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6日,大同市召开“辉煌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医保局专场),市医保局负责同志介绍大同市“十四五”时期医疗保障事业取得的成就,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十四五”时期,全市医保系统坚定不移深化医保改革,全力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防风险、优服务,推动全市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各项指标全部达到预期,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十四五”时期,大同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基本医保参保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医保基金结余逐年递增,基金运行持续稳健。全市职工和居民住院报销比例分别稳定在80%、70%左右,1398.39万人次享受职工门诊统筹待遇,394.17万人次享受居民普通门诊统筹待遇,较“十三五”时期增长145.31%;高血压、糖尿病门诊“两病”扩展到目录内全部药品,17.38万人享受门诊“两病”待遇。为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大额医疗保险制度,将城镇职工大额医疗费用筹资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192元,同步将城镇职工大额医疗保险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提高至50万元。执行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同步调整大病保险筹资标准,2024年,大病保险人均筹资标准调整为145元,居民大病保险最高报销比例保持在75%,最高支付限额达40万元。全力抓好困难群体参保工作,实现参保动态全覆盖,坚持基本医保普惠、大病保险倾斜、医疗救助托底三重制度保障。
![]()
“十四五”时期,大同市积极推进普通住院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改革,实现普通住院支付改革全覆盖,按病种付费方案2.0版落地,建立完善特例单议和数据工作组等配套机制,在引导资源配置的同时,大力支持医疗技术创新。针对不同专科医疗服务特点,差异化制定专科支付政策,日间治疗按病种付费由试点全面推广至县区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床日付费在全市12家精神类疾病专科医院实施;针灸、推拿等20项中医适宜技术纳入门诊医保支付范围。
“十四五”时期,累计执行集采药品37批次1682个品种,价格平均降幅50.74%;执行集采医用耗材48个批次96大类,价格平均降幅65.94%。在全省率先开展集采药品直接结算,将药品货款结算周期缩短至30日内,覆盖全市30家公立医疗机构和23家配送企业。推动集采药品进基层,首批试点覆盖999家公立基层医疗机构、10家定点民营医疗机构和87家定点零售药店。调整规范医疗服务项目价格2025项,形成疾病严重程度与资源消耗可比较、可量化标准。持续加强基金监管,构建完善监管体系,检查形式逐步固化,执法流程更加规范,全覆盖检查、飞行检查和专项整治形成互补,智能监控和大数据应用深度运用,药品追溯码广泛推进,举报奖励、社会监督和典型曝光等机制有效建立,促进定点医药机构不断增强依法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律意识,主动降低不合理费用支出。
“十四五”时期,大同市医保跨省直接结算范围逐步从住院拓展到普通门诊和高血压、糖尿病等10种门诊慢特病,惠及更多参保人员。省内率先开通异地就医自助备案,调整“非急未转”异地就医登记备案为参保人自助备案和免备案。先后出台便民服务措施39项,制定“一次性告知事项”28项,规范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全面实施医保政务服务“好差评”,开通一站式业务网上办理,经办服务事项清单中的26项实现网上办理,占比达90%。大力推进医保骨干网络建设,上线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实现业务编码、技术标准、数据规范全国统一,支撑医保结算、异地就医、基金监管等核心业务。推进医保药品追溯信息采集,推广医保码、移动支付和电子处方等的应用,实现异地就医备案、慢性病认定、生育津贴申领等高频服务“网上办”,群众就医购药更加便捷。(图/赵迪)
编辑:吴晓燕
责任编辑:雷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