里的集体养猪场因为管理不善濒临倒闭,“村两委”干部找到樊世学,希望他能接手继续干。“这是集体资产,不能就这么垮了。”尽管从没养过猪,但看着闲置的场地,他心里又燃起了“试一试”的念头。
“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好。”为了建好猪场,他前后投入六七十万,包车、建场地、买猪,哪怕有贷款和借款,也没打退堂鼓。“老母猪不好养,那就从头学。”他白天在猪场打扫卫生、观察猪的习性,给猪拌料、防疫,每一项工作都亲力亲为;晚上就抱着养殖技术书研究,甚至跑到邻村有经验的养殖户家里学“门道”。头一年买的10个老母猪,顺利下了两茬猪娃,猪场渐渐有了规模。
养猪要算细账,樊世学心里门儿清。他知道猪长到200斤往上进入快速生长期,就调整饲料配比,抓住增重关键期;为了降低成本,他自己琢磨设计猪舍通风系统,既保证空气流通,又能节省电费;面对日常运营,他还有自己的“底线”——绝不把粪水往河里排,粪坑满了就雇车拉走,“干事得凭良心,不能影响乡亲们的生活”。
如今,走进樊世学的养猪场,再也见不到当年濒临倒闭的冷清模样——猪舍里干净整洁,猪群长势喜人,曾经的集体“包袱”,彻底变成了带动集体增收的“赚钱宝”。回望这段从零起步的养猪路,樊世学靠的从不是运气,而是“接下就不放弃”的硬气、“不懂就拼命学”的钻劲,以及“干事守良心”的本分。这份敢闯敢干、善作善成的劲头,不仅让他把养猪场经营得有声有色,更成了乡亲们眼里“能干事、干成事”的靠谱人。
山上淘金,辛夷种成“摇钱树”
“辛夷树可是摇钱树,现在每斤20多元,别看这半山坡的树不起眼,一年能卖4万多元,可是实打实的一笔收入呀。”说起发展辛夷,作为辛夷树种植受益者之一的樊世学更有发言权了!
十多年前,辛夷收购价低,村里人大多不知道辛夷树的药用价值,更没人想过靠它赚钱。那时候的山坡上光秃秃的,人们想要赚钱就只能靠种地打工,家门口的赚钱门路实在少,但樊世学认为山里人就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多栽树总能致富。没有适宜地块,他就弯腰掏石挖穴;土壤不够肥沃,他就肩挑手扛培土填坑;山高缺水,他就沿着山路挑水上坡——就这么年复一年,几百棵辛夷树苗在石缝间扎了根。天旱了,他守着树浇水;荆棘缠了苗,他拿着镰刀清理,靠着不怕苦的执着劲头,硬是让光秃秃的山坡,慢慢长成了郁郁葱葱的辛夷林。
光种活还不够,要让辛夷卖上好价钱,还得在品种和技术上想办法。为提高辛夷树的产量质量,樊世学学习嫁接技术,从外地引进了“大毛桃”“串鱼”“大青桃”等优质品种,使得辛夷树不仅长得好,辛夷桃更能卖上好价钱。大伙看上他的种树门道,纷纷讨教,他依旧是不厌其烦地传授经验,赠予品种枝条。如今,全村的辛夷树越长越好,产量也是年年攀高,收购商为了能收到村民们手里更多更好的辛夷桃,价格几乎是一天一变。越来越多的人靠着这“致富果”在家门口就实现了收入,曾经没人待见的辛夷树,早已成山村里名副其实的“摇钱树”。(孙中宝 李袓全 李析 高华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