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朋友们周末好呀!
最近的推文比较严肃,今天咱们聊点轻松好玩的,不是正式文章哈(也不是广),比较短,供大家打发打发时间,也顺便畅所欲言一下,讨论讨论。
话说,11月4号,一位百多博主突然发出微博,说某网红雷女士的脚长度为23公分,尺码为36.5码。
![]()
晒出测量过程:
![]()
脚部特写:
![]()
并在评论区里回复了网友关于雷女士的日常相处风格,以及林先生到底给她买不买包的问题:
![]()
雷女士本人开心转发了这条微博:
![]()
要不说还得是雷女士啊,初代网红的影响力真不是吹,她刚量完脚,事情就朝着诡异的方向发展了。
社交媒体上紧接着就掀起了大规模量脚风,最近几天,可能很多网友都见识到了各种各样的脚和袜子,整个小地瓜都快被大家的脚丫子淹没啦!
![]()
![]()
![]()
同学们的治学精神实在是严谨,还分成了实验组和对照组……
![]()
到底为啥会是这样呢?
很多同学可能课件学得不深、不精,不知道来龙去脉。为什么雷女士这么执着于量脚,而广大网友又为什么会跟风?为什么看起来如此鸡毛蒜皮的俗气之事,竟然会旷日持久地延续了13年??
今天给大家捋一捋时间线,聊聊网红史上最匪夷所思的“量脚事件”。
雷女士在走红早期,是非常热衷于拍摄脚部和鞋子照片的,简单罗列一下这些年来她拍过的脚(仅展示一小部分),让大家见识一下什么是“世界上照片最多的女..”
![]()
![]()
![]()
![]()
![]()
![]()
![]()
![]()
![]()
![]()
![]()
烽烟初起是在2012年4月份。当时雷女士照常晒脚,显示一位韩国大叔在给她做美甲:
![]()
两天后晒出成果:
![]()
评论区照例一片夸赞,比如夸她脚很可爱,脚趾修长,皮肤白皙等等,唯独有一个粉丝发出了不合时宜的锐评:
![]()
这位叫A03D72的网友,你或许不知道,你在一个平平无奇的春日早上发出的评论,将引发网红界持续十多年的“脚码自证”。
网友锐评之后的当天下午,雷女士就借着回复网友的契机,表达自己不是40码脚,而是36码半的脚。
![]()
过了三个月,再次自证:
![]()
此后,证明自己是三六半的脚,成了雷女士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直到2015年还在发博自证。
![]()
![]()
本来这件事经历了三年,基本上也快平息了。但不巧的是,2022年(也就是雷女士风评直线下降的那年),有网友偶然看到在淘宝上有位叫“雷**6”的用户晒出购买记录,买了双40码的鞋,并且详细写下了好评。
这条购买记录也是网友称她为“雷老六”的原因,并且认为她写好评是为了返现8元(不过我认为返现也没啥嘲的,人之常情嘛)。
![]()
为什么网友笃定这就是她呢?
除了脚型非常相似(毕竟晒过太多脚了),还因为雷女士微博小号晒出过一模一样的地砖:
![]()
有网友就冲进这家店里问个究竟:
![]()
店家不想暴露顾客隐私,又舍不得这波流量,只说晚晚买了另一双同系列的:
![]()
雷女士穿这双鞋出过镜:
![]()
网友问雷女士到底是不是40码的脚?
这位店家蛮调皮的
![]()
比较头疼的是,网友还扒出这个叫“雷**6”的账号买过一些不符合她贵妇身份的廉价衣服,也有她本人穿着的照片为证:
![]()
![]()
![]()
![]()
![]()
![]()
![]()
![]()
导致“雷**6”也成为晚学家的一个梗:
![]()
没想到这事愈演愈烈,很快冲上热搜,雷女士发微博表示那个号不是她的号:
![]()
又请老公一起拍了一个穿鞋视频,把家里各种鞋摆出来,挨个试穿,让你们好好看看她到底是多大的脚!
![]()
![]()
![]()
![]()
![]()
![]()
至此,三六半鞋码事件以一场轰轰烈烈的自证告一段落。
但是!别急,事还没完!
没想到三年后,“三六半脚事件”又卷土重来了。
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雷女士的木木美术馆举办了一场活动,雷女士照常拍摄宣传照:
![]()
好巧不巧,在路人拍摄的镜头里,她的鞋严丝合缝地踩进了一块地砖:
![]()
网友们顿时灵感大爆发,大家思考着,如果能量一量这块地砖的长度,那么利用勾股定理,岂不是就能知道雷女士的脚长到底有多少?!
