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不是靠“学”变聪明的,是靠“醒”过来的。
你醒过来的那一刻,就叫“主体性回归”。
然后,智慧不请自来。
主体性没回来之前,你是“客体”。
什么叫客体?
就是你活在别人的世界里,被别人的标准、别人的情绪、别人的期待,推着走。
你像一个极其精密的“雷达”,时刻扫描着外界的信号,然后调整自己。
别人的评价,是你的“天气预报”。
领导夸你一句,你阳光明媚。同事一个白眼,你乌云密布。
你所有的喜怒哀乐,都攥在别人手里。
别人的期待,是你的“人生剧本”。
父母希望你稳定,你就去考公。社会告诉你30岁该结婚,你就慌忙去相亲。
你活成了别人眼中“应该”的样子,却唯独没有活成你自己。
别人的问题,是你的“责任”。
朋友失恋了,你比他还难过。同事工作没做完,你主动揽过来。
你像一个中央空调,想温暖所有人,结果把自己耗成了冰块。
在这种“客体”状态下,你聪明吗?
你可能很聪明。
你会察言观色,会左右逢源,把所有人都照顾得很好。
但你累。
而且,你的聪明,都用在了“向外应付”上,而不是“向内成长”上。
你很忙,但你没有“成长”。
主体性回来之后,世界,就变了。
当一个人,终于下定决心,要把人生的方向盘,从别人手里夺回来时,奇妙的事情就会发生。
他会自动变聪明。
这种聪明,不是小聪明,是一种大智慧。
![]()
第一,开始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这是主体性回归的第一个信号。
他开始敢于说“不”,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哪怕这会得罪人。
认识一个设计师,以前是个老好人。
客户提什么要求,他都说“好”。结果改了八百遍,客户还是不满意,钱也没多给。
后来他想通了。
再有客户提无理要求,他会直接说:“这个想法不专业,我不能这么做。如果你坚持,可以另请高明。”
一开始,他流失了几个客户。但他专业的态度,反而吸引了更多优质的客户。
当他不再害怕被讨厌时,他的“专业性”就回来了。他的聪明,才真正用在了“创造价值”上。
![]()
第二,开始拥有“课题分离”的能力。
这是阿德勒心理学里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简单说,就是分清楚,“什么是我的事,什么是你的事”。
孩子不写作业,这是“孩子的事”。我能做的,是提醒、引导、提供帮助。
但最终写不写,是他要承担的后果。我不需要为此而焦虑、愤怒。
领导对我发脾气,这是“领导的事”。
是他情绪管理有问题。我需要做的,是评估他的批评是否有道理,而不是全盘接收他的负能量。
当一个人能清晰地分离课题时,他的内心,会变得异常清爽。
他卸下了所有不该自己背的锅。他把90%的心理能量,都从“别人的事”上,收回到了“自己的事”上。
这种专注,会让他变得极其高效,极其敏锐。
![]()
第三,他开始拥有“自我评价”的体系。
主体性没回来之前,我们的评价体系,是“外置”的。
我们通过别人的点赞、领导的肯定、外界的头衔,来确认自己的价值。
而主体性回来之后,我们的评价体系,变成了“内置”的。
我今天,有没有比昨天,进步一点点?
我做的这件事,是不是我真正想做的?
我有没有,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他不再需要向外界证明什么。
他的人生,变成了一场自己与自己的对话。
这种人,看起来可能有点“独”,有点“不合群”。
但他的内心,无比笃定。
所以,别再向外求了。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说的,就是“主体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