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种厚度比发丝还要纤薄的金属带材,竟能承载19吨重物,并在亿度高温环境中保持结构完整?这不是未来世界的幻想场景,而是中国科研团队刚刚实现的一项震撼突破。
2
随着“人造太阳”项目进入总装阶段的消息公布,公众纷纷追问:这项技术能否真正终结能源危机?中国距离实现“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梦想,究竟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3
要理解这场变革的起点,必须从一种名为C276的镍基合金说起。这个名字对普通人而言陌生而冰冷,却是“人造太阳”工程的核心命脉所在。
![]()
4
在可控核聚变系统中,必须依赖超强磁场来束缚温度高达上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而生成这种磁场的关键——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其制造基础正是C276合金基带。
5
可以这样比喻:如果把超导带材比作一栋摩天大楼,那么C276就是地基中的地基。超导层需在其表面逐层生长,一旦基底纯度不足或表面存在微米级缺陷,整个超导结构就会失效,后续所有功能都将化为泡影。
6
然而就在数年前,我们连一块合格的基带都无法自主生产。这种高性能材料长期被少数西方国家垄断,美国几乎独占全球供应,不仅价格高昂,交付周期还受制于国际关系波动。
![]()
7
国内相关企业曾做过测算,仅进口一吨C276合金的成本,就足以拖慢整个超导产业链的发展节奏;更严峻的是,一旦遭遇技术封锁,项目只能被迫停滞。
8
谁又能想到,短短几年后,我国不仅能实现自给自足,甚至在关键性能指标上超越进口产品?完成这一逆袭的,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戎利建领衔的科研团队。
9
自上世纪末起,这支队伍便扎根实验室,与C276合金展开长达二十余年的攻坚。面对外界普遍认为“无解”的难题,他们选择迎难而上,誓要打破国外的技术壁垒。
![]()
10
既要保证合金极高的纯净度,又要兼顾强度与延展性,还需在超薄状态下实现纳米级表面光洁度——每一项要求都是世界级的技术高峰。
11
以表面粗糙度为例,为了确保超导层均匀沉积,基带表面必须达到纳米级平整。这意味着,在相当于2000米跑道长度的范围内,任何凸起不得超过20纳米,难度不亚于在一根头发上雕刻整座城市地图。
12
今年10月,团队交出了令人震惊的成绩单:全长2000米、厚仅0.046毫米(约为头发直径的一半)、宽12毫米的C276合金带材,表面粗糙度控制在20纳米以内,同时具备堪比高强度钢的力学性能。
13
这批材料已通过上海超导、上创超导等多家企业的严格检测,并成功用于千米级超导带材的制备流程。
14
或许这些数据仍显抽象,不妨换算一下:0.046毫米相当于三张标准A4纸叠加的厚度,却能承受相当于两头成年非洲象的重量。这背后是成千上万次工艺参数调整和实验验证的结果。
15
实验室成果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在于产业化应用。今年9月,东部超导利用金属所提供的国产C276基带,成功研制出长达845米的多股复合超导线材。
![]()
16
别小看这根看似普通的带子,在-196℃液氮环境下,它可稳定传输594安培电流,波动范围不超过9.8安培,稳定性甚至优于部分海外进口产品。
17
更为严苛的测试在-269℃液氦环境及10万高斯强磁场条件下进行,其载流能力达到每4毫米宽度1058.78安培,直接迈入国际领先行列。
18
参与项目的工程师坦言:“过去等进口材料要半年,如今国产供货只需一个月,整体成本下降三分之一。”
![]()
19
这不是简单的替代,而是对整个产业效率的重塑。时间缩短意味着研发提速,成本降低则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20
目前联创超导已将该材料投入实际工程项目使用,金属所更与东部超导签署20吨基带供货协议。曾经受制于人的“卡脖子”材料,如今已成为国内产业链争相抢购的“明星产品”。
21
为何C276的突破如此关键?因为它直接决定了“人造太阳”的建设进度。全球主要科技强国都在争夺可控核聚变赛道的主导权,包括法国主导的ITER计划、中国的EAST装置以及英国的STEP项目,均依赖大量高质量超导带材支撑。
![]()
22
据测算,建造一座商业化核聚变电站,需要数千公里的高温超导带材。未来十年,全球对C276基底的需求量预计增长数十倍。
23
中国此次打破垄断,等于拿到了这场清洁能源革命的关键通行证。更重要的是,这项技术的应用远不止于核聚变领域。
24
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在高效电力输送、高速磁悬浮列车、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大容量储能系统等方面均有广阔前景。
