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葫芦河”名字由来,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其河道形状所致。这条河在流经黄土高原的沟壑峁梁时,在区段形成了“上窄下宽”、状似葫芦的河谷盆地,古人形象地以此为它命名。这个名字充满了乡土气息和朴素的观察智慧。在历史上,它还有一个古老的名字——陇水。
![]()
葫芦河,一条流淌在黄土高原上的重要河流,是渭河的一级支流,因而也是黄河水系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葫芦河发源于宁夏西吉县与海原县交界处的月亮山南麓,这里地势高峻,降水相对丰沛,为河流的诞生提供了最初的源泉。 葫芦河全长约300公里。其流域形态狭长,总面积约为1.1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03亿立方米,这条河流的旅程,绝大部分都在甘肃省境内完成,是陇东地区至关重要的生命线。它从宁夏西吉县发源后,一路向南,蜿蜒穿过甘肃省的静宁县、庄浪县和秦安县,最终在甘肃省天水市的三阳川区域,汇入渭河。
![]()
葫芦河流域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属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流域内分布不均,大约在400至600毫米之间,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降水年际变化大,季节性极强,这直接决定了葫芦河的水文特性——一条典型的季节性河流。其水量洪枯变化极为悬殊:在干旱的冬春季节,河水流量很小,甚至部分河段会出现断流现象;而一到夏季暴雨时节,河水便会骤然上涨,形成凶猛的洪峰,携带着大量黄土泥沙,河水浑浊不堪。因此,它的平均年径流量并不稳定,但无疑是渭河泥沙的重要来源之一。 葫芦河的河面宽度随季节和地段变化巨大。在平水期,河道主槽的宽度通常在20米到50米不等,但在开阔的川地河谷,整个河床宽度可达数百米。而到了洪水期,汹涌的河水会淹没整个宽阔的河床,水面宽度瞬时大增。
![]()
主要支流: 葫芦河的水系网络主要由众多来自东西两侧黄土沟壑的溪流汇集而成。其最重要的支流包括:
水洛河: 发源于六盘山,流经庄浪县,在静宁县境内汇入葫芦河,是其水量最丰沛的支流。
清水河: 因河水源出陇山,多流经石质沟谷,泥沙含量小,流水清澈,故名清水河!
南小河: 流经秦安县,是该县境内的重要水流,最终汇入葫芦河。
此外,还有渝河、高界河、甘渭河等一系列的河流,它们共同构成了葫芦河的羽状水系。
流经的主要城市与地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吉县(发源地)。
甘肃省: 静宁县、庄浪县、秦安县,最终在天水市石佛镇汇入渭河。
这些县城和乡镇都依河而建,依靠葫芦河的水源进行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是流域内人口最为集中、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
![]()
葫芦河流域是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远古传说与始祖文化: 流域核心区域的秦安县,拥有大名鼎鼎的大地湾遗址。该遗址距今约8000年至5000年,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最早的彩陶以及最早的“混凝土”地面等,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远古文明奇迹”。这里被认为是华夏先民“娲皇故里”——女娲的传说诞生地,与邻近的伏羲传说一起,构成了中华始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略要地与古战场: 葫芦河谷地是古代关中地区通往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之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这里曾是中原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交锋的前线,发生了许多著名的战役。三国时期的“街亭之战”,其古战场据考就在今天秦安县东北的陇城镇一带,马谡失守街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片土地之上。
丝绸之路的支线: 在汉唐盛世,葫芦河谷地也是丝绸之路东段的一条重要支线,商旅驼队曾沿着这条河谷往来,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
农业与物产: 流域内的黄土层深厚,气候条件适宜,是中国北方著名的苹果优生区。静宁苹果、秦安蜜桃等水果品质优异,闻名全国,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和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传统的农业以冬小麦、玉米等旱作物为主。
民间艺术: 这里保存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秦安小曲、皮影戏、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形式,风格质朴,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黄土风情。
葫芦河不仅仅是一条地理意义上的河流,它更是一部流动的历史,滋养了灿烂的远古文明,见证了无数的烽火岁月,至今仍在哺育着沿岸数百万人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