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乡村田野里,一株株默默生长的野草,有的能吃、有的能药,还有的,承载着几千年的文明记忆。
今天要说的这株植物,在我国的种植史已有四千多年,它曾是古代最重要的纤维作物,如今却被人当成“田边杂草”——它就是:苎麻。
![]()
一、田边的“野麻”,曾是国宝纤维
在黄河以南的农村,你一定见过这种高高的野草——茎杆挺直、叶面粗糙,农人常叫它野麻、青麻、白麻。
别看它如今无人问津,可在过去,苎麻可是“香饽饽”。
小时候,我们收稻子时,若忘了带绳子,就地拔一根苎麻,剥下茎皮拧成绳,结实又耐拉。
以前的麻衣、麻布、麻绳、麻袋,多半就是苎麻做的。我小时候还跟爸妈去田边砍苎麻,剥皮、晾晒、拿去卖——那时候,麻皮就是现金。
二、四千年的纤维传奇
苎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纤维作物之一。考古学家在浙江钱山漾新石器遗址中,出土了苎麻布、麻绳,证明早在四千多年前,咱们的祖先就已会种麻、织麻。
《农桑辑要》(元代)中就详细记载:
“可畦搭二三尺高棚,上用细箔遮盖……到十日蝗,苗出,有草即拔,苗高三拔,不须用棚。”
到了明清时期,苎麻的用途更是渗透生活方方面面——
衣料:麻衣、夏布、凉衫;
✅ 工业:造纸、酿酒、制糖、造船;
✅ 食用:苎麻叶可做菜;
✅ 医用:苎麻根、籽入药,止血、解毒。
可以说,古代的农家,几乎离不开苎麻。
三、从“国民作物”到“田边杂草”
随着塑料和化纤产品兴起,苎麻的黄金时代渐渐过去。
苎麻虽然环保、透气、抗菌,但加工麻烦、产量不高、人工费多。相比之下,化纤织物又快又便宜,于是苎麻产业逐步衰落。
如今,全国仍有少数地区种苎麻——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河南等,种植面积仅剩几十万亩。
而在更多地方,苎麻成了田埂边、沟边的“野草”,无人问津,任其自生自灭。
老辈人看了都感慨:
“当年家家种,如今没人认。”
四、“中国草”的国际荣耀
别看国内冷落,在国外,苎麻却被称作——“CHINA GRASS(中国草)”。
它纤维坚韧、光洁、透气、吸湿,是天然植物纤维中强度最高、品质最佳的。日本、法国、意大利都曾大量进口苎麻,专门用于高档服装与家纺。
可以说,苎麻是“中国制造”在纤维界的先驱与骄傲。
五、未来或将“卷土重来”
时代在变,理念也在变。随着全球重视环保、减塑、可降解材料,苎麻这种“绿色纤维”又被重新关注。
天然环保—— 可降解、无污染;
✅ 抗菌透气—— 夏季衣料优选;
✅ 强度高、寿命长 —— 适合高端纺织;
✅ 生态经济兼顾 ——可持续种植。
不少高校和企业正在研发新型苎麻复合纤维、苎麻纸、苎麻环保材料。也许不久的将来,这种“老作物”会再次走进现代生活。
苎麻小档案
![]()
六、尾声:让“老麻”重新发光
在环保意识高涨的今天,或许该重新认识这株“老麻”。
它见证了农耕文明;
它具备绿色未来;
它不仅是植物,更是文化的传承。
苎麻从辉煌到沉寂,其实就像乡村的缩影:静静地生长、被遗忘、又等待被重新发现。
当我们走在田野间,若看到那一株株挺拔的“野麻”,不妨驻足看看——那是古老的中国草,也是绿色未来的希望。
互动区
你家乡还有人种苎麻吗?
你穿过苎麻布的衣服吗?
你觉得苎麻能重回舞台吗?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故事!
———⚖️———
⚖️ 特别声明
本文为乡土植物与农业文化科普内容,旨在传播传统农作物知识,不构成种植或投资建议。如需产业咨询,请参考农业部门或科研机构数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