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洪患二十日未消:喀斯特地貌下的防汛持久战
二十多个日夜的坚守与等待,广西百色的洪水依然没有退去。这场始于国庆中秋假期的汛情,在三轮台风的接连冲击下,演变成一场罕见的持久战,让右江流域的土地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洪水考验,也见证着防汛一线的坚守与担当。
这场洪灾的爆发堪称极端。第18号台风“桦加沙”、第20号台风“博罗依”、第21号台风“麦德姆”半个月内相继来袭,形成“前峰未退、后峰又至”的严峻态势。百色多地过程雨量普遍超过400毫米,最大降雨量达698.4毫米,全市平均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多5倍以上,靖西、德保等地更是偏多8到9倍。暴雨催生了历史极值的洪峰,百色水利枢纽库区9月30日入库洪峰流量飙升至8600立方米每秒,10月11日库水位攀升至228米防洪高水位,为2015年以来首次。截至10月26日,全市365个内涝点中仍有40个顽固存在,部分村庄积水浸泡已超十日,不少居民家中水位逼近二楼,停水停电状态持续半个月之久。
洪水久不退去,根源在于百色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困境。这里地下河、溶洞、裂隙交织成复杂的“地下迷宫”,平日里是天然排水系统,此次却因极端降雨陷入饱和。持续暴雨不断向地下系统“灌注”,导致地下水位急剧抬升并反向涌冒,原本的排水通道沦为洪水外溢的出口。更棘手的是,洪水裹挟的杂物淤堵了落水洞和暗河出口,而抽水作业又陷入“抽不及补给、排无处容纳”的困境——周边低洼农田无法承接抽排水,抽水速度远不及地下水位渗透补给速度,让排涝工作陷入两难。
危难时刻,“流域一盘棋”的调度智慧成为防洪核心。百色水利枢纽作为流域防洪骨干工程,累计拦蓄洪水10.65亿立方米,将8600立方米每秒的历史最大入库洪峰削减至2900立方米每秒,最大削峰率达77%,分别降低百色市区、南宁城区洪峰水位7.2米、3.4米。从9月中旬提前腾库预留调蓄空间,到28分钟快速执行泄洪操作,再到洪水间歇期科学预泄3.31亿立方米,每一步调度都精准高效。当南宁江北防洪堤出现管涌险情时,枢纽及时削减出库流量,为险情处置赢得宝贵时间,全程实现“零因灾死亡、零重大险情”。
防汛一线的坚守,织就了严密的安全防线。水利工作者全员放弃休假,24小时双人值班值守,关键部位巡检频次提升至每日4次;数字孪生系统首次实战应用,提前预判洪峰、模拟泄洪方案、实现预警全覆盖;中国救援队深夜集结,模块化动力舟桥一夜搭建50米水上通道,成功转移群众近2000人。在安置点,帐篷搭建起来,政府定期配送米面蔬菜等生活物资,为受灾群众撑起基本生活保障。
二十多天的洪患未消,考验仍在继续。这场持久战不仅见证了极端天气的威力,更彰显了中国防汛的硬实力与暖温度。随着水利工程的持续调度、排涝方案的不断优化,我们坚信,在各方力量的同心协力下,百色终将击退洪水,重建家园。那些坚守的身影、互助的温情,终将成为这场防汛战役中最珍贵的记忆,照亮灾后重建的前行之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