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可能听说过“痛风”——发作时关节又红又肿又痛,甚至半夜痛醒。但你知道吗?痛风的“幕后推手”其实是高尿酸血症(简称HUA),而且它不只是会引发关节痛,还可能悄悄伤害你的肾脏和血管......
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已达14%,也就是说,每7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病。
更令人担忧的是,年轻人甚至儿童的发病率也在上升,我国3~19岁人群的患病率高达23.3%,明显高于其他国家水平。
由于高尿酸血症早期往往没有症状,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尿酸早就超标了,等到痛风发作、脚肿得走不了路,才追悔莫及!
新版《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健康管理指南》 [1](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尿酸管理不是单一的“止痛”问题,而是一场全方位的健康管理。
值此新版指南发布之际,《医声在线》——慢病科普栏目特别邀请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唐文彬教授,为大家带来一份面向患者的实用防控全攻略~
Q1
哪些人需要尿酸筛查?是不是只有吃得不健康才会引起尿酸高?
血尿酸(SUA)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管理中最关键的指标之一,不管是判断尿酸是否偏高,还是看治疗效果如何,都得靠它。
指南指出,尿酸的筛查并不只是痛风患者才需要做,很多“看起来很健康的人”,可能早已处于高尿酸的边缘状态。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家族痛风史)、性别(男性、绝经后的女性)、年龄(30岁后)、超重/肥胖、不良饮食模式、久坐不动、过量饮酒、吸烟、不良睡眠模式、合并代谢性疾病或肾脏疾病、使用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利尿剂等)、环境与职业暴露(生活或工作的环境有导致高尿酸的因素,如砷、钙、镉和铅暴露)。
只要有以上任意一种情况就可以去定期检测血尿酸,尽早发现并干预,有助于预防痛风的发生,也能帮助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需要强调的是,尿酸监测并不是“一次性的检查”,而应作为一种常规健康管理手段,结合个体的生活方式和风险因素进行动态监测。
只有尽早识别出危险信号,调整行为习惯,才能在“无声无息”中将高尿酸扼杀于萌芽状态。
Q2
我体检的尿酸相关指标都正常。但工作压力大、缺乏运动,饮食也没有注意,我想知道怎么调整,才能更好地预防高尿酸?
对于健康人群,建议保持食物多样、均衡膳食,优先选择全谷物、豆类和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减少精制糖和超加工食品的摄入。应避免长期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比如动物内脏、海鲜和浓肉汤。
同时,控制盐的摄入,保证充足饮水,有助于尿酸的排泄。严格控制酒精摄入,尤其是啤酒和烈性酒。
运动方面建议每周应累计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骑车,或者75~150分钟的高强度运动,或等效组合。
同时,每周至少进行2天抗阻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同时需要注意定期中断久坐,每坐30分钟,站起来走3~5分钟。
体重与尿酸水平也密切相关,即使目前尿酸数值尚在正常范围,超重或肥胖人群仍然更容易发生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因此,关注体重本身只是起点,要实现长期、科学的体重管理,还应综合评估体重指数(BMI)、腰围和体脂率等指标,从多维度了解自身的代谢健康状况:
BMI:如果你是65岁以下的成年人,BMI得控制在18.5~23.9 kg/m²;如果是65岁及以上的老人,标准可以放宽些,BMI在20.0~26.9 kg/m²即可;
腰围:指南里统一的目标为男性<90 cm,女性<85 cm(超过这个就属于中心性肥胖了)。
Q3
如果我尿酸查出来高一点,但没啥症状,是不是不用太在意?
高尿酸其实是一种代谢紊乱的表现,即使暂时没有痛风发作,也可能在悄悄损伤身体。
因此,对于没有症状的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应结合个体风险综合评估来决定是否需要药物干预。其中,血尿酸水平是关键参考指标:
血尿酸水平≥540 μmol/L;
血尿酸水平≥480 μmol/L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肾脏并发症等。
如出现上述任一情况,应及时前往专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同时需要提醒的是,尿酸水平具有波动性,一次检测“正常”并不意味着长期安全,持续监测才能发现真实趋势。
现在,借助便携式尿酸测试仪,患者在家也能轻松监测尿酸变化,及时识别异常趋势,做到早发现、早管理、早防护,让健康不留隐患!
