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实践中,合同诈骗和诈骗罪都是常见的经济犯罪类型,很多人会对二者的量刑轻重产生疑问。下面通过具体案例来解读合同诈骗和诈骗罪在法律层面的相关规定以及量刑差异。
被告人李某,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虚构自己有一批紧俏电子产品货源,吸引众多投资者。投资者们基于对高额回报的期待,纷纷将资金投入李某处。李某收到资金后,并未用于所谓的电子产品生意,而是将资金挥霍一空,致使众多投资者血本无归,损失金额高达500万元。
在这个案例中,李某构成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李某诈骗金额达500万元,属于数额特别巨大。法院经审理后,最终判处李某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
被告人张某,与某公司签订了一份设备采购合同。合同约定张某应在三个月内交付特定型号的生产设备,并约定了设备的质量标准和价格等条款。张某在签订合同后,根本没有能力生产该设备,但为了骗取该公司的预付款,他伪造了虚假的生产进度证明和设备质量检测报告,让该公司误以为设备正在按合同进度生产。该公司基于信任,按照合同约定向张某支付了预付款100万元。张某拿到预付款后,逃之夭夭。
此案例中,张某构成合同诈骗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张某诈骗金额100万元,属于数额巨大。法院审理后,判处张某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
从上述两个案例的量刑结果来看,在数额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诈骗罪的量刑相对合同诈骗罪可能会更重一些。这是因为诈骗罪是一种较为宽泛的诈骗犯罪类型,它没有特定的合同等行为载体限制,只要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达到一定数额标准就构成犯罪。而合同诈骗罪是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实施的诈骗行为,其行为具有一定的行业关联性和合同场景特征。
然而,具体案件的量刑并非仅仅取决于罪名,还受到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比如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态度、是否有自首、立功等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以及犯罪行为造成的社会影响、被害人的损失挽回情况等。
被告人王某,同样实施了合同诈骗行为。王某与一家企业签订了一份合作经营合同,约定共同开展一个项目,由王某负责项目前期筹备资金。王某为获取资金,编造了项目前景乐观、有丰厚利润回报的虚假信息,骗得企业投资款80万元。但在案发后,王某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行为。同时,王某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追赃挽损,通过变卖自己的部分财产以及向亲朋好友借款等方式,退还了大部分赃款,使得企业的损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补。
在这个案例中,王某构成合同诈骗罪,诈骗金额80万元属于数额巨大。但鉴于王某有自首情节,依据法律规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同时,王某积极退赃,减少了被害人的损失,也体现了其一定的悔罪表现。最终,法院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
对比案例二,如果王某没有这些从轻情节,按照单纯的合同诈骗数额巨大的量刑标准,他很可能会面临更重的刑罚。
被告人赵某,长期从事诈骗活动,多次以不同的虚构事实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此次赵某以自己认识某知名企业高层,能够帮助他人低价获取该企业内部福利产品为由,吸引了大量人员参与。赵某收取每人数万元不等的费用后,并未兑现承诺,而是将款项用于个人挥霍。赵某的诈骗行为导致众多被害人经济损失惨重,社会影响恶劣。经统计,赵某此次诈骗金额达600万元,且赵某在之前还因诈骗罪被判处过有期徒刑,此次属于累犯。
在这个案例中,赵某构成诈骗罪。由于赵某诈骗数额特别巨大,且系累犯,根据法律规定,应当从重处罚。法院最终判处赵某有期徒刑二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万元。
通过这一系列案例可以看出,合同诈骗和诈骗罪的量刑轻重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虽然在一般情况下,在数额相当的前提下诈骗罪量刑可能稍重,但具体到每个案件,必须综合考虑各种法定和酌定情节,才能实现罪责刑相适应,确保法律的公正实施。无论是合同诈骗还是诈骗罪,犯罪行为都严重侵害了公私财产权益和社会经济秩序,司法机关在打击这类犯罪时,会依据法律规定和案件实际情况,作出准确、公正的裁判,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经济秩序的稳定。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