![]()
25
预计全球超导材料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约50亿美元,跃升至2030年超过15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份额有望突破四成。
26
过去我们只能被动采购,如今掌握核心技术后,不仅能满足本土需求,更有能力参与全球竞争,抢占高端市场。
27
也许有人质疑:不过是一卷金属带而已,为何其他国家难以复制?事实上,这项技术的复杂程度远超想象。C276合金包含镍、钼、铬、钨等多种元素,配比稍有偏差,性能便会大幅下滑。
![]()
28
为实现超高纯净度,戎利建团队采用真空感应熔炼结合电渣重熔的双联工艺,有效提升了成分均匀性和杂质控制水平。
29
轧制环节更是挑战极限:需将原始坯料压延至0.046毫米的极致薄度,同时精准调控温度、变形速率与中间退火工艺,稍有不慎即导致断裂报废。
30
表面处理则是决定成败的最后一环。超导层对基底表面极其敏感,哪怕一个微观划痕也可能引发连锁失效。
![]()
31
为此,研究团队专门开发了定制化的酸洗与精密抛光流程,将表面粗糙度稳定控制在20纳米以下。这种精度相当于在整个足球场面积内,最高突起不超过1毫米。
32
正是凭借对每一个细节的极致追求,国产C276合金的杂质含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指标甚至实现反超。
33
其实中国在超导应用方面早有积累。EAST托卡马克装置多次刷新世界纪录,实现超过400秒的长脉冲高约束运行,为聚变能源商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
34
如今随着自主C276基带的成功研发,整个超导产业链实现了从“断点”到“贯通”的转变。从原材料制备到器件制造,再到系统集成,我国已构建起较为完整的自主创新体系。
35
曾几何时,“中国制造不行”成为某些人挂在嘴边的偏见。但事实证明,从高铁网络到5G通信,从载人航天到超导材料,我们正用一项项硬核突破扭转认知。
36
当然,迈向全面产业化仍有障碍。当前产能尚无法支撑大型聚变电站的大规模建设,成本仍有优化空间。要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必须做到质量与价格双重领先。
![]()
37
此外,质量一致性也是重大挑战。超导系统对材料缺陷容忍度极低,任何细微瑕疵都可能导致整体失败。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和标准化检测流程,将是下一阶段攻关重点。
38
但这些困难并未阻挡前进的步伐。随着“人造太阳”进入总装阶段,国内对超导带材的需求将持续攀升,反过来推动产能扩张和技术迭代。
39
在全球合作与竞争并行的格局下,我国可通过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验证技术实力,同时在实战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
40
正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所示,只要坚持研发投入、把握战略机遇,中国完全有能力在全球超导产业中占据引领地位。
41
试想未来的某一天,核聚变电站广泛分布于城乡之间,电价低廉到几乎可忽略,电动车随时补能无忧,工厂摆脱化石燃料依赖,天空更加湛蓝,生态持续改善——这并非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而是正在逐步成型的现实图景。
![]()
42
C276合金的突破,是中国科技攻坚克难的一个缩影。从航空发动机到半导体芯片,从创新药研发到前沿新材料,越来越多的“卡脖子”技术正被逐一攻克。
43
曾经我们仰望他国科技巅峰,如今我们自己也能创造奇迹。那条厚仅0.046毫米的金属带,托起的不只是19吨重量,更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念,是人类追寻永恒能源的曙光。
44
当“人造太阳”真正点亮地球的那一刻,人们或将回望今天这群默默耕耘的科学家,铭记这段从技术依附走向全球领先的非凡征程。
![]()
45
中国离无限能源的时代并不遥远。这句话背后,是无数次失败后的重新出发,是科研人员日复一日的坚守,是一个国家对科技创新坚定不移的战略投入。
46
相信不远的将来,“人造太阳”的光辉将洒满千家万户,清洁电力将成为生活的日常配置。而在这场改变人类命运的能源革命中,中国必将扮演关键角色,成为全球发展的引领力量。这一天,我们共同期待,也正在亲身见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