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厂里干了四十多年,刘师傅(1965年8月出生)终于在今年10月满60岁2个月,办完了退休手续。捧着刚拿到的《企业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核定表》,他既期待又好奇:“我这大半辈子的工龄,养老金到底能拿多少?”今天咱就跟着刘师傅的核定表,一步步拆解养老金的计算逻辑~
一、先看“基本盘”:工龄、账户与退休时间
刘师傅的关键信息很清晰:
• 参加工作时间:1984年10月(妥妥的“老职工”,工龄从青春干到现在);
• 退休时间:2025年10月(60周岁2个月退休,属于“正常退休”);
• 累计缴费年限:41年1个月;
• 个人账户储存额:85688.85元。
![]()
二、基础养老金:和“当地水平+自己贡献”挂钩
基础养老金 = 养老金计发基数 ×(1 + 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2 × 累计缴费年限 × 1%
• 养老金计发基数:8917元;
• 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0.4873
代入计算:(8917 + 8917×0.4873)÷2 × 41.08 × 1% =2724.29 元
这部分完美体现养老金“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社会平均工资上涨,基础养老金跟着涨;自己缴费基数高、年限长,这部分也会水涨船高~
三、个人账户养老金:“自己存的钱,按月领”
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储存额 ÷ 计发月数
代入计算:85688.85 ÷ 137.8 ≈ 621.83元。
简单理解:年轻时“存”多少、退休后“分”多少个月领,退休越晚(计发月数越小),每月领的也就越多~
四、过渡性养老金:“中人”的历史贡献补偿
过渡性养老金是为1992-1995年前参加工作、无个人账户“积累期”的“中人”设计的(用来弥补历史时期未建个人账户的损失)。计算公式为:
过渡性养老金 = 养老金计发基数 × 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 参与过渡计算的缴费年限 × 过渡系数
结合刘师傅的情况:
• 参与过渡计算的缴费年限:11年3个月≈11.25年(包含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中需过渡的部分);
• 过渡系数:1.3%(各地政策有差异,江苏等地常用1.2%-1.4%,此处按核定结果匹配);
代入计算:8917 × 0.9588 × 11.25 × 1.3% =948.9元
五、养老金“总和”:三部分相加
把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相加:2724.29 + 621.83 + 948.09 = 4294.21元。
最后唠句心里话:刘师傅41年的工龄、8万5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最终落在四千出头。这背后藏着养老金的核心逻辑:工龄越长、缴费越多、当地工资水平越高,养老金自然越丰厚。
对还在上班的朋友来说,社保千万别断缴——哪怕工资不高,也尽量按高基数缴,毕竟“今天的缴费,是明天的底气”。
你身边有没有即将退休的长辈?转发给他们,帮着算算明白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