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环境秩序美、人文书香美、乡愁情感美、生活品质美、家国情怀美的日照“五美”城乡文化书院建设,东港区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城市书房等公共场所和文化资源,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5年暑期以来,以创新“城市 + 大学” 融合发展模式为抓手,东港区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与青春力量,搭建起高校人才服务基层、理论知识对接社会实践的桥梁,为基层文化建设注入了鲜活动能。
![]()
![]()
![]()
9月份,市文明办牵头,为曲阜师范大学与东港区两处文化社区(文化书院)试点搭建桥梁,选派7名大学生沉浸式融入到石臼街道银海社区、秦楼街道尚德社区,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实习生活。
今天,我们来看看他们眼中的文化书院是什么样的吧!
哲思于行 践悟初心
——曲阜师范大学哲学专业本科 吴迪
作为曲阜师范大学哲学专业的本科生,我一直渴望将抽象的哲学概念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能够在书本与现实的罅隙中探寻理论落地的可能。九月份,带着这样的追问,我走进日照市东港区石臼街道银海社区,开启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生活。这里既是城市基层治理的微观缩影,也是我将哲学思维与社会实践联结的“试验场”。我更想探寻的是,这个被认定为“文化书院”的基层空间,究竟如何承载“文以化人”的古老理想,在现代城市肌理中焕发新的生机。
![]()
初遇银海:多元社区生态与实习初心
银海社区,作为典型的城市社区,这里既有世代居住的本土居民,他们承载着日照的地域文化记忆;也有怀揣梦想的外来务工者,他们为社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社区内完善的文化活动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不仅是服务居民的物理空间,更成为凝聚社区情感、培育社区认同的精神载体。初到社区时,我便决定:不仅要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工作,更要以哲学研究者的视角,观察社区运作的内在逻辑,探寻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
在参与的诸多社区活动中,“四季村晚”与“戏曲教学”是最触动我思考的两项,它们如同两面镜子,映照出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文化传承的深度,也让我对所学哲学理论有了更鲜活的认知。
“四季村晚”:雨中温情的基层实践哲学
9月11日的“四季村晚”,是银海社区精心打造的品牌文化活动,其核心目标在于通过文艺表演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与归属感。活动当天下午,我便投入到现场组织与宣传工作中,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感受到社区工作的琐碎与重要。傍晚时分,日照站前广场飘起绵绵细雨,大爷大妈们撑着伞伫立在雨中,目光炯炯地望向舞台,等待着登台表演的时刻;周边商铺的经营者们主动支起帐篷,为居民提供避雨的空间,即便如此,仍有不少老人搬着板凳,在舞台前整齐落座,雨水丝毫没有冲淡他们的热情。
当社区合唱团的歌声在雨中响起,浑厚悠远的旋律穿透雨声,直抵人心时,我忽然意识到,一场成功的社区活动,绝非简单的流程拼凑,而是无数人主动调适、协同发力的结果。这让我瞬间联想到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理论,即在具体情境中做出正确判断和行动的能力。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现场具体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和决策来应对不同局面,这正是实践智慧的体现。
这雨中那不绝的歌声与观众的热情,让我联想到的不仅是西方的哲思,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乐教化”的生动图景。古代书院是讲学论道、教化乡里之所,其核心在于“化民成俗”。眼前的“村晚”,不正是现代社区的“新礼乐”吗?它没有严格的礼制,却用歌声和欢笑凝聚了邻里;它无需高深的教义,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着社区的温情与秩序。银海文化书院,正是在用这种活泼的形式,履行着新时代的“教化”功能——一种源于生活、归于情感的文明滋养。
![]()
更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团队协作背后的哲学逻辑。在“四季村晚”的筹备与举办过程中,每个参与者都有自己的角色,只有通过充分的沟通和协作,才能将这些分散的力量凝聚起来,共同完成一个目标。这恰如黑格尔“整体与部分”理论所揭示的,整体由部分构成,但整体的功能远大于部分之和。社区工作的本质,正是将不同身份、不同需求的个体,凝聚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协作中实现社区的共同利益。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哲学中的整体观并非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贯穿在基层治理每一个环节的行动指南。
![]()
“戏曲教学”:从代际互动品文化传承的理论内核
