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人民网贵阳11月7日电 (黄小桃)11月7日,乌当区召开慢病服务能力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表示,针对慢性病患病率持续上升的问题,乌当区医共体总院构建了覆盖全域、分级分类、医防融合的慢性病健康管理体系,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团队建设、推进信息化支撑等举措,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慢病患者的管理与服务能力。
![]()
乌当区慢病服务能力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 黄小桃摄
持续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动资源下沉。乌当区医共体总院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赴乡镇开展巡回医疗,乡镇卫生院负责村级巡诊,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明确服务频率与时间,确保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强化家庭医生团队建设,推进医防融合。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整合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公卫医生、护士、村医及社区网格员,组建52支健康管理团队,实行区域责任包干制,打造“卫生健康+社会治理”新模式,提供全专结合、连续协同的健康管理服务。
健全居民健康档案,加强人群健康管理。依托家庭医生团队,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立慢病患者专项台账,详细记录管理信息。同时,落实基层医疗机构与全科医生责任,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完善公卫服务绩效评价机制,提升慢病规范管理率。
推行分级分类管理,优化服务流程。一方面,建立以医共体总院为技术支撑、成员单位为纽带的慢病管理体系,制定“全程一体化服务”工作方案,落实双向转诊机制。
另一方面,对慢病患者实施“红、黄、绿”三色分级管理。其中,红色(高风险)由总院专科医生重点干预,黄色(中风险)由全科医生定期随访,绿色(低风险)由村级卫生人员常规监测,实现精准化管理与服务衔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