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64岁糖尿病患者因并发症离世,降糖药使用需警惕三大误区

0
分享至



周大妈64岁,三年前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起初,她和身边不少老人一样,选择坚决服用降糖药,认为有药物保驾护航便万事无忧。

最近,她的女儿发现她经常抱怨手脚麻木、视力变差,但周大妈却毫不在意:“吃药呢,没事!”

直到一次夜里突发胸闷喘不上气,被紧急送医才查出多脏器功能受损,不到两周就因糖尿病并发症离世。

这一消息让邻居和亲友痛心不已,怎么会这个结果?坚守吃药,为何没能守住健康的底线?

埋藏在日常“习惯”背后的真相,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尤其是第3个误区,几乎90%的中老年患者都中招。你,是否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糖尿病管理的误区?

糖尿病,这个被称为“隐形杀手”的慢性病,近年来发病率持续走高,据中国居民健康调查数据显示,4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超过18%,而并发症导致的死亡率高达52%。

降糖药?当然很重要,但许多患者和家属往往只关注血糖数字的短期变化,却忽视了背后药物管理及生活方式调整的“大局”。权威指南早已多次警示:只靠降糖药,依赖单一手段是远远不够的。

哈佛医学院2023年研究强调,1000多名被随访5年的糖尿病患者中,按规范管理者并发症风险下降36%,而误区带来的伤害,很多时候是一点点积累、爆发的。



哪些细节容易被忽视?搞清这些,或许就是保护自己和家人健康的关键一步。先说一个糖尿病患者常见疑惑:“药不是医生开的,按量吃就对了,为什么还怕出问题?”

专家解答:吃药很重要,但盲目迷信药物,容易忽略更高阶的健康管理要求。真正决定结局的,并不只是单纯降糖,而是你是否避开了那些隐蔽的“健康雷区”。

过度依赖药物,忽视生活方式干预

降糖药确实能帮助控制血糖。但最新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超过68%的患者单靠药物,血糖长期控制不达标。

肥胖、运动不足、高碳水饮食、情绪波动,这些因素会大幅削弱降糖药的效果。有调查显示,同服用降糖药但积极运动和合理饮食者,血糖达标率比单独吃药组高出24.5%。而只靠吃药却继续高糖高油饮食,久坐不动,实际上是在“饮鸩止渴”。



忽视监测与药物调整,家庭自作主张

很多老年患者把降糖药当成“神药”,药量一成不变。血糖是动态变化的,随季节、运动、饮食等都会波动。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发布数据:每年因未根据血糖自行调整剂量导致低血糖突发入院的患者,上升了13.7%。有患者习惯于出现不适才测血糖,这是极其危险的做法。

规范监测血糖(空腹、餐后及随机血糖),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A1c,以及和医生及时沟通药量调整,才是正道。



忽略并发症“静悄悄”发作,轻视早期症状

糖尿病并发症往往“来无声息”,周大妈抱怨的手脚麻木、视物模糊、夜间口渴、多尿,其实就是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警报。

很多患者错误认为“只要血糖查着差不多正常就没事”,其实哈佛大学的临床大数据表明,因未早期察觉并发症造成不可逆损伤的患者比例高达22%。



失明、中风、肾衰、下肢坏疽,这些并发症往往一爆发就是“大难临头”。千万别低估身体的小变化。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心里咯噔一下:“那该怎么办?难道降糖药还不能吃了吗?”绝非如此!

科学服药,严格遵医嘱

每种药物的剂量、时间都要和医生商量,遇到不适要及时复诊,不能随意停药或改变剂量。

饮食调整不过量,主张少油、低糖、高纤维

每日能量摄入动态调整,尽量三餐定时、种类多样。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膳食纤维摄入20-30g有助于控糖。



规律运动不可少

合理安排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骑车),降低胰岛素抵抗。

血糖及慢性并发症监控要到位

主动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定期查糖化血红蛋白、眼底、肾功能、神经系统等,及早发现异常。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2025.11.8】扒酱料不停:那些你不知道的八卦一二三

