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从 “将就住” 到 “心之归处”,这 152 套上海华府天地别墅藏着我对家的所有期待
我和先生在上海做互联网行业 10 年,前 6 年挤在 90㎡的两居室,4 年前换了 180㎡的大平层。可随着女儿上小学、父母退休来沪,大平层的 “局促感” 越来越明显:父母想种点花,只能在阳台摆几个塑料盆;女儿想练舞蹈,客厅挪开沙发才能勉强腾出空间;先生加班到深夜,怕吵醒家人,只能在书房的折叠床上凑合。
![]()
![]()
![]()
![]()
![]()
![]()
![]()
去年年初,我们把换房目标锁定 “低密度别墅”,预算 1500 万以内,跑遍了上海的别墅区:佘山的别墅环境好,可先生上班要穿越大半个上海,通勤 1 小时 20 分钟;赵巷的别墅价格低,可周边连个三甲医院都没有,父母看病不方便;就连青浦的某个别墅区,容积率都要 1.6,楼间距窄得能看清邻居家的电视屏幕。
就在我们快要放弃时,做房产中介的老同学说:“闵行旗中的上海华府天地还有最后 152 套,150㎡上叠、158㎡下叠,容积率才 1.0,总价千万级,还能享绿城玫瑰园的配套。” 第一次去看房,158㎡下叠的私家庭院就让我妈红了眼 ——60㎡的院子,足够她种上老家带来的月季、茉莉,还能留块地方给我爸搭个葡萄架;女儿冲进地下室就喊 “这里能当我的舞蹈室”;我站在客厅落地窗前,看着远处昆阳湖的波光,阳光透过新海派园林的树叶洒在地板上,瞬间就懂了 “家” 该有的样子。
现在,我们已经交了定金,每天都在盼着 2025 年 3 月交付。今天,我想以 “未来业主” 的身份,跟大家聊聊在上海华府天地的生活日常 —— 那些关于女儿的笑声、父母的笑容、先生的放松,才是 “理想生活” 最真实的模样。
第一幕:女儿的童年,在这里有了 “撒欢的天地”
周一早上 7:30,院子里的葡萄架下,女儿在晨读
以前住大平层,女儿只能在卧室的书桌上晨读,窗外是密密麻麻的高楼,连点绿色都看不到。可在上海华府天地的私家庭院,我爸提前搭好了葡萄架,春天的早上,葡萄藤抽出嫩绿的新芽,女儿会搬个小凳子坐在葡萄架下,拿着语文课本大声朗读。
“妈妈,你听,小鸟在跟我一起读呢!” 她会指着葡萄架上的麻雀,笑得眼睛弯成月牙。我会站在厨房门口,看着她的小身影,手里煎着她爱吃的荷包蛋,阳光透过葡萄叶的缝隙,在她的课本上洒下斑驳的光影。以前女儿总说 “晨读好无聊”,现在每天早上都主动起床,说 “要去院子里跟小鸟比赛读书”。
送女儿上学也很方便,项目周边的优质小学步行 10 分钟就能到。我牵着她的手,沿着小区的林荫道走,路上能看到其他送孩子的家长,还有小区里的保安叔叔,他们会笑着跟女儿说 “小朋友,早上好”。以前住大平层,送女儿上学要挤公交,遇到早高峰堵车,女儿总担心迟到,现在再也不用慌慌张张了。
周五晚上 6:30,地下室的舞蹈室里,女儿在练舞
女儿喜欢跳芭蕾,以前住大平层,只能在客厅挪开沙发练,每次都要小心翼翼,怕撞到茶几。可在上海华府天地的地下室,我们隔出了一个 20㎡的舞蹈室,装了一面大镜子和把杆,周五晚上,这里就成了女儿的 “小舞台”。
我想象着 6 点 30 分,女儿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就冲进地下室,换上粉色的芭蕾舞裙,跟着音乐翩翩起舞。她会对着镜子调整姿势,偶尔还会拉着我一起跳,说 “妈妈,你也来试试”。我坐在旁边的沙发上,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心里满是骄傲。以前女儿总说 “要是有个专门的舞蹈室就好了”,现在终于实现了她的愿望。
