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2015年,魔视智能诞生在一家10平方米的车库里,其创始人是深耕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领域二十余年的虞正华博士。
十年后的9月26日,魔视智能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由国泰君安国际和国信证券(香港)担任联系保荐人。
近几年来,魔视智能近年来收入增长显著,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886亿元,同比增长76.4%。不过受限于巨大的研发支出,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2022年至2024年,三年累计净亏损超过6亿元。
2025年是智驾平权的元年,也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商密集冲击IPO的一年。根据申请书,魔视智能本次IPO募集资金将继续用于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持续迭代升级。
对于魔视智能来说,无论上市成功与否,都仅是第一步,如何减少亏损,加强技术实力,留在牌桌是其接下来更大的考验。
以下是正文:
01
上交博士二次创业,10年完成8轮融资
魔视智能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首批以自研AI模型开发的乘用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量产的公司。
魔视智能是虞正华博士的第二次创业,第一次AI创业以成功上市结尾。1999年,虞正华在上海交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赴澳大利亚深造,历任NICTA高级研究员、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导,长期深耕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领域。
2012年,深度学习技术因ImageNet竞赛的突破迎来爆发,虞正华团队通过demo验证了AI在车牌识别中的潜力,预判汽车自动驾驶的春天可能要来了。
2015年,他与五位来自不同产业背景的伙伴共同租下一间10平方米的车库,正式创立魔视智能,专注于乘用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研发。
公司成立次年,便推出第一代基于深度学习的嵌入式车规级ADAS产品,并在多项国际自动驾驶算法评测中位列第一。
2018年是公司发展的关键一年,其ADAS前视产品在比亚迪率先实现前装量产。同年,魔视智能的车规级ADAS被上海市经信委列入《上海市首批人工智能创新产品目录》。
自2017年起,魔视智能开启融资进程,近十年来完成共八轮融资,共计融资约10亿元。最近的一轮融资是在2025年6月,公司预备冲刺IPO之前。魔视智能成功获得了浙江美大实业等投资方注资,完成数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
在本次魔视智能上市前的股权架构中,虞正华通过魔智有限公司持股16.72%。同时,其通过上海俐智、上海爰智、上海煋智分别控制约7.37%、2.79%、2.78%,合计控制该公司约29.65%的投票权,为该公司的单一最大股东。
截至目前,魔视智能已与多家主流车企达成合作,乘用车领域包括奇瑞、广汽、北汽、上汽等,商用车领域的合作车企包括陕重汽、宇通客车、开沃汽车等。公司已累计交付超330万套解决方案、用于92款车型。据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其L0至L2+级解决方案收入在第三方提供商中排名第八,占比0.4%。
02
营收增长迅速,但亏损仍在持续
在财务表现方面,魔视智能近年来收入增长显著。2022年至2024年,魔视智能的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178亿元、1.465亿元、3.568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人民币1.886亿元,同比增长76.4%。
不过,公司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2022年至2024年,三年累计净亏损超过6亿元。净亏损从2022年的2亿元扩大至2024年的2.33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1.117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研发方面,各家初创公司都在研发上花了重金,魔视智能也不例外。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开支分别为1.277亿元、1.432亿元、1.601亿元和0.839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108.4%、97.7%、44.9%、44.5%。值得注意的是,研发开支占总收入的比例正在逐步回落。
此外,魔视智能的毛利率波动较大。报告期内,公司的毛利率分别约为25.6%、13.7%、14.2%、20.1%。这一数据相比同业公司并不占优,2022年至2024年,驭势科技的综合毛利率为45.7%、48.8%和43.7%。
招股书显示,魔视智能的收入主要来自Magic Drive解决方案。报告期内,除2023年,该业务贡献的收入均超过60%。而Magic Parking解决方案则逐步成为魔视智能的第二大收入来源,报告期内占收入比分别约为10.1%、9.4%、24.1%和27.3%。
相应的,MagicSafety解决方案收入则在2023年达到顶峰的6299.7万元(43.0%),后逐年下降。2024年度,该业务贡献的收入约为4363.2万元,同比减少30.7%,占比骤降至12.2%,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10.9%。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魔视智能是中国少数具备自研AI算法设计能力的第三方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按2024年L0至L2+级(包括L2+)解决方案的收入计算,公司在同类第三方提供商中位列第八。
![]()
很明显,L0至L2+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市场非常分散,按2024年收入计的十大市场参与者约占15.2%的市场份额。各家厂商主机厂商不断地转向自研,急切地想把智能化这一关键能力掌握在自己手里。
03
市场竞争激烈,上市是刚需
据公开消息,魔视智能从成立以来累计进行了12轮融资,公司的投后估值已增长至D轮融资后的25.43亿元人民币。
但市面上的智驾公司何其之多,魔视智能关于“一家专注于AI模型驱动的智能驾驶公司”的定位是生长于过热环境之中的。
在这个大背景下,魔视智能此前与部分投资者签署了对赌协议。协议约定,若公司未能在2026年末完成上市,或控股股东撤回IPO申请以及IPO申请被监管机构拒绝,投资者有权要求魔视智能赎回其投资。
不过,魔视智能2026年上市对赌的条款,在2025年8月17日公司完成股改前已经完全终止。
招股书显示,公司通过新增注册资本融资的所得款项约为9.37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所得款净额的71%已经被使用。
截至2025年8月31日,魔视智能拥有金融资产1.25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44亿元。同期,其短期银行借款为1.51亿元。此外,魔视智能的账款周期较长,报告期内分别为123天、161天、102天和122天。
综合以上背景看,尽快上市是让公司进一步入市竞争的必要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魔视智能十分依赖大客户。报告期内,魔视智能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4200万元、4590万元、1.87亿元和1.24亿元,占当期总收入的35.6%、31.3%、52.3%和65.9%,客户集中度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怎么抓住客户、比快节奏的友商更快速适配需求,是上市也不能讲完整的故事。
当然,公司已经在迅速向客户需求靠拢,试图抓住更高的市场份额。
比如2024年推出的第五代端到端系统,采用“视觉-语言-动作”架构,能够从感知层直接映射至控制层,跳过传统“感知-预测-控制”的中间处理环节。这一方案在城市NOA、AVP自动泊车等场景中已实现量产落地,首搭车型为奇瑞风云T9。
泊车方面,魔视智能还自研开发了泊车域控制器,已在奇瑞瑞虎品牌、风云品牌等车型上量产,具备更高的算力利用率,和更低的成本结构。用户可通过一键操作完成垂直、侧方、斜列等多种泊车任务,显著提升驾驶安全性与便捷性。
04
尾声
中国汽车产业正在由电动化的上半场,进入智能化下半场。市场空间巨大,但竞争也异常激烈。
对于魔视智能来说,上市仅是第一步,如何减少亏损,留在牌桌是其接下来更大的考验。在招股书中,魔视智能表示,正通过深化与现有客户的关系并扩大客户群、进一步提高研发效率、控制成本及提高运营效率等策略向可持续盈利过渡。
此番冲击港股IPO,如果能成功,魔视将能获得资金和资本市场的支持。但是长期价值还需要建立更深厚的技术和产品护城河,以及更好的出货量、营收、利润等经营指标支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