【2025.11.8】扒酱料不停:那些你不知道的八卦一二三

娱乐真爆姐
2025-11-08 23:08:13
浙江28分完败广东!丁伟无奈苦笑:他们是拿前两场比赛来热身了

浙江28分完败广东!丁伟无奈苦笑:他们是拿前两场比赛来热身了

狼叔评论
2025-11-08 22:18:04
迟迟不给中国道歉后,高市政府发出战争威胁,中方用8字宣告结局

迟迟不给中国道歉后,高市政府发出战争威胁,中方用8字宣告结局

时时有聊
2025-11-07 20:38:57
湖南省人医17分视频风波,女方肤白貌美、男方儒雅绅士,均被停职

湖南省人医17分视频风波,女方肤白貌美、男方儒雅绅士,均被停职

鋭娱之乐
2025-11-07 08:39:22
广州市一栋价值5015万的独栋别墅降价拍卖,被人2808.78万竞得

广州市一栋价值5015万的独栋别墅降价拍卖,被人2808.78万竞得

天天话事
2025-11-07 20:36:30
全运会乒乓球!8强名单出炉,蒯曼首秀大胜,孙颖莎对手+赛程出炉

全运会乒乓球!8强名单出炉,蒯曼首秀大胜,孙颖莎对手+赛程出炉

知轩体育
2025-11-09 00:24:44
特斯拉,最新发布!售价28.85万元起

特斯拉,最新发布!售价28.85万元起

中国基金报
2025-11-08 11:32:04
毛主席对尼泊尔首相说:你想把珠峰全部划归贵国?还有更好的办法

毛主席对尼泊尔首相说:你想把珠峰全部划归贵国?还有更好的办法

鹤羽说个事
2025-10-30 15:53:46
”经济学家吴晓求教授说:“老百姓都没收入了,还在刺激消费!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经济学家吴晓求教授说:“老百姓都没收入了,还在刺激消费!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张晓磊
2025-11-07 11:34:05
人体钢针破水!全红婵16秒视频引爆全网,407C被世界泳联立标杆

人体钢针破水!全红婵16秒视频引爆全网,407C被世界泳联立标杆

体育见习官
2025-11-08 16:24:26
《繁花》剧组最新发声:古二发布的录音存在大量失实、蓄意剪辑和恶意解读

《繁花》剧组最新发声:古二发布的录音存在大量失实、蓄意剪辑和恶意解读

上观新闻
2025-11-08 19:59:06
这是吴石将军牺牲时的真实照片,绳子绕颈,害怕他临刑时大喊口号

这是吴石将军牺牲时的真实照片,绳子绕颈,害怕他临刑时大喊口号

大国纪录
2025-10-30 09:56:59
提醒邻居扔垃圾被打后续:被行拘5日,当事人再发声,将行政复议

提醒邻居扔垃圾被打后续:被行拘5日,当事人再发声,将行政复议

通鉴史智
2025-11-08 07:36:16
小红书上女性向避孕套火了,有人1个月狂揽300+万,增长20倍

小红书上女性向避孕套火了,有人1个月狂揽300+万,增长20倍

运营研究社
2025-11-07 14:05:57
超级工程开工!省委书记、省长赴现场

超级工程开工!省委书记、省长赴现场

上观新闻
2025-11-08 16:29:07
湖南医生17分钟不雅视频上热搜,医术好私德有问题,是否能被原谅

湖南医生17分钟不雅视频上热搜,医术好私德有问题,是否能被原谅

江山挥笔
2025-11-06 11:44:13
说倒就倒!陕西前首富也撑不住了,千亿巨头一夜崩塌

说倒就倒!陕西前首富也撑不住了,千亿巨头一夜崩塌

阿器谈史
2025-11-08 17:59:48
同班同学,2022赛季从中冠冲乙的四支球队已有三支冲超

同班同学,2022赛季从中冠冲乙的四支球队已有三支冲超

懂球帝
2025-11-08 17:20:51
为啥男人宁愿付出巨大代价也要离婚?网友:因为命比钱重要,自由

为啥男人宁愿付出巨大代价也要离婚?网友:因为命比钱重要,自由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06 16:27:51
人类幼崽的理解能力有多绝?网友:完全不走寻常路,只有出乎意料

人类幼崽的理解能力有多绝?网友:完全不走寻常路,只有出乎意料

夜深爱杂谈
2025-11-08 22:18:59
2025-11-09 01:08:49
菠萝欣赏家本尊
菠萝欣赏家本尊
探索各种未知神秘事物,揭开神秘面纱。
1133文章数 44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张家界荒野求生选手抓到野猪吃得满嘴流油 赛事方回应

头条要闻

张家界荒野求生选手抓到野猪吃得满嘴流油 赛事方回应

体育要闻

马刺绞赢火箭,不靠文班亚马?

娱乐要闻

古二再度放料!秦雯王家卫吐槽出现新人物

财经要闻

小马、文远回港上市 但自动驾驶还没赢家

科技要闻

美股“AI八巨头”单周市值损失8000亿美元

汽车要闻

特斯拉Model Y后驱长续航版上线:28.85 万元

态度原创

教育
房产
时尚
游戏
公开课

教育要闻

高分作文的核心,是“真情实感”!

房产要闻

封关倒计时!三亚主城 2.3 万 /㎡+ 即买即住,手慢无!

五十多岁的女性秋季别瞎打扮,这3个技巧实用还时髦,快收藏

网友问"10亿能私联吗"急坏小高和刚:日元还是人民币?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