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魔幻现实,莫过于此:
一边是英伟达市值突破天际,AI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资本的狂欢近乎非理性;另一边则是大规模的裁员浪潮从科技巨头蔓延至各行各业,同时,埃隆·马斯克那张价值万亿(560亿美元)的薪酬方案在争议中被股东重新批准。
![]()
舆论场上充满了焦虑与困惑:普通人的工作岗位正被AI迅速侵蚀,而金字塔尖的“AI教父”们却在攫取常人无法想象的财富。
我的朋友圈有朋友给我留言,这公平吗?这可持续吗?这是不是又一场即将破灭的郁金香狂热?
这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命题。
当我们讨论“AI泡沫”时,我们惯性地将其视为一个负面词汇,一个需要警惕和戳破的幻影。但今天,我想提出一个可能违背直觉的观点:AI领域的泡沫,尤其是当下的这场泡沫,不仅不是坏事,反而是我们推进产业革命所必须付出的“门票”。
我们不仅不应过分恐惧这场泡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应该呼唤这样一场“好的泡沫”。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无视其带来的巨大冲击。马斯克的万亿薪酬与普通人的失业焦虑,并非两个独立事件,而是同一场AI革命引发的“超级杠杆”效应一体两面的必然结果。这只是一个开始。
看清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未来的关键不在于如何“刺破”泡沫,而在于如何构建一种“对冲机制”,以缓解泡沫破裂和重组过程中对社会造成的撕裂。
而这个责任,最终必须落到那些在泡沫中受益最多的“马斯克们”肩上。
这也是我理解的,硅谷流行的有效加速主义(e/acc)最底层的内核。
为什么说,我们需一场“好的泡沫”?
将当下的AI热潮与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相提并论,已成为一种陈词滥调。
是的,它们在资本的狂热、估值的离谱、以及对“革命性”的迷信上如出一辙。但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2000年的那场世纪大崩盘,真的是一场纯粹的灾难吗?
如果我们把视线拉长二十年,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正是那场被斥为“非理性”的狂热,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设施。
在那场泡沫中,资本以一种近乎“愚蠢”的方式,向全球疯狂铺设了数万公里的光纤网络,建立了海量的数据中心。
在当时,这些投资的利用率不足10%,是巨大的资源错配和浪费,无数公司因此破产。
然而,当乔布斯在2007年拿出iPhone时,他所依赖的,正是这些在“泡沫”中诞生的、廉价而过剩的基础设施。没有那场泡沫的“遗产”,就没有Web 2.0的繁荣,更没有后来的4G、5G和云计算。
这就是贝索斯所定义的“工业泡沫”(Industrial Bubble)。它不同于荷兰的郁金香或南海泡沫那种纯粹的金融投机,“工业泡沫”的标的物,是一种真正具有革命性潜力的新技术。
这种泡沫的本质,是资本市场以一种“非线性”的方式,强行压缩了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周期。它用一种“大水漫灌”甚至“不计成本”的姿态,去完成了正常市场环境下需要数十年才能完成的原始积累。
泡沫破裂时,固然一地鸡毛,但那些“有益的遗产”——那些光纤、那些数据中心、那些倒闭公司培养的工程师、那些幸存下来的亚马逊和谷歌——共同构筑了下一个时代的繁荣底座。
我们今天所见的AI革命,同样也正是这样一场“工业泡沫”的重演,甚至规模更为宏大。英伟达5万亿的市值,马斯克万亿的薪酬,本质上都是市场在为全球的“算力军备竞赛”定价。
天量的资本涌入大模型研发、芯片制造和数据中心建设,这其中必然充斥着重复建设和巨大浪费。
未来三年,今天90%的AI创业公司可能会消失。
但这重要吗?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场“军备竞赛”式的投入,无论最终谁是赢家,都将在客观上为全人类留下海量的算力、先进的模型底座和完善的数据设施。这些,就是下一轮创新的“水和电”。
我在本周的经济观察报专栏里也写道,AI作为一种深刻的生产力范式革命,其潜能释放所需要的周期和变革广度,不能用传统科技股的估值模型来衡量。
我们正处在一个需要“不理性”投入的关口。我们需要泡沫的狂热,去撬动那些原本固化的资源;我们需要泡沫的估值,去吸引最聪明的大脑投身其中;我们更需要泡沫的“浪费”,去强行铺就通往智能时代的“高速公路”。
退一万步说,即便是泡沫,那也是在为新大陆的崛起提供必要的“估值养分”。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对泡沫的过度恐惧,其代价可能比泡沫本身更为高昂——因为那意味着错失下一个时代的入场券。
AI杠杆、马斯克与“被献祭”的普通人
但承认泡沫的“建设性”,是我们分析的起点。但这远远不够。因为这场泡沫的代价,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精准而残酷地“外溢”到整个社会。这就是马斯克万亿薪酬与普通人失业焦虑同时发生的深层逻辑。
一个普遍的担忧是,AI将首先替代重复性劳动,进而替代分析性、甚至部分创造性工作,导致人力资本的普遍性贬值。这种担忧正在成为现实。但这种线性的外推,忽视了价值创造链条中一个关键的、不可替代的环节,那便是企业家的功能。
AI,尤其是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愿景,本质上是一种极其强大的“杠杆工具”。工具越是强大,使用工具的人的“杠杆效应”就越是惊人。
