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人民日报做《总书记的关切·落地的回响 | 便民改造,老小区成幸福家园》的报告,同日,武汉市城市更新工作推进会召开,将出台《武汉市实施“五改四好”加快推进高质量城市更新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其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即为“五改”之一,真切回应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真正实现让人民群众住的安稳、住的安心、住的安逸。
旧改焕新,居民居住更安稳。“一人各有一安居,方寸归藏尽有余”,安居,始终是群众所求、民心所向。老旧小区改造通过重塑房屋构筑、加装电梯等手段逐步消除公共建筑、燃气、消防等安全隐患;通过增设养老院、菜市场等方式打造生活便捷、舒适宜居的周边环境,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的普遍生活需求。在此基础上,提振消费、焕新产业,实现人、财、物、产的良性循环和房屋综合价值、居者体验价值的双提升,真正让人民群众“稳稳”扎根城市。
管理有序,群众居家更安心。常言道“宅有屏障,心无惶惶”,从社区到小区,从业主委员会到物业公司,均是守护居民安宁的一道道屏障。老旧小区改造,即要改好“硬”建筑,也要建好“软”服务;既要“建”,也要“管”,扎实做好居住的“后半篇文章”。武汉市陆续出台了《武汉市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武汉市物业管理条例》,搭建武汉市智慧社会治理信息平台等,达成“有形设施”与“无形服务”的同频共振,以长效建管实现居住环境的全链条管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邻里和睦,百姓生活更安逸。唐代元结曾在《与瀼溪邻里》中感慨“我尝有匮乏,邻里能相分;我尝有不安,邻里能相存”,邻里关系也是居住环境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和谐的关系赋予单纯的居住行为以深厚的温度,它消解了建筑冰冷的边界,成为抚慰心灵的港湾。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考察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活动领域越来越细分、居民间产生链接的机会越来越稀少,迫切需要以平台汇民意,以空间集民众、以活动聚民心,逐步变“陌生人社会”为“熟人社会”,打破一个个“孤岛”,重新定义社区内部格局。例如,借助多功能居民共享空间、健身区、儿童乐园等满足老、中、青三代人居住需求,通过社区微改造,用小支点撬动大幸福,实现由“家住”到“佳住”的转变,进而带动城市整体治理格局的提升。
作者:苗思阳
地址:武汉市东西湖区临空港大道189号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