Q4
我连续两次体检查出尿酸偏高,属于高风险人群。我已经吃得很清淡了,可尿酸也没降,是不是我做得还不够?
对于尿酸长期偏高、接近痛风发作边缘的患者,饮食上应以低嘌呤食物(<75 mg/100 g)为主,如谷薯类、乳制品、蛋类和大部分蔬菜;中嘌呤食物(75~150 mg/100 g)如禽畜肉类,应先焯水再烹饪、弃汤后食用,并控制摄入频率和总量;高嘌呤食物(>150 mg/100 g)如动物内脏、鱼虾贝类及浓肉汤应严格限制。
![]()
体重管理同样关键,即使饮食清淡,如果体重超标,脂肪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仍会促进尿酸合成、减少排泄。
对于超重、肥胖的高尿酸血症/痛风的高危患者,建议每周减重0.5~1公斤,通过控制总热量摄入并结合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与抗阻训练来实现,避免过快减重带来的负面影响。
Q5
我知道尿酸管理真的很重要,但每次测尿酸都要跑医院,太麻烦了,有没有更方便的办法?
■血尿酸检测:知道自己的尿酸目标值很重要!
首先要明确:不是所有高尿酸患者的目标都一样,指南根据情况分了不同标准,你可以对照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类:
只是高尿酸,没有肾病、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尿酸要控制在420μmol/L以下;
高尿酸+其他基础疾病:尿酸要控制在360μmol/L以下;
痛风患者的基础目标:尿酸要控制在360μmol/L以下;
痛风+有痛风石或者关节总是痛:尿酸要控制在300μmol/L以下,等痛风石完全溶解并且关节痛的症状改善后再调整到360μmol/L。
为什么要这么严格?因为尿酸越高,得痛风的概率越大,并发症发生风险也越高。
但很多人觉得测尿酸要去医院抽血,太麻烦,所以干脆不监测,结果等到痛风发作才后悔。新版指南明确推荐使用符合医疗标准的便携式尿酸测试仪,实现在家就能轻松测尿酸,简单方便,安全可靠,还能帮助养成定期监测的好习惯。
■那么,多久测一次呢?
健康人:每年体检时查1次。
高危人群(比如肥胖/超重、爱喝啤酒吃海鲜、有痛风家族史):每6~12个月测1次。
已经是高尿酸患者(没吃药,只靠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控制):每1~3个月测1次。
正在吃药降尿酸:刚开始吃药时,每2周~1个月测1次,等尿酸达标稳定后,每2~3个月测1次。
合并心脑血管/代谢性疾病/慢性肾脏病患者:每1~3个月测1次。
Q6
我已经确诊了痛风,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呢?
痛风是一种由于尿酸盐在关节内沉积形成结晶而引发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能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甚至造成关节的永久性损伤。
因此,痛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格外注意生活方式管理,尤其是运动干预。
选对运动:切记别做剧烈运动!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运动需降至低至中等强度,同时可结合阻抗训练和柔韧性训练。
避开“雷区”:痛风急性发作期别运动,好好休息;寒冷环境下,优选室内运动,避免低温;痛风稳定期也需避免间歇性高强度运动、短跑、跳跃等高冲击运动,并且要穿戴缓冲性能好的运动鞋,必要时使用护具;运动后及时补水,如果出现关节疼痛、尿里带血的情况,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
总结:
高尿酸和痛风不是“不治之症”,做好“积极监测+健康生活方式+配合治疗”,控制病情也能事半功倍。关键是记住这几点:第一,定期监测尿酸,便携式尿酸测试仪能帮你省时间、提高积极性;第二,知道自己的尿酸目标值,努力达标并长期维持;第三,饮食上多吃低嘌呤、远离含糖饮料,运动选中等强度,保证睡眠不熬夜;第四,有糖尿病的朋友别忘了定期复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晶状体糖基化终产物等,全面保护健康。
专家简介
唐文彬
肾脏病学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慢病管理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湖南省医学会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肾脏疾病临床及研究工作十余年,擅长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慢性病健康管理。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3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2项,荣获湖南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各一项
获评湖南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青年骨干人才),中南大学“优秀女职工”、“十佳青年”, 新疆自治区第九批省市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立功一次
参考文献:
[1]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健康管理指南.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5,19(09):669-692. DOI:10.3760/cma.j.cn115624-20250223-00158
配图:三诺讲糖自拍
相关合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