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条特别让我诧异的新闻,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宣布了一项禁令,自11月10日起全面暂停人民币、欧元等所有非美元金属期权交易,仅保留美元合约,且未提供过渡方案。此举引发全球金融圈震动,人们纷纷猜测其背后的原因。
![]()
LME的这一举措,实际上是担心人民币影响到美元的地位。近年来,人民币在金属交易领域的受欢迎程度逐渐上升,全球近三成矿产长单采用人民币点价。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合约持仓量已位居全球第一,甚至中东等地区的矿产贸易也开始绕开美元结算。面对这一情况,美元霸权感到恐慌,试图通过封锁交易通道迫使贸易商回归美元结算。然而,中国迅速采取反制措施,利用资源结算扭转局势,使这场博弈变得精彩纷呈。
![]()
LME的强硬立场源于对人民币影响力的担忧。事实上,人民币在金属交易领域的地位日益重要,全球近三成矿产长单采用人民币点价。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合约持仓量稳居全球第一,中东等地区的矿产贸易也开始绕开美元结算。面对这一挑战,美元霸权试图通过封锁交易通道来打压人民币,但中国凭借实打实的资源和产业链话语权,成功化解了这一危机。
为了进一步支持人民币结算,中国采取了多项措施。首先,实体企业纷纷选择人民币结算,例如中东最大的铜线厂通知中国供货商,将四季度长单改为参考上海期货交易所价格,全程使用人民币结算。此外,必和必拓也接受部分铁矿石的人民币结算要求,因为中国是全球55%电解铝产能、48%铜消费增量的“需求核心”。
![]()
其次,中国加强了流动性保障,确保人民币结算通道畅通无阻。香港金管局紧急上调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池子至1100亿,以承接LME溢出的套保需求。同时,中国央行与中东国家搭建了1000亿人民币金属互换池子,使海湾国家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购买中国金属产品,提高交易效率。更为激进的是,迪拜商品交易所宣布将于明年推出人民币价的金属期货,将交割库设立于苏伊运河旁,从而将中东现货与中国期货紧密联系在一起,打破美元主导市场的格局。
最后,中国致力于重构定价逻辑,使“中国价格”成为硬性参考标准。如今,拉美、非洲的贸易商在采购金属时,会先询问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价格,并扣除运费后计算成本,而非仅依赖LME价格。这是因为人民币背后拥有每天10万吨到岸的金属现货,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从矿山到成品的产业链。相比之下,LME的美元合约已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成为金融投机的“电子盘”。因此,定价权的核心在于掌握刚需和承接现货的能力,而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优势。
目前,全球金融圈的风向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之前对人民币的唱衰声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中国定价时代”的讨论。一方面是脱离实体的美元计价通道,另一方面是绑定刚需的人民币结算网络。LME原本试图围堵人民币,却意外地促使更多国家加速拥抱人民币结算。这场博弈实质上是新旧金融秩序的碰撞,美元依靠霸权封锁,而人民币则凭借实力突破困境。展望未来,更多资源国有望加入人民币结算阵营,美元在大宗商品领域的定价权还能维持多久?让我们拭目以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