说干就干,北京的网友们很快集结到木木美术馆,具体的尺寸也量到了:
![]()
![]()
![]()
很快,用勾股定理算出,她真正的鞋码应该在38-39之间:
![]()
当然,这次事件也引发了其他的“副作用”,比如被网友发现过度P图、鞋子破裂等等:
![]()
还有网友亲自上演模仿秀:
![]()
林先生得知此事,十分无语:
![]()
雷女士也生气说要把地砖抠掉:
![]()
同时又强调一遍,当年的雷老六账号不是她:
![]()
再过几天,便是咱们文章开头讲的,请大博主亲自测量脚长的事了。
好了,从2012年到2025年,雷女士和网友关于“她的脚到底是不是36码半”这件事展开了数次交锋,一方频繁自证,一方就孜孜不倦地挖掘纰漏,双方都挺有心气儿的。
不知道大家看完这个故事是什么感受,我是觉得,也只有表情包能代表咱五味杂陈的心情了:
![]()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那么就是这样的:
![]()
今天咱们除了吃瓜,也想谈一谈和每个人都有关的事,那就是,为什么人们会有“自证”的冲动,而自证这件事到底会带来什么呢?
从雷女士和林先生一路走来的印记看,他们实在是称职的“自证博主”。
网友质疑她的衣服是假货,她就不断反驳,最后亲自拍视频到专卖店数条纹,证明自己的是真品:
![]()
![]()
当时林先生胜利的表情:
![]()
以及妹妹在评论区的总结陈词:
![]()
有人笑过她曾经的“大鹏展翅”(指的是雷女士在看画展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有镜头拍摄,就立刻把肩膀打开,这个动作呈现出来的效果较滑稽,所以成为一个梗),她就在直播里解释自己不care,没想到网友那么在意:
![]()
有网友质疑他们没钱,林先生就频繁晒出画的价格:
![]()
![]()
雷女士还亲自录了期视频,标题叫《我的钱都去哪了》。
![]()
有人质疑林先生身高,他就立刻去测量(但也耍了小心机就是离测量板有大概两公分的距离,这样拍出的照片会有误差)。
![]()
一桩一件件,证明了这个,很快又有新的难题涌上来,又要马不停蹄地去证明那个。
所以,想必大家也发现了——旷日持久的自证,并没有改变任何一个网友的观念,相反,大家的固有印象更深刻了,甚至更多人兴致勃勃地参与到这种“戳破你谎言”的游戏中。
自证就成为了愚蠢的做法, 因为:
既无法改变他人认知,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还让自己陷入了无休无止的精力内耗。
用商业思维来看,大量的精力投入,换不来任何收益,还倒赔进不少成本。
沉迷于自证,是极端不自信的表现,因为当一个人只能通过他人的认可来不断确认“我是谁”“我到底好不好”时,这说明他的自我认同是不确定的,内核也是虚弱的。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在职场中,难免也需要自证,遇到不公,遇到误解,遇到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事,当然要奋力去争取,去澄清,去证明,这是对的。
但要注意,有一些自证确实是无效自证。
简而言之有三种情况:
第一个,想通过辩解来改变别人对你的刻板印象。
因为“印象”这件事太过于主观,而且先入为主,对方往往早已预设立场。这时候的自证,会显得格外艰难。
还是那句话,从性价比上看,这是个不划算的事情,还不如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真正的事情上。有意思的是,通过做事去证明,往往比口头辩解更有效,做着做着,你就发现别人对你的印象改观了。
第二个,对方情绪宣泄时,就不要自证。
很简单,对方只是在发泄情绪而已,你也跟着魔法对轰,那就上当了。
第三个,如果一件事已经发生了,那么就不要为过往的事而去辩解,也不要老是责怪自己怎么做得如此糟糕。在心理学上叫“不为打翻的牛奶而哭 泣”。 It'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
事情已经发生,无可挽回,就不要沉溺,也不要试图到处解释来挽回损失,而是要把精力专注于未来。
经济学中也有类似观点,叫“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已投入且无法收回的资源,不应影响未来的决策。
但需要提示的是,不哭泣不等于不负责,坚决负起该负的责任,然后杜绝情绪上的内耗,打扫好旧战场,全心全意投入新的事情,你会发现这样的前进,比自证一百次都要舒心、愉悦,也能带来更多成果。
好了,从一场匪夷所思的量脚大赛,延伸到心理学小课堂,祝大家吃瓜之余都有点小收获,也希望活色生香的网红们为咱们贡献更多有趣的事情,毕竟真的很好玩呀。
对了,关于曾经一度风靡全网的雷女士“三部曲”文章,现在都挪到知识星球。星球里还有奶茶和东的文章,不让讨论的颂文、曾li、大洋彼岸的第一夫人等十几篇被删除文章,感兴趣的可以挪到那边去看哦~
![]()
![]()
![]()
周末快乐!
THE END-
喜欢本文就请点在看、评论,分享给朋友吧~
本文作者:伊莎贝拉
编辑:伊莎贝拉
学写作技巧,享高薪人生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公众号主页“消息”一栏,有分类导航: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