有时候,女儿会邀请小区里的小伙伴来家里玩,她们在舞蹈室里一起练舞,累了就去地下室的休闲区吃零食、看动画片。有一次,女儿的小伙伴说 “你家的舞蹈室太漂亮了,我也想住在这”,女儿骄傲地说 “这是我的秘密基地”。看着女儿开心的样子,我才明白:好的房子,能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让她的兴趣爱好有地方安放。
周末上午 10:00,旗忠网球中心的草坪上,女儿在学网球
先生喜欢打网球,上海华府天地离旗忠网球中心只有 1.5 公里,周末的上午,先生会带着女儿去那里学网球。我想象着 10 点的阳光,先生拿着儿童网球拍,教女儿握拍姿势,女儿学得有模有样,偶尔打偏了,会吐吐舌头,然后继续练习。
我会坐在旁边的草坪上,看着他们父女俩,手里拿着野餐垫和水果,偶尔给他们递瓶水。旗中网球中心的环境很好,绿油油的草坪,清新的空气,还有其他学网球的小朋友,女儿很快就跟他们熟了,一起在草坪上奔跑、玩耍。以前住大平层,周末只能带女儿去商场的游乐场,现在能让她在户外亲近自然,还能学一项运动技能,真是一举两得。
第二幕:父母的晚年,在这里有了 “诗意的栖居”
周二早上 8:00,院子里的小菜园,父母在种菜
我妈是个闲不住的人,以前住大平层,总说 “浑身不自在,想找点事做”。可在上海华府天地的私家庭院,她开辟了一块 20㎡的小菜园,种上了黄瓜、番茄、青菜,每天早上都要去打理。
我想象着 8 点的早上,我妈穿着藏青色的围裙,蹲在小菜园里给黄瓜搭架子,我爸则在旁边帮忙浇水,他们一边干活一边聊天,偶尔还会争论 “这棵番茄应该浇多少水”。我会站在院子门口,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踏实。以前父母在老家,总担心他们没人照顾,现在住在身边,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真是再好不过了。
等到蔬菜成熟,我妈会摘下来给我们做家常菜 —— 黄瓜炒鸡蛋、番茄蛋汤、清炒青菜,都是我们爱吃的味道。女儿会拿着小篮子,帮奶奶摘番茄,说 “奶奶,这个番茄好红,肯定很好吃”。以前在大平层,吃的都是超市买的蔬菜,现在能吃到父母亲手种的有机蔬菜,感觉格外香。
周四下午 2:00,社区会所的手工室,我妈在做烘焙
上海华府天地有私密会所,里面有手工室、棋牌室、健身房等。我妈喜欢做烘焙,周四下午,她会约上小区里的其他阿姨,去会所的手工室做蛋糕、饼干。
我想象着 2 点的下午,手工室里飘着黄油的香味,我妈戴着白色的厨师帽,跟着老师学做戚风蛋糕,她会小心翼翼地打发蛋清,偶尔还会跟旁边的阿姨交流技巧。做好的蛋糕,她会带回家给我们吃,女儿会第一个冲过来,咬一口说 “奶奶做的蛋糕真好吃,比外面买的还香”。以前住大平层,我妈只能在小厨房里做些简单的点心,现在有了专业的手工室,她的烘焙手艺越来越好了。
我爸则喜欢去会所的棋牌室下棋,他会约上小区里的其他老人,一起下象棋、打麻将,偶尔还会参加小区组织的棋类比赛。有一次,我爸拿了象棋比赛的冠军,回来的时候笑得合不拢嘴,说 “没想到在上海还能找到这么多棋友”。以前住大平层,我爸每天只能在家看电视,现在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精神状态越来越好。
周日上午 9:00,昆阳湖公园的湖边,父母在散步
上海华府天地离昆阳湖公园只有 2 公里,周日的上午,父母喜欢去湖边散步。我想象着 9 点的阳光,父母沿着湖边的步道走,我妈会拿着手机拍湖景,发朋友圈跟老家的亲戚分享,说 “上海的湖真漂亮,空气也好”;我爸则会跟遇到的其他老人聊天,问问他们 “最近身体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养生小妙招”。
