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说起粟裕这个人,在中国革命历史上那可是响当当的角色。他1907年出生在湖南会同县一个侗族家庭,从小家境一般,1926年加入共青团,次年转正入党。那时候他还年轻,1927年就参加了南昌起义,随部队南下转战,后来跟着朱德上井冈山,当起了警卫员。工作低调,平时不怎么爱说话,但干活儿靠谱。1929年春天,毛泽东身体不太好,需要去闽西永定养病,朱德和陈毅挑人护送,选中了粟裕,因为他老家湖南,背景可靠,还在起义中表现过。粟裕带队护送,负责安全,一干就是几个月。那段时间他学了不少东西,尤其是游击战术方面的想法,对他后来打仗有很大帮助。
![]()
1930年冬天,中央苏区面对国民党第一次围剿,粟裕当时是红二十二军六十五师师长。国民党张辉瓒师带了十万多人来,红军用诱敌深入的办法对付。几次设伏没成,粟裕主动去侦察,化装成国民党军官潜入敌营,摸清敌军情况,回来建议用小部队引敌到龙冈打伏击。计划通过,他带队执行,成功把敌军引进来,红军四万多人一拥而上,下午就基本歼灭了敌军,张辉瓒也被抓了。这仗打得漂亮,粟裕的名气开始起来了。
![]()
1934年长征开始,粟裕留下来在南方坚持游击,带队在闽赣边区转战,条件苦,敌军围堵多,但他坚持下来了。抗日战争一爆发,1938年他当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开辟江南根据地。1940年黄桥战役,他负责部署,歼灭顽军大部。1944年车桥战役,他带队夜袭日伪据点,解放苏北一片地盘。这仗后来在回忆录里写到,毛泽东还说那是八年抗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一次。
![]()
解放战争打响后,1946年7月国民党进攻华中,毛泽东指示转外线作战,粟裕觉得兵力虽少但有机会,先在苏中打几仗。得到批准后,他指挥苏中战役,七战七捷,第一仗在宣泰设伏,歼灭敌一个旅。接着宿北战役,在雪地里全歼敌整编第六十九师。1947年1月鲁南战役,围攻峄枣,歼灭敌两个师。2月莱芜战役,诱敌北上,包围李仙洲集团,全歼。5月孟良崮战役,发现敌整编第七十四师孤立,指挥部队占据高地,全歼张灵甫部。6月豫东战役,先攻开封,后转睢杞,歼灭区寿年兵团。
![]()
1948年9月济南战役,他指挥从东门突破,解放全城。11月淮海战役,和中原野战军一起围歼黄百韬兵团,碾庄战斗歼灭敌主力。接着双堆集围歼黄维兵团,全歼十二万。战役结束,歼敌五十五万多。1955年授衔,粟裕得大将军衔,排第一。1954年他当解放军总参谋长,参与国防工作。
![]()
粟裕打仗的特点就是机动灵活,敢提不同意见。解放战争时他几次建议调整计划,毛泽东都采纳了。比如淮海战役,本来计划小规模,他建议扩大成决战。粟裕不爱争功,华中山东野战军合并时,他让司令给陈毅,自己当副的,但实际指挥。授衔时毛泽东说论功才德他能当元帅,但他辞让了。
![]()
1959年7月庐山开中央全会,期间有军委扩大会议。粟裕没收到通知,因为工作人员觉得他身体不好,不想让他劳累。毛泽东在会上发现粟裕不在,就问为什么。工作人员解释后,毛泽东不高兴,说了那句话,意思是粟裕的军事见解很重要,就算身体有问题也该问问他。会议后,工作人员按指示通知粟裕,他赶去参加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
这个事反映出毛泽东对粟裕的重视。粟裕军事才能强,从基层干起,仗仗有想法。革命年代他给毛泽东不少建议,都管用。建国后国防建设,他也出力。毛泽东那句话不是随意说的,粟裕在军内地位高,缺席会议影响决策。
![]()
粟裕一生低调,不慕名利。授衔让帅,让司令给别人。回忆录里他写车桥战役,实事求是。1984年2月5日粟裕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他的战役经验后人研究多,对中国军事影响大。
![]()
粟裕的经历告诉人,干事得靠本事。早年他从警卫员起步,靠打仗出头。护送毛泽东时学东西,提升快。反围剿时侦察敌情,建议伏击,帮红军赢了关键一仗。游击时期坚持下来,抗日时开辟根据地,解放战争七战七捷到淮海大胜,每步都稳。1958年挨批,但没影响他对党的忠诚,继续研究战略。
毛泽东重视粟裕,是因为他有真才实学。军委会议那种场合,讨论国防大事,缺了粟裕这样的专家,决策就少点底气。那句话接地气,说白了就是没人能顶粟裕的位置。工作人员好心不通知,结果忽略了专业性。事后补上,粟裕参加会议,继续贡献。
![]()
粟裕不光打仗行,人品也过硬。让职位给陈毅,体现大局观。授衔辞让,毛泽东还推他当大将第一。建国后他当总参谋长,管军队建设,频繁开会。1958年调岗后,去军事科学院,研究现代战争。1960年上海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当面解释,粟裕释怀,继续干。
![]()
这个事件在历史上小,但有意思。反映领导对人才的看重。粟裕从农村小子到大将,靠一步步积累。革命中他几次抗命提建议,但都对路,毛泽东采纳。像苏中战役,本来转外线,他说先打胜仗稳脚跟,事实证明对。淮海时扩大规模,帮解放军赢了江北。
![]()
粟裕的战略思维影响后世。机动战、运动战,他用得活。车桥战役歼日军多,毛泽东表扬。回忆录1961年出,披露细节,帮人了解历史。逝世后,中央肯定他贡献,中顾委常委,五届人大副委员长。
![]()
说到底,粟裕是实干家。1959年那事,毛泽东生气,是因为军内需要他这样的骨干。工作人员考虑身体,但忽略了责任。补救后,一切正常。粟裕继续出力,到1984年走,留下遗产。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