对于一个普通的白领、分析师、程序员甚至艺术家而言,AI的出现,使得他们的类似信息处理、数据分析、图像生成之类的传统“技能”变得廉价且可无限复制。
普通人的个体价值正在被AI稀释。他们手中的杠杆,正在被AI收走。
但对于埃隆·马斯克这样的顶级企业家而言,情况则完全相反。
AI可以基于海量数据进行优化和预测,但它无法“梦想”出一个尚不存在的市场,更无法“笃信”一个违背当下所有常规的愿景。
我在本周给新京报的专栏也写道,无论是“让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还是“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这种近乎偏执的、宏大叙事级别的目标设定,是企业家精神的源头,也是AI无法编码的“第一性”。
马斯克的价值,不在于他比AI更会计算或编程,而在于他定义了问题、设定了目标,并最终撬动AI这个超级杠杆,去重构整个产业链条,以创造全新的价值。
马斯克的万亿薪酬方案,之所以具有标志性,并非在于那个天文数字本身,而在于它所代表的一种近乎极致的“风险-回报”绑定。
这份在2018年看来几近天方夜谭的对赌协议,揭示了AI时代企业家价值的核心:定义并实现“非共识”的未来,并在“奈特式不确定性”(即那些无法被预知和量化的未知)中承担最终风险。
AI极大地放大了这种稀缺能力的价值。在AI时代,当技术迭代和市场竞争的风险空前加剧时,这种敢于承担终极风险的品质,决定了企业乃至产业的生死存亡。
因此,我们必须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AI时代,不仅不会削弱企业家的价值,反而会极大地拉高其价值的天花板。
AI将使得“平庸”与“卓越”之间的差距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拉大。
那些仅仅执行任务、优化流程的“管理者”和“执行者”的价值会被AI稀释,而那些定义愿景、重构系统、承担风险的“创造者”——那些真正的企业家,将成为整个经济体中最为稀缺、也最为宝贵的资源。
马斯克的万亿薪酬和普通人的失业,不是两个问题,而是同一个问题。
这是AI这根“超级杠杆”撬动地球时,必然产生的“支点”和“远端”的巨大势能差。这种两极分化,不是泡沫的偶然产物,而是AI革命的核心特征。
而我们,才刚刚站在这场大分化的起点。
泡沫的对冲:马斯克们的终极责任
如果说,第一阶段我们认识到“好的泡沫”是必要的;第二阶段我们看清了泡沫下的“AI杠杆”必然导致剧烈的社会分化。
那么,第三阶段的推论顺理成章: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机制,来“对冲”这场分化所带来的毁灭性冲击。
这个责任,必须落在那些“马斯克们”的身上。
传统的社会安全网,无论是失业救济还是再就业培训,在AI革命的指数级速度面前,都显得捉襟见肘、收效甚微。
当一个行业被AI“连根拔起”时,传统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修补方式已经失效。
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系统级的“对冲机制”。而这种机制的构建,其责任必须与收益相匹配。
那些在这场AI杠杆游戏中获得了最大收益的人——中美的马斯克们、黄仁勋们、奥特曼们——他们不仅是这场技术革命的推动者,也是这场社会财富“超级重组”的最大受益者。
因此,他们不能再像过去的工业巨头那样,仅仅扮演一个“成功者”和“慈善家”的角色。
“慈善”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背负着一种新的、更终极的责任:作为新世界的“系统架构师”,他们必须亲手设计和资助那些能让旧世界平稳过渡到新世界的“减震器”。
这种“对冲机制”可能是什么?
它可能是“全民基本收入”(UBI)——这个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硅谷领袖所讨论,因为他们最清楚AI的替代性有多强。
它也可能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体系,不再灌输可被AI复制的“技能”,而是专注于培养AI无法企及的同理心、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它还可能是一种由AI利润资助的、全新的社会价值创造体系,用以支持那些无法被市场估值,但对人类文明至关重要的领域,如艺术、哲学、基础关怀等。
这绝非一种道德绑架,而是基于最理性的“系统安全”考量。
如果任由这场“AI杠杆”下的两极分化无限拉大,如果“马斯克们”只顾着冲向星辰大海,而无视脚下那片日益扩大的、被“献祭”的普通人的土地,那么,这场由泡沫催生和加速的革命,其积累的社会张力,最终将撕裂整个社会结构。当系统崩溃时,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马斯克的万亿薪酬争议,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它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向我们提出了这个时代最尖锐的问题:
在一个生产力即将被AI极大解放的前夜,我们到底该如何分配这注定的繁荣,又该如何安放那同样注定的“无用之人”?
重估AI泡沫,意味着我们既要拥抱它作为“工业加速器”的非凡价值,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它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我们的价值分配天平。
未来已来,而泡沫只是开始。这场狂欢与阵痛并存的“大分化”时代,真正考验的,是那些站在杠杆支点上的“马斯克们”的智慧与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