有时候,我会带着女儿跟他们一起去,女儿会拉着爷爷的手,在湖边跑,偶尔还会捡起湖边的小石子,扔进湖里,看着泛起的涟漪,笑得格外开心。以前住大平层,父母很少出门散步,现在每天都能在这么美的环境里活动,身体越来越硬朗,医生说 “多在自然环境里待着,对老年人的健康很有好处”。
第三幕:我们的生活,在这里有了 “松弛的质感”
周三晚上 7:00,客厅的落地窗前,我们在看电影
以前住大平层,客厅的窗户很小,晚上看电影只能拉上窗帘,感觉很压抑。可在上海华府天地的客厅,有一面大大的落地窗,晚上 7 点,我们会把沙发搬到落地窗前,打开投影仪,一起看电影。
我想象着窗外的夜色,昆阳湖的灯光隐约可见,客厅里没有开灯,只有投影仪的光映在墙上。女儿会靠在我的怀里,先生会坐在旁边,手里拿着零食,我们一边看电影一边聊天,偶尔还会为电影里的情节争论几句。以前住大平层,看电影总担心影响邻居,现在有了宽敞的客厅,再也不用小心翼翼了。
有时候,我们会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一起看电影、吃火锅,朋友会说 “你家的客厅真舒服,视野也好,比外面的电影院还棒”。看着朋友羡慕的眼神,我才明白:好的房子,能让生活更有质感,让家人和朋友都能感受到温暖。
周五晚上 8:00,地下室的茶室里,先生在招待客户
先生做互联网行业,经常要跟客户沟通项目,以前住大平层,只能去外面的咖啡馆,总说 “少了点私密感,也没有家的温度”。可在上海华府天地的地下室,我们隔出了一个 15㎡的茶室,周五晚上,这里成了先生的 “社交空间”。
我想象着 8 点,先生的客户来家里,他们坐在茶室的红木茶桌旁,泡着云南的普洱茶,一边喝茶一边聊项目方案。茶室的隔音效果很好,不用担心影响女儿和父母休息。茶桌旁的展示柜里,放着先生收藏的茶具和红酒,客户看到会说 “你这茶室太有格调了,比外面的会所还舒服”。有一次,先生跟客户聊到半夜,客户走的时候说 “在你家喝茶聊天,思路都清晰了,这个项目就按咱们聊的来”。
以前先生总说 “工作和生活分不开,感觉很累”,现在有了专属的茶室,他既能好好招待客户,又能陪在家人身边,真正实现了 “工作生活化,生活有温度”。有时候,我会给他们送点水果,坐在旁边听他们聊天,偶尔还能帮先生出出主意,感觉我们的关系越来越默契。
周六下午 3:00,小区的新海派园林里,我们在野餐
上海华府天地的园林是新海派风格,有草坪、树木、小池塘和凉亭,周六的下午,我们喜欢在园林里野餐。我想象着 3 点的阳光,我们带着野餐垫、水果、三明治,来到园林的草坪上,把野餐垫铺在树下。
女儿会在草坪上跑,偶尔还会去小池塘边看小鱼;先生会坐在野餐垫上,打开笔记本电脑,处理一些简单的工作,偶尔抬头看看我们,嘴角带着笑;我则会躺在野餐垫上,看着天上的白云,享受难得的悠闲时光。小区里的其他业主也会来园林里野餐,偶尔会跟我们打招呼,分享一些零食,感觉像一家人一样。
以前住大平层,周末只能待在家里,或者去人挤人的商圈,现在能在这么美的园林里野餐,享受自然的美好,感觉生活变得格外松弛。先生说 “以前总觉得在上海生活压力大,现在住在这,才明白生活也可以这么惬意”。
第四幕:社区的未来,在这里有了 “无限的可能”
低密度的社区,邻里间满是 “温暖的善意”
上海华府天地的容积率仅 1.0,整个小区只有几百户人家,不像大平层小区那样 “人来人往”。我想象着每天早上出门,在小区的步道上遇到邻居,会笑着打招呼:“王阿姨,去买菜啊?”“李叔叔,送孩子上学啊?” 有时候,我妈在院子里种菜,邻居阿姨会送来新的菜种,说 “这是我老家带来的,在院子里种着特别好养活”;女儿在小区里玩,邻居叔叔会帮着照看一会儿,说 “你放心去忙,我帮你看着她”。
