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初冬钓大鲫,好多钓友就只认红虫,觉得红虫腥,肯定能吸引鲫鱼,结果要么小杂鱼闹得不行,要么钓上来的都是小鲫鱼,偶尔钓到一条大板鲫,还觉得是运气好。其实啊,别再迷信红虫了!初冬钓大鲫,这款“素饵”效果更胜一筹,我用这个素饵钓了好几年,每次都能钓到大板鲫,今天把配方和用法都教给你,全是实战干货,看完就能用。
先说说为啥初冬钓大鲫,迷信红虫不行。第一个问题是小杂鱼闹窝,红虫腥味重,还是活饵,小杂鱼比如麦穗鱼、餐条,最喜欢追着红虫跑。你刚下竿,浮漂就上下乱跳,根本分不清是小杂鱼还是大板鲫,提竿都是空的,又累又容易惊走大板鲫。
第二个问题是大板鲫警惕性高,初冬大板鲫要觅食,但也很小心,红虫吸引的小杂鱼太多,大板鲫看到小杂鱼多,就不敢靠近了;而且很多钓友用红虫时会加很多腥饵,味道太浓,大板鲫反而会避开。
第三个问题是留鱼时间短,红虫挂钩后,很快被小杂鱼吃完或者被水流冲掉,需要频繁换饵,麻烦还惊鱼,而素饵能留在钩上更久,香味慢慢扩散,留鱼时间更长。所以初冬钓大鲫,红虫真不是最佳选择,素饵反而更合适。
那为啥初冬大鲫偏爱素饵呢?首先,初冬水温低,大板鲫代谢变慢,不像夏天需要大量高蛋白食物,反而更喜欢玉米、红薯、麦粒这些天然谷物类食物,能提供足够能量,味道还自然,大板鲫吃着放心。
其次,初冬小杂鱼活性也低,素饵香味淡,不容易吸引小杂鱼,大板鲫能安心进窝吃饵。另外,素饵状态能调整,做成软黏的,在水底留存久,大板鲫在水底吃饵不用抢,也不怕小杂鱼打扰,更容易上钩。我之前做过实验,同一个钓位,左边用红虫,右边用素饵,左边全是小杂鱼,右边钓了 3 条大板鲫,这就是素饵的优势。
接下来重点说这款 “万能素饵” 的配方,特别简单,新手也能学会,成本还低。配方是:60% 的九一八野战篇(老坛谷香版),20% 的螺鲤 2 号(浓腥版,别多放,只提味),15% 的雪花粉,5% 的红糖。
为啥这么配?九一八野战篇是谷物基础饵,有天然麦香和谷香,大板鲫喜欢;螺鲤 2 号加少量是为了增加一点腥味,吸引大板鲫又不浓;雪花粉减轻饵料比重,让饵料更蓬松,大板鲫容易入口;红糖增加甜味,初冬鲫鱼喜欢甜味,还能让香味更持久。
要是没有这些商品饵,自制也能行:50% 的玉米粉,30% 的红薯面,15% 的麦麸,5% 的红糖,效果一样好,甚至更天然,大板鲫更爱吃。
开饵技巧很重要,开不好饵料状态,效果会差很多。首先是加水比例,商品饵配方水比 1:0.9,100 克饵料加 90 毫升水;自制饵料水比 1:0.8,玉米粉和红薯面吸水性差一点。加水别一次性加完,分 2-3 次加,边加边搅拌,让饵料充分吸水。
然后醒饵 5-10 分钟,醒饵时别揉,让饵料自己膨胀,这样饵料更松散,入口性好。醒完后把饵料团成球,轻轻揉几下抱团就行,别揉太狠,不然饵料会变硬,雾化变差,大板鲫不容易入口。开出来的饵料应该是软黏的,手捏能成型,扔水里慢慢雾化,不会一下子散掉。
再说说素饵作钓的优势,对比红虫太明显了。第一,避小杂鱼,素饵香味淡,小杂鱼不感兴趣,浮漂不乱跳,能准确判断大板鲫吃口,提竿中鱼率高。
第二,留鱼久,素饵雾化慢,在水底形成稳定窝子,香味慢慢扩散,大板鲫进窝后能待很久,不像红虫窝子很快没香味。
第三,吸引大板鲫,素饵是天然谷物味,大板鲫没警惕性,会放心吃饵,而且素饵有粗颗粒,大板鲫吃的时候能吃到颗粒,不容易脱钩。我上次在河沟里用这个素饵钓,上午 10 点到下午 2 点,钓了 5 条大板鲫,最大的 1 斤,最小的 7 两,几乎没有小杂鱼闹窝。
最后说不同水情下素饵的调整方法,不管在河流、水库还是池塘钓都能用。在肥水水域(比如池塘,水色绿,浮游生物多),可以加 10% 的果酸,肥水味道重,果酸能刺激大板鲫食欲;在瘦水水域(比如河流,水清澈,浮游生物少),把红糖比例增加到 10%,增加甜味吸引大板鲫;在流水水域,把雪花粉比例减少 5%,增加饵料黏度,不容易被水流冲掉;在静水水域,把雪花粉比例增加 5%,让饵料雾化好一点,更快吸引大板鲫进窝。
初冬钓大鲫,真别再迷信红虫了,试试这款素饵,效果绝对让你惊喜。你要是之前没用过素饵,下次钓的时候按这个配方开饵,遇到问题评论区跟我说,我帮你分析。有更好的素饵配方,也可以分享出来,咱们一起交流,钓更多大板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