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条"大学生毕业重读技校拿高薪"的新闻很火。很多人评论说"早知道不考大学了"、"放不下面子的人该醒醒了"。这看起来是个励志故事,但仔细想想很可笑。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用了差不多二十年时间,花了几十万学费,最后却要回到技校学焊接、修机器来找工作。这哪里是"职业觉醒"?这明明是在浪费教育资源,是把"社会问题"说成"个人选择"的借口。
![]()
不要用"职业平等"来掩盖问题。让大学生重读技校,就像让读了十年书的秀才去学杀猪。不是杀猪不好,而是前面十几年的学习都白费了。更好笑的是,说这种话的人往往既不了解大学生找工作的难处,也不懂技工的工作困境。他们只会站在高处喊"放下架子",却看不见真正的问题。
![]()
一、"大学生重读技校":被说成是好事的浪费
去年有个技校招生广告说:"已经有37个本科生报名学修车"。照片里几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在拆汽车零件。媒体说这是"不看学历"的好例子,但没人算过这笔账:一个本科生从小学到大学,按一年两万学费算,二十年就是四十万。再去技校读两年,又要五万学费和两年时间。最后拿的工资和技校毕业生差不多,这到底是"自由选择"还是"教育失败"?
![]()
浙江一个技校老师说,他们每年都会收到十多个本科生报名。这些学生大多来自普通大学,找不到工作才来"再学习"。有个学营销的女生,毕业后当了半年房产中介,每月只拿三千块底薪,最后来学美甲。现在她开了家小店,收入确实比以前高,但每次谈到大学专业都会哭。她说:"我爸妈供我读四年大学,最后还是靠做美甲生活。早知道这样,不如直接读技校。"
![]()
更可笑的是,这些例子被用来证明"大学生太高傲"、"学历没用"。有个网红说:"现在的大学生连电钻都不会用,不如技校生实在,活该找不到工作。"但他们忘了,大学生学的是营销、文学、设计,技校生学的是动手技术。这两样本来就不一样。就像你不能要求厨师会修电脑,更不能骂厨师"连电脑都不会修算什么人才"。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错的。
![]()
二、不是人们不愿"脱下长衫",是社会不给"短衫"尊重
总有人说大学生"不愿进工厂"、"不愿当技工"是因为太要面子。但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在很多地方,技工的收入和地位根本不够过上好生活。
数据显示,我国缺三千多万技术工人,高级技工工资比普通办公室职员还高。但即使这样,愿意让孩子读技校的家长还不到两成。为什么?不是家长觉得技工丢人,而是技工的工作环境太差。一个修了十五年车的师傅说,他每月能赚八千块,但每天要在满是油污的车间工作十小时。夏天一身汗,冬天手长冻疮。更让他担心的是,等到四十五岁以后体力下降,可能就干不动了。"不像坐办公室的,越老越值钱。我们这行是吃年轻饭的。"
![]()
大学生不是不愿当技工,而是怕当了技工就没有未来。北京一个名牌大学机械专业的学生小李,大三时去工厂实习,每天跟着师傅拧螺丝、装零件,每月挣两千块。师傅劝他:"你学历高,别在这里浪费时间,去找个设计工作吧。"小李也说:"我不是看不起技工,只是觉得读了这么多书,应该做更能用上专业知识的工作。如果只想拧螺丝,何必考名牌大学?"
![]()
更讽刺的是,那些喊着"大学生该读技校"的人,绝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这么做。有个教育专家在电视上说"职业教育前景好,大学生该放下架子",但他的儿子考上了重点高中,目标是名牌大学。有个企业老板招聘时说"技工比大学生好用",但他的女儿在国外学商业,毕业后准备去银行工作。这种"只许自己放火,不许别人点灯"的做法,正好说明了"鼓励大学生读技校"的真相:不是为了学生好,而是为了给企业找便宜工人,给社会问题找借口。
![]()
三、真正的问题不是"学历太多",是"社会看法错误"
有人说"现在大学生太多了,学历不值钱,所以该去读技校"。这种说法完全搞反了。我国大学生比例虽然提高了,但仍然不到总人口的两成,比发达国家少很多。所谓的"学历太多",其实是"位置不对"——企业需要的高级技工找不到,大学生想找的专业工作也找不到,中间差着一道"看法鸿沟"。
![]()
这道鸿沟,来自于社会对"学历"和"技术"的错误看法。长期以来,我们总把"上大学"当成"成功的唯一道路",把"读技校"当成"学习不好的选择"。在很多家长眼里,孩子考上大学就是"争光",读技校就是"没出息"。企业招人时,哪怕是招前台、文员,也要求"本科以上",但对技工工作却给很低的工资,也不给升职机会。这种错误看法,导致很多学生拼命考大学,却没人愿意读技校,最后造成"大学生太多"和"技工太少"两个问题。
![]()
更严重的是,这种错误看法还在继续。有个中学老师说,学校会把成绩差的学生"劝去读技校",甚至暗示"读技校没前途,不如早点打工"。有个地方政府在宣传职业教育时,重点不是"技工的发展前景",而是"读技校好找工作",把职业教育当成了"解决就业的工具",而不是"培养人才的方法"。
![]()
四、别再鼓励"大学生重读技校",先解决这三个问题
与其喊着"让大学生放下架子",不如先让技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障。真正的职业平等,不是让大学生去读技校,而是让技工能像大学生一样,有体面的收入、完善的保障和明确的升职途径。
第一,要提高技工的待遇和地位。政府应该多投资职业教育,提高技校的教学质量,同时建立技工职称制度,让技工能像医生、老师一样,凭技术升级,拿相应的工资。企业也要改变"看重学历、轻视技术"的招人观念,给技工工作合理的工资和升职空间,不要把技工当成"便宜劳动力"。
![]()
第二,要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错误看法。学校和家庭应该从小教孩子"职业平等"的观念,告诉他们"读大学和读技校只是选择不同,没有好坏之分"。媒体也应该多报道技工的好例子,比如"技术大师"、"专业能手",让更多人看到技工的价值,而不是总说"大学生该读技校"。
第三,要让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更好地连接。大学应该多教实际操作,让大学生在学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会一些实用技能,避免"只会说不会做"。技校也应该提高教学水平,开设更高级的技术课程,让技工能成为"高级技师"、"技术专家",而不是永远只会基础工作。
![]()
不要用"浪费二十年"的荒唐说法来掩盖真问题
鼓励大学生重读技校,就像用手术刀治感冒——方法完全错了。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让大学生为了找工作而回到技校,也不应该让技工为了面子假装"想上大学"。真正的进步是让每个选择都得到尊重,让每个努力都有回报。
那些喊着"大学生该放下架子"的人,不妨先问问自己:你愿意让你的孩子不读大学,去读技校吗?如果不愿意,就不要用"职业平等"的理由来绑架别人的人生。毕竟,没人愿意用二十年的青春和几十万的学费,来证明"读大学不如读技校"——这不是"职业觉醒",这是对教育的侮辱,对人生的浪费。
![]()
你觉得"大学生重读技校"是"个人选择"还是"资源浪费"?如果你的孩子面临这样的选择,你会支持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