有一次,我出差不在家,女儿突然发烧,我妈急得不知道怎么办,邻居听到后,立刻开车送女儿去医院,还帮忙挂号、拿药。等我赶回来,我妈说 “住在这小区,比住在老家还亲切,遇到事都有人帮忙”。以前住大平层,住了 4 年都不知道对面住的是谁,现在在低密度的社区里,邻里间的温暖成了 “生活的小确幸”。
人工智能的落地,未来生活满是 “便捷的惊喜”
最让我们期待的是,上海华府天地未来会成为上海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的一部分。我想象着以后,小区门口是智能门禁,刷脸就能进,再也不用带钥匙;家里的灯光、空调、窗帘,用手机就能控制,女儿放学回家,不用等我们开门,通过智能门锁就能进屋,还能自动打开客厅的灯和空调;周边的商场、医院,能在线上预约,买东西可以直接配送到家,看病不用排队,直接线上问诊。
先生说 “以后住在这,不仅能享受低密度的生活,还能体验最先进的科技,这才是‘高端生活’该有的样子”。有一次,我们去体验了小区的智能安防系统,通过手机就能看到小区的监控画面,还能跟门口的保安实时沟通,感觉特别安心。以前总觉得 “科技离生活很远”,现在才明白,好的社区,会让科技为生活 “服务”,让日子过得更便捷、更舒心。
![]()
![]()
![]()
![]()
![]()
![]()
![]()
区域价值的提升,我们的家满是 “成长的潜力”
随着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的落地,上海华府天地周边的区域价值会越来越高。我想象着未来,周边会有更多的高端商业配套、优质学校和医疗机构,交通也会越来越便利,先生上班的通勤时间可能会更短,女儿上学的选择也会更多。
有一次,做房产的朋友跟我说 “现在买上海华府天地,不仅是买一套房子,更是买一个有潜力的未来,以后这里的房价肯定会涨”。虽然我们买房主要是为了自住,但听到这样的话,还是觉得很开心 —— 自己的家不仅能给家人带来幸福,还能有一定的投资价值,真是一举两得。
结尾:这最后 152 套,是我们给家人最好的 “时光礼物”
现在,我每天都会看上海华府天地的施工进度,看着院子的雏形、地下室的框架、园林的绿植一点点成型,心里就充满了期待。我想象着 2025 年 3 月交付那天,我们一家人走进新家,我妈会第一时间冲进院子,规划哪里种蔬菜、哪里搭葡萄架;女儿会跑到地下室,对着舞蹈室的镜子转圈;先生会站在客厅落地窗前,看着远处的昆阳湖,说 “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了”。
以前我总以为,“高端生活” 是住多大的房子、买多贵的东西,现在才明白,真正的高端生活,是能让父母安享晚年、让孩子快乐成长、让我们的生活有松弛的质感,是每天都能感受到 “家的温度”。上海华府天地的这最后 152 套房源,不仅是一套别墅,更是我们给家人最好的 “时光礼物”—— 它能装下女儿的童年、父母的晚年,还有我们的岁月静好。
如果你也在寻找这样的 “理想生活”,如果你也想给家人一个低密度、高配套、有温度的家,不妨来上海华府天地看看。这最后 152 套,150㎡上叠、158㎡下叠,容积率 1.0,总价千万级,2025 年 3 月就能交付。现在点击小程序就能预约看房,相信我,当你站在这个院子里,看到阳光洒进来的那一刻,就会明白 —— 这就是你想要的生活,这就是家该有的样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