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1992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60岁的王阿姨(化名)一直有吃木耳的习惯,觉得它能“清血管、降血脂”,几乎天天不离桌。可最近她膝盖肿胀、走路困难,去医院一查,竟然是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尿酸飙到了600多。
医生一问饮食,发现王阿姨除了每天吃肉,还常吃凉拌黑木耳、木耳炖鸡汤。医生连连摇头:“很多人以为木耳是‘养生食材’,但对痛风患者来说,它可不是什么‘良药’,反而可能是关节炎的“助攻手”。”
![]()
这话听起来让人意外,但确实有科学依据。
一、木耳,真的会“惹上”关节炎?
我们先说结论:木耳并不会直接导致关节炎,但它可能成为诱因之一,尤其是对高尿酸、痛风患者而言。
黑木耳本身嘌呤含量不算高,每100克干品含嘌呤约为69毫克,属于中低嘌呤类食物。但问题在于,大多数人吃木耳时,是搭配高嘌呤食物一起吃,比如鸡肉、猪蹄、海鲜,或者用浓汤炖煮,这就大大提高了整体嘌呤摄入。
嘌呤在体内代谢后会生成尿酸,当体内尿酸水平过高,便容易在关节沉积形成尿酸盐结晶,引发痛风性关节炎。
![]()
而且,木耳性滑偏寒,体质偏寒或脾胃虚弱者食用后容易导致湿寒内生,中医认为这类体质更容易出现关节僵硬、疼痛等症状。
所以,如果你本身尿酸偏高、有痛风史,或者经常出现关节不适,那吃木耳真的要悠着点。
二、关节炎的“帮凶”,不止木耳一种
木耳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真正让关节炎高发的,不只是某种食物,而是饮食、生活习惯、身体代谢三方面的共同作用。
1.高嘌呤饮食:不是“痛风”患者专属问题
![]()
很多人以为只有得了痛风才需要控制嘌呤,其实这是个大误区。高尿酸是痛风的前奏,长期高尿酸也会引发骨关节炎、肾结石、肾功能损伤等慢性病。
而在我们日常饮食中,嘌呤“陷阱”无处不在:
动物内脏(肝、肾、脑花)——嘌呤含量高达300mg/100g以上; 海鲜类(沙丁鱼、凤尾鱼、虾蟹)——富含嘌呤和胆固醇; 浓汤、火锅底料——嘌呤溶于汤中,一碗喝下百毫克; 啤酒——酒精会抑制尿酸排出,和嘌呤联手“加压”。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20)》指出,我国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尿酸偏高,而且呈年轻化趋势。
![]()
长期高尿酸不加干预,关节迟早会“报废”。
2.久坐少动:关节“生锈”的帮凶
你有没有发现,坐久了再起身,膝盖总是“咔咔响”?这不是你老了,而是关节长期缺乏润滑运动,导致软骨退化。
滑液是关节的“润滑油”,只有在规律运动中才会分泌充足。久坐不动、缺乏锻炼,滑液分泌减少,软骨摩擦增大,久而久之关节就会“生锈”。
![]()
尤其是中老年人、办公族、司机群体,是骨关节炎的高发人群。
3.体重超标:膝关节的“隐形杀手”
你知道吗?每增加1公斤体重,膝关节受力就增加3倍以上。
肥胖不仅让膝盖承重加大,还会导致代谢紊乱,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诱发或加剧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
有研究显示,BMI每升高5单位,发生骨关节炎的风险增加36%。
![]()
所以,“管住嘴、迈开腿”绝不只是减肥口号,更是保护关节的基本操作。
三、不想关节废掉,这3件事必须谨慎
关节一旦出问题,日常生活质量会大打折扣,甚至走路、穿衣都成难题。想保护好关节,这3件事,一定要注意。
第一件事:别再盯着“养生网红食材”猛吃
木耳、海参、燕窝、胶原蛋白……虽然都挂着“养生”标签,但并不代表适合所有人。
![]()
健康饮食的重点,从来不是“吃得贵”,而是“吃得对”。
特别是对于有慢性病、代谢异常的人群,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饮食,别盲目跟风。
第二件事:控制尿酸,从现在开始
即便你现在没有痛风、不关节疼,也不能对高尿酸掉以轻心。
![]()
建议:
每年体检时检查尿酸水平,男性不超过420μmol/L,女性不超过360μmol/L; 少吃高嘌呤食物,尤其是夜宵、火锅、啤酒这些“高危组合”; 多喝水,每天饮水量控制在2000ml以上,帮助尿酸排出; 有条件者可适当增加碱性食物摄入,如蔬菜、水果,有助于调节体内酸碱平衡。
第三件事:规律运动,才是护关节“万能药”
别再以为关节不好就不能动,恰恰相反,适度运动才是“养关节”的关键。
![]()
每周至少5次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行; 避免剧烈冲击性运动,如跳绳、长跑、负重深蹲; 每次运动后注意拉伸和热敷,防止软组织损伤。
此外,保持良好体态、避免长时间蹲坐、穿合脚鞋子等细节,也很重要。
木耳不是“毒药”,但对某些人来说,确实也不是什么“灵丹妙药”。
![]()
健康这件事,从来没有一劳永逸的捷径,只有日复一日的自我管理。
别等到关节疼得走不了路,才后悔过去的“口腹之欲”。从今天开始,改掉那几口吃得不明不白的习惯,关节才能陪你走得更远、更稳。
参考资料: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20年版)》 [2]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痛风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 [3]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科普文章《别小看高尿酸,它不是“富贵病”那么简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