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过年,家家杀年猪、腌腊肉,村里满是香味——但那时候,哪有现在的富裕啊。”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用。能自己动手的,绝不花钱去买。所以,年末杀猪、腌肉的场景,成了每个农村家庭最热闹的时刻。
但要养出一头大肥猪,可不容易。那时候没有饲料,全靠猪草。春夏要去地头割,冬天没草时,就得从自家菜园想办法。有一种菜,产量高、生命力强、叶厚得像牛皮——这,就是牛皮菜(又叫厚皮菜)。
![]()
一、厚得像牛皮的“菜中力士”
牛皮菜,学名“甜菜”的一个变种。叶子厚实、茎粗壮,掰开能听到“喀嚓”一声,农村人笑称它“厚得像牛皮”。
牛皮菜既能上餐桌,也能喂牲口:人能吃,猪、鸡、鸭、鹅也能吃。不过它茎太硬,口感“筋道”,所以大多数人种它,是为了——喂猪。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村,牛皮菜简直是菜园的“主角”。夏天雨多、地肥,它疯长成片,一片片翠绿,风吹起来像波浪。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一块种牛皮菜的地,割一筐回去喂猪,猪吃得“哼哼叫”,人也高兴。
二、越摘越旺的神奇蔬菜
牛皮菜的奇妙之处在于:越摘,它长得越旺。
它不能整株拔,而是用手旋转,把外层叶片“拧下”。这样能让中间嫩叶继续生长。
只要不拔根,一株牛皮菜能连续采三四个月,直到抽薹开花才会停。有时人们甚至一边摘、一边等它结籽,第二年还能继续种。
所以在那个菜少的年代,牛皮菜几乎填补了“青黄不接”的空档。没菜吃时,煮碗牛皮菜汤,虽不算美味,却是家里饭桌的“救场菜”。
三、撕皮、煮软、配腊肉——那股“年味儿”
牛皮菜虽然厚,但也能变美味。关键是——要“去皮”。
做法老一辈人都懂:
1️⃣ 先撕掉茎上的厚皮;
2️⃣ 切片,用油炒香;
3️⃣ 再加水煮软,口感才顺滑。
四川、重庆一带最拿手的吃法是
牛皮菜煮嫩胡豆”胡豆吸了菜香,软糯入味,鲜得很。
还有一道农村经典:牛皮菜炒腊肉。加入豆豉,香气四溢。那是属于冬天的味道——咸香中带着炊烟气,简单又满足。
四、那句顺口溜里的“烦菜”
在川渝一带,有句顺口溜:
“甜菜甜菜真是烦,今天摘了明天摘,摘得眼睛都是泪,天天都是三片叶。”
这调侃说的就是牛皮菜。因为它真是——摘不完、长不完、吃不完。
每天都得去菜地转几圈,一茬接一茬长,谁家种得多,家里猪都吃得“流油”。
那时候大家嘴上抱怨,心里其实踏实——因为有牛皮菜,就不怕猪没草吃。
五、如今,牛皮菜变稀罕了
时代变了,农村也变了。如今养猪的少了,猪圈空着,堆满杂物。
而牛皮菜这种昔日“喂猪主力军”,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只有在一些老奶奶的菜园角落,还能看到几棵绿油油的牛皮菜,像是在守着旧时的光景。
那一片绿,让人想起了那段省吃俭用、却热闹的年代——有炊烟的冬天,有腊肉香味的年。
互动区
你小时候吃过牛皮菜吗?
你家以前用它喂过猪吗?
你家乡现在还有人种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和“牛皮菜”的故事!
———⚖️———
⚖️ 特别声明
本文为乡土植物与农耕文化科普内容,旨在记录民间饮食与农村生活记忆,不构成农业或营养建议。如需食用或种植,请根据当地实际与专业指导操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