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176
Science Partner
Bring you to the side of science
![]()
导 读
一场流感下来,烧退了,嗓子不疼了,但咳嗽却跟焊在身上一样,没完没了。你妈让你喝梨水,你爸让你吃枇杷膏,你自己也觉得,这就是"气管弱"吧,这也算是身体在打扫战场,是流感最后的倔强。
但有没有一种可能,你所以为的"久咳不愈",根本不是什么"余威",而是一场早已在你体内扎营的"持久战"——哮喘。
![]()
你以为哮喘只是喘不过气那么简单?错了,伙伴!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发了一篇狠活儿——他们追踪了5000多个人,发现需要天天用药控制的"持续性哮喘"患者,
脑动脉里长斑块的概率,是正常人的近两倍!
这不是在开玩笑,你的气管发炎,你的血管也跟着遭殃。更离谱的是,就算这些哮喘患者天天用药,他们血液里的炎症指标依然高得吓人。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以为的"小毛病",正在悄悄给你的心脏和大脑埋定时炸弹。
今天伙伴君就把这事儿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这样,以及伙伴你该怎么办,一股脑儿说清楚!
走,跟伙伴君来!
今日主笔 | 晶恒
流感后久咳不愈?美国心脏协会:警惕哮喘+炎症+动脉斑块隐形杀手组合!
各位伙伴,今天咱们聊点立冬后应景的话题——流感后咳嗽。
很多人流感后咳嗽老不好,每天咳咳咳。去医院一查,医生说:你,可能是哮喘。
你心想,哮喘就哮喘呗,吃点药控制一下,顶多就是喘气费点劲儿,又不会死。
错了,大错特错!
最近美国心脏协会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上发了篇让人头皮发麻的研究。简单来说就一句话:
持续性哮喘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是正常人的两倍。
什么是颈动脉斑块?就是通往大脑的高速公路上,有人在搞违建。斑块越多,路越堵,堵到极致就是脑梗。
这不是我瞎说,这是威斯康星大学医学院的Matthew C. Tattersall教授带队,研究了5029个人得出的结论。这些人平均61岁,正好是咱们爸妈那个年龄段,26%是黑人,23%是西班牙裔,12%是我们华人——看到没,对伙伴你我都有很高参考价值!
哮喘是怎么跟脑梗扯上关系的?
这事儿还得从炎症说起。
哮喘本质上是什么?是你的气管在闹革命。
正常人的气管像个安静的高速公路,空气进进出出,岁月静好。哮喘患者的气管像春运的火车站,到处都是炎症小分子在打架,导致气道肿胀、狭窄,你就喘不上气了。
但这些炎症分子可不老实,它们不光在气管里搞事,还会跑到血液里四处游荡。
研究发现,持续性哮喘患者血液里的白介素-6(IL-6)平均是1.89 pg/mL,正常人只有1.52 pg/mL。别小看这0.37的差距,这玩意儿就像装修时的甲醛,看不见摸不着,但会让你的血管内壁慢慢起泡、长斑。
C反应蛋白(CRP)更夸张,持续性哮喘患者是6.49 mg/L,正常人3.61 mg/L,接近两倍。这东西是啥?是炎症的战损指标,数值越高,说明你体内的炎症战争打得越激烈。
这些炎症分子在血管里干什么呢?
它们在血管内壁上盖违章建筑。
就像二环主路边上突然出现了小商小贩,今天搭个棚,明天垒个墙,时间长了就成了钉子户。这些违建就是动脉斑块,越积越多,血管越来越窄,最后——啪,堵了。
堵在心脏,叫心梗;堵在大脑,叫脑梗。
数据会说话:67% vs 50%
MESA研究(多种族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从2000年开始,跟踪了近7000人,这次分析了其中5029人的数据。
结果发现:
持续性哮喘患者(每天都要吃药控制的那种):67%有颈动脉斑块,平均每人2个斑块
间歇性哮喘患者(偶尔发作的):49.5%有斑块,平均1个
没有哮喘的人:50.5%有斑块,平均1个
看到没?持续性哮喘患者的斑块发生率比正常人高了近17个百分点,斑块数量翻倍。
更要命的是,研究人员做了个控制变量的操作——把年龄、性别、种族、体重、吸烟、血压、血脂等因素都排除后,持续性哮喘患者的颈动脉斑块风险还是正常人的1.83倍。
这说明什么?说明哮喘本身就是个独立的心脑血管病风险因素。
最可恨的是:吃药也没用
你可能会说:我乖乖吃药控制哮喘,总该没事了吧?
研究里那109个持续性哮喘患者,73.6%在用吸入性激素,28.2%在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22.7%甚至在口服激素——基本上能用的药都用上了。
结果呢?他们的炎症指标还是比正常人高,斑块还是比正常人多。
这就像你家着火了,你一边用灭火器灭火,但火源还在那儿,温度还是比隔壁老王家高。药物只能控制症状,但改变不了哮喘是个全身性炎症疾病的本质。
那怎么办?
首先,别慌。研究说的是风险增加,不是一定会得。67%的持续性哮喘患者有斑块,反过来说还有33%没有呢。
其次,这个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醒:如果你有持续性哮喘,除了控制哮喘本身,还要注意心脑血管的保护。这样的伙伴,要特别要了解美国心脏协会建议的生命八要素:
1.健康饮食(少油少盐少糖)
2.规律运动(别说哮喘不能运动,游泳了解一下)
3.不抽烟(这个不用说了吧)
4.充足睡眠(熬夜党瑟瑟发抖)
5.控制体重(该减肥减肥)
6.控制胆固醇
7.控制血糖
8.控制血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定期体检。
特别是颈动脉超声,几百块钱,无创无痛,就能看清楚你的血管里有没有在盖违建。发现早期斑块,吃点他汀类药物,配合生活方式改善,很多时候斑块是可以稳定甚至缩小的。
晶恒说两句,写在最后
这个研究最让我震撼的不是数据本身,而是它揭示了一个事实:
身体是个整体,任何部位的炎症都不是孤立的。
哮喘看起来是肺的问题,但炎症分子会通过血液影响全身。今天是颈动脉,明天可能是冠状动脉,后天可能是肾动脉。
所以,别再说小病不用管了。在身体这个复杂系统里,没有真正的小病。每一个被忽视的炎症,都可能是未来某个大病的种子。
当然,也别太焦虑。焦虑本身也会增加炎症反应,那就真的是我预判了我的预判,然后把自己预判成真了。
记住一句话:重视但不恐慌,预防胜于治疗。
毕竟,谁也不想在喘不上气的同时,还要担心自己的脑子会不会突然断电,您说是吧?
主要参考文献:
Matthew C. Tattersall, Alison S. Dasiewicz, Robyn L. McClelland, et al.
Persistent Asthma Is Associated With Carotid Plaque in MESA
本文基于已发表的科学研究进行科普解读,不构成医疗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欢迎小伙伴们点、收藏、关注,以备不时之需,当然更欢迎您把
介绍给周边可能需要的更多伙伴们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