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消息让业内震惊,特朗普连续签署了两条行政命令,一条将芬太尼关税提高到10%,另一条将对华关税的暂停期再延长一年。中国迅速发布了声明,并且严格履行了自己的义务。习惯了美方“朝令夕改”的经贸人士这次反而安静了,就像舞台上的两位演员都收起了劲头,但是紧张感却上来了,风向骤变,市场情绪也随之收敛。
特朗普一向“出手狠、转身快”,喜欢到处点火再借势讨价还价,美国也经常用自身的标准来评判履约情况,并且随时可以推翻共识。美国特别选举共和党连输三场,党内内斗愈演愈烈,消耗了他在经贸问题上所持有的政治力量,短期内无暇再撕这份承诺。
![]()
表面上看是互相让步,实际上中美早已被产业链牢牢捆绑在一起。除了进出口账本之外,美国的货架、备件清单以及中国的海运航线、订单数据也都互相联系着。美国市场很多商品离不开中国的供应,中国大量的出口企业也依靠美国的订单来维持现金流。这次阶段性的休战,更像是一次摊牌,承认了现实:经贸是命脉,不能拿生命去赌,双方试错的成本已经被现实推高到了极点。
欧洲也连着碰上了枪口。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出访前放话称“由德国自己决定一中政策的执行方式”,触碰了红线,访华当即取消,商界筹备数月的合作被迫搁置;他随后紧急致电中方,得到“不要试探底线”的明确提醒。挑衅没有得分,项目也延期了,商业社会最怕突然的政治风险。
![]()
荷兰以国家安全为由接管安世半导体,并切断其中国公司晶圆供应,意图控制中企。中国很快进行反制,切断了它所需要的重要的零部件供应。半导体环环相扣,一处“断流”就会产生连锁反应,荷兰至今不认错,但是产业链的损失却在扩大。市场不会陪你玩政治,订单只认效率和稳定。施压没用,后果自己承担。
印度接近美西方、活跃于G7和“四方”,为了讨好以色列而得罪了供能的海湾国家,自认为抱上了“粗腿”。特朗普以“采购俄油”为由加征高额关税,并时不时拿“巴军击落印机”的旧事公开挤兑,使印度难堪。印度对外态度急躁,国内需求不足,只好把与俄罗斯本币结算、建立“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作为减缓美国依赖的手段。
![]()
中美贸易消息落地之后,普京要求尽快制定出稀土产业的长期规划,实现自主可控,摆脱中美两国的依赖。稀土与高新、军工有关,在西方围堵之下如果俄罗斯再次被切断供应链,后果将会很严重。但是现实很硬:全球稀土开采和加工中国占据绝大多数,俄罗斯虽然储量不差,但是采冶技术落后一代以上,产业链不完整,从零开始搭建需要资金、人才、设备以及时间;制裁之下先进装备难以购买。
外界认为他可能希望通过稀土牌争取到美方的合作机会,但是在3000多亿美元海外资产被冻结的情况下和美方谈判,风险很大。俄罗斯经济无法脱离中国而独立存在。俄罗斯总理刚刚访问中国,签下了很多协议,即使扩大开采,冶炼和深加工仍然需要中国的帮助。在行业壁垒上,技术、人才、工艺以及时间都是必不可少的。
![]()
中美贸易中货物和服务往来一直未断。美国媒体也直言,美国更需要的是中国。即使对其他国家加征关税,中国的出口量也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这是由于中国强大的工业基础,并不是靠找几个替代供应商就能弥补的。所谓的“去中国化”最后还是由订单和成本来决定的,产业是系统工程,不是拔掉一根电线就可以换一个灯泡。
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一个共同的结论就浮出水面了:谁也不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独善其身。德国、荷兰、印度、俄罗斯各自打着自己的算盘,但是真正决定走向的,是产业链、市场和规则,而不是谁的口号更硬。挑衅、依附、短视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
商人最看重的是稳定,而政策则要求的是连续性。延长一年的暂停期,至少给企业争取到一个可以预期的时间窗口。很多制造业的朋友表示,只要看清楚3到6个月的计划,就可以顺利地执行下去;如果政策朝令夕改,生产线只能补丁式地进行。现在的“停火”给企业留出了喘息的时间,不必抱有过高的期望,能减少不确定性,就已经是好消息了。
博弈还没有结束,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是合作仍然是主流,重点是减少无谓的对抗,保持互信、守规则。贸易本质上就是做生意,而做生意必须要有稳定的合作关系。逆势而动者,必是失败者。经贸和每个人的价格、工作、收入、保障都息息相关。看准方向,不被情绪牵动,走的才踏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