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马晓玉
9月26日9点,一场全国聚焦的离婚案在南京秦淮法院开庭审理,单位派出我和另一名摄像记者前往报道。
六年前,当事人王暖暖在泰国被丈夫俞某东推下34米高悬崖。那场意外让她全身骨折,腹中胎儿也没能保住。尽管俞某东已在泰国服刑,但这段婚姻成了王暖暖心中拔不掉的刺。更棘手的是,我国尚无跨境离婚先例,单是传递法律文书就耗了三年。这场官司,注定非同一般。
![]()
记者在法院门口的调节室
出发前我们粗算过,关注此案的媒体人近300位。面对如此数量的媒体,两个年轻记者,“出道”年份加起来可能都没老记者的零头多,能不能在人堆里拼出线索、拍到素材?凡此种种,让我俩心里都没底。
当天7时许,东方既白。我们提前抵达法院门口,现场警戒线已经拉起,零星几家媒体正忙着架机器、做准备,现场还不算拥挤。可没过多久,人就像潮水一样涌来,有来自央媒、地方媒体的记者、也有举着手机直播的自媒体博主,大家都在努力抢 “C 位”,有的调试设备,有的对着镜头和网友互动,原本宽敞的法院门口很快被堵得水泄不通。
![]()
庭审前一天的发布会现场
为了维护秩序,工作人员开放了门口的调解室供媒体使用。不足20平方米的小房间里,硬是挤了50多人,再加上摄像机、三脚架这些 “长枪短炮”,最后只留出50厘米宽的过道,供当事人和工作人员通行。
![]()
调节室里全是媒体同行
时间来到8点半,天已大亮,王暖暖抵达法院门口。现场记者立马开始躁动起来,都铆足了劲想拍到王暖暖入场的第一画面。在不断变化的“阵型”中,我们两个很快就被挤到了队伍最后,要再想冲破这堵 “人墙”,几乎不可能。
![]()
前排的媒体自发接过后排传来的麦克风
“总不能空手而归吧?” 就在我们一筹莫展时,旁边的一把空长椅闯进视线。“反正都乱成这样了,干脆来点更出格的” 我俩当机立断,扛着摄像机站上长椅,瞬间 “鹤立鸡群”。这样做的优势就在于对现场的情况一览无遗,并顺利拍到王暖暖在法警搀扶下走进法院,向后回望的关键画面。
故事到这,还远未结束。待王暖暖走进法院后,记者们又扎堆聚在了门口,等着拍王暖暖走出法院的画面。记者们开始互帮互助,“前面一排的记者蹲下,挡到后排的摄像了。”“还有没有没夹上麦的,传到前面来。”慢慢地,现场形成了高低分明的“信号图标”阵型。看到我们维持“阵型”不易,几位安保人员还特意搬来几箱水,挨个分发给在场的记者。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临近庭审结束,现场也聚集起了大量围观群众。有人为王暖暖发声,义正言辞地谴责俞某东;也有人借着机会,向周围人诉说自己遭遇的不公。
12时许,临近庭审结束,审判结果并未当庭公布。
其实开庭前,王暖暖也曾立场坚定地表示,不会预测判决结果,“相信法院会给出最公正的答案”。这份信任,最终有了回应。10月10日,南京秦淮法院一审判决:准予王暖暖与俞某东离婚,俞某东需给付王暖暖离婚损害赔偿50万元。
这场跨越三年、牵动全国的官司,终于画上了阶段性的句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