如果说“四季村晚”让我看到了书院的凝聚力,那么10月17日开展的“戏曲教学”活动,则让我触摸到了文化传承的生命力。这项活动专为社区热爱戏曲的老年人设计,社区特别邀请了山东艺术学院的专业戏曲老师,旨在通过系统教学,让传统文化在基层落地生根。作为协助者,我的工作主要是帮助老师准备教学材料、布置教学场地,但真正打动我的,是老年学员们对戏曲的热忱与执着。
许多老年学员此前从未接触过戏曲,甚至连最基础的唱腔、身段都不了解,但他们的学习热情却远超我的预期:老师讲解时,他们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一个细节;练习身段时,他们反复琢磨,即便动作不够标准,也绝不轻易放弃。看着他们专注的神情,我不禁想起康德的“自律”概念,即通过自我约束和努力来实现自我完善。这些老年人正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在晚年找到了新的兴趣爱好,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这些老年人正是以自律为支撑,在晚年重新发掘兴趣爱好,在学习戏曲的过程中丰富精神世界,完成了自我价值的再实现。
![]()
而从文化传承的视角来看,这项活动更让我对伽达默尔的“诠释学”理论有了新的理解。伽达默尔认为,文化传承是一个不断诠释和创新的过程。
传统戏曲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如今面临着传承断层的困境,而社区举办的戏曲教学活动,正是对文化传承的一次有益探索,它既尊重戏曲的传统内核,邀请专业老师传授正宗技艺;又结合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为老年人提供学习机会,同时也吸引年轻人参与其中。在老师的邀请下,我和其他年轻志愿者走上台前,与老年学员一同练习形体动作。老师们倾囊相授,是“传道”;学员们孜孜以求,是“承接”。这种代际之间的技艺传授与情感共鸣,让书院不再是冰冷的建筑,而成为一个活着的、呼吸着的文化生命体。文化在这里不是被供奉的标本,而是被体验、被诠释、被创新的流动之水,完美印证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古老智慧。
![]()
认知升华:哲学价值与社区工作的深度联结
“经过两个月的沉浸,我心中的“银海社区”已从一个行政单元,具象为一个充满温情的“文化书院”。这里的“文化”,不仅是书本知识,更是弥漫在邻里间的善意、流淌在活动中的美、以及根植于传统的认同。
文化的种子在最基层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成为抵抗现代生活中人与人疏离感的一座堡垒。作为哲学学子,我从中看到了“百姓日用即道”的真谛——最高深的道理,恰恰蕴藏在这最平凡、最鲜活的生活实践之中。
此外,在具体活动中深化了我对哲学理论的理解,更让我对 “社区工作的价值” 与 “哲学的现实意义” 有了全新的思考。过去,我对哲学的认知多局限于书本上的概念与逻辑,总觉得理论与现实之间隔着一层难以逾越的鸿沟;而这次实习让我明白,哲学并非高高在上的思辨游戏,而是能够指导现实生活的思维工具。
在与社区居民的相处中,我对”幸福“这一哲学命题的理解也有了新的思考。此前,我总将幸福视为一种抽象的、形而上学的概念,但在银海社区,我看到了幸福最本真的模样,是老年人在”四季村晚“舞台上绽放的笑容,是他们在戏曲学习中专注的眼神,是居民们在活动中相互问候、彼此帮助的温暖。这让我想起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论”,即幸福是一种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社区居民通过参与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生活,更在奉献与分享中实现了自我价值,这正是幸福的真谛。
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社区作为基层社会组织的重要性。它是连接政府与居民的桥梁,是落实民生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更是培育社会认同、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而作为哲学专业的学生,我们在社区工作中也能发挥独特价值,我们可以运用辩证思维分析社区治理中的矛盾,用整体观统筹社区资源的分配,用人文关怀理解居民的需求。这次实习让我坚定了一个信念:未来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要将哲学的思辨精神与现实需求相结合,让理论在实践中发光发热。
![]()
回望这段实习经历,心中满是感激。感谢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为我们搭建桥梁,银海社区为我提供了一个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平台,让我在服务中成长,在思考中进步;感谢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们的悉心指导与无私帮助,他们的敬业精神与人文关怀,让我感受到基层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此次实习并非结束,而是我将哲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起点。未来,我将带着这次实习的收获与感悟,继续深耕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以更坚定的信念、更务实的行动,将哲学智慧融入生活与工作,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追求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