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作为便携式储能领域的龙头企业,户外储能业务将华宝新能推向了创业板上市,也让其面临业务承压的困境。
华宝新能的转型也折射出储能行业从产品竞争迈向生态竞争的深刻变革。
当行业进入拼研发、拼供应链、拼用户运营的深水区,单纯的产品差异已难以构筑护城河。企业需要同步应对技术迭代加速、政策环境波动、跨界竞争者涌入的三重压力。
以下为正文:
2025年9月,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FA2025)与美国国际太阳能展(RE+2025)相继开幕。华宝新能的展台前人头攒动,一侧展台上,SolarSaga磁吸太阳能板与便携储能电源搭配,旁边的照片记录着可可西里巡山队员用它点亮帐篷、户外爱好者借它煮火锅的画面。
但更值得关注的则是另一侧的全新图景,JackeryNavi2000系统连接着家电模型,手机APP界面实时跳动着光伏发电量与家庭用电量;墙面挂着的XBC美学曲面光伏瓦,墨玉色瓦面与传统屋顶线条相融,标注着“每平方米发电170W”的参数。从户外应急到家庭绿电,这样的业务转变正颠覆着外界对于华宝储能的认知。
01
两次战略跃迁
2011年成立的华宝新能,以充电宝代工业务起家,其推出的电小二品牌通过与苹果手机深度绑定,以背夹式充电宝进入苹果销售体系,完成原始技术积累。
恰逢全球便携储能市场的萌芽阶段,在多数企业尚未察觉户外用电需求痛点时,其已锁定户外活动、应急场景的电力缺口,开启了第一次迈向便携式户外储能的战略跃迁。
公司最早于2014年提出转型便携储能,2018年创新性地推出磁吸XBC便携太阳能板SolarSaga系列,实现太阳能充电技术与便携储能的深度结合。光充户外电源的问世不仅大幅提升了产品实用性,更推动公司营收进入爆发期,营业收入从2019年的3.19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2亿元,年复合增速为115.67%,于2022年9月在创业版上市,成为便携储能第一股。
全球能源转型浪潮催生了公司第二次迈向家庭储能战略跃迁,华宝新能自2020年起布局家庭储能,推出Geneverse电掌柜品牌,2023年推出首款家庭储能产品,2024年发布全场景家庭绿电解决方案,推出DIY小型家庭绿电系统JackeryNavi2000和美学曲面光伏瓦家庭绿电系统,标志着其从便携储能领导者向家庭绿电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
02
户外储能业绩承压
2022年前后,疫情催生的户外消费热潮与欧洲能源危机的双重推力,使公司便携式储能业务迎来爆发式增长,并成为资本市场的弄潮儿,2022年9月登陆创业板后,其市值一度高达270亿元。
然而行业风口的褪去总是猝不及防,上市后的华宝新能迅速陷入增长瓶颈。
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仅2.64%,盈利能力同步下滑,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较上年下降3.03和3.11个百分点。2023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27.76%,归母净利润由2.87亿元转为亏损1.74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达2.63亿元,净利率跌至-7.51%。核心产品便携储能和光伏太阳能板营收双双下滑,其中光伏产品营收降幅高达42.73%,业绩下滑直接导致公司市值较巅峰时期蒸发超71%。
一方面,是海外市场遇冷,成也欧洲,败也欧洲。
欧洲能源危机推动了公司户外储能业务的爆发,也使得公司9成以上收入依赖境外市场,随后,2023年欧洲市场需求的大幅下滑成为了业绩承压的重要导火索。受能源短缺影响消退,欧洲市场便携储能产品营收同比暴跌64.52%,太阳能板营收下滑74.55%,仅欧洲市场就减少营收4.59亿元。
欧洲市场需求减少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价格承压,供需错配使企业纷纷陷入价格战,而华宝新能因坚持品牌定位未及时跟进降价,同时前期高位采购电芯导致存货成本偏高,进一步丧失价格竞争力,陷入被动局面。
另一方面,企业大量涌入,市场份额被挤压。
便携式储能行业技术门槛不高,它的爆发吸引了大量企业涌入。2023年便携式储能跨境电商品牌影响力榜单中,23家上榜企业有20家来自中国,甚至无人机巨头大疆也跨界入局。
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直接导致华宝新能市场份额持续流失,从2022年的13%下滑至2023上半年的8%,而竞争对手正浩创新的市场份额则提升至35%,行业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业绩承压之下,华宝新能一方面过加速库存出清、优化成本结构稳住基本盘,另一方面不得不对外寻求调整,将目光投向户用储能市场,加大研发投入与市场布局力度,推出多款重磅户储产品。
直到2024 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有所好转,同比增长50.41%,归母净利润同比激增 888.90%,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6.06亿元、净利润2.40亿元。
03
户用储能是深水区
2024 年,随着各国能源政策加码、光伏成本下降与居民节能需求升级,户用储能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竞争格局也从早期的蓝海探索转向红海厮杀,呈现出多重激化特征。
首先,市场参与者来自四面八方,正在重构市场竞争版图。
当前的户用储能市场已形成多元主体混战格局:既有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手握电池技术优势的能源巨头向下游延伸,凭借成本控制能力搅动市场;也有正浩创新等同行企业以快速迭代策略抢占份额,后者构建了一套“发电→储电→配电→用电”的生态,适配于家庭场景;还有安克创新等跨界玩家凭借品牌积累切入市场,推出的SOLIX系列阳台储能产品以模块化设计分流用户。
据行业测算,2025年全球户用储能相关企业数量较2020年增长超3倍,市场集中度持续下降。
市场参与者的大量涌入,叠加产品的同质化,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价格战。
由于核心储能电池技术路线相对集中,多数企业在系统集成层面的创新空间有限,导致产品功能趋同。因此为争夺市场份额,大部分企业通过降低价格换取市场份额,甚至部分企业采取成本倒挂的激进定价策略,2024年全球户用储能系统均价较2022年整体下降。
这种竞争模式压缩了行业整体利润空间,目前华宝新能家庭绿电系统虽凭借技术优势维持溢价,但终端价格较初期已下调。
其次,户用储能产品的技术迭代和标准缺失,市场存在不确定性。
当下,户用储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正从容量大小转向智能调度、安全控制、寿命延长等维度,但当前行业尚未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与检测体系。
一方面,电池循环寿命、充放电效率等关键指标的标注混乱导致消费者选择困难;另一方面,电网接入兼容性、数据安全防护等技术瓶颈尚未完全突破,部分企业因技术储备不足陷入迭代滞后困境。原材料成本和政策的波动则进一步放大了这种不确定性。
政策维度,户用储能市场高度依赖政策驱动,欧洲各国补贴退坡、美国IRA法案细则调整、中国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规则变化等,都可能引发需求波动。
04
尾声
华宝新能的转型也折射出储能行业从产品竞争迈向生态竞争的深刻变革。
当行业进入拼研发、拼供应链、拼用户运营的深水区,单纯的产品差异已难以构筑护城河。企业需要同步应对技术迭代加速、政策环境波动、跨界竞争者涌入的三重压力。
唯有将硬件创新与能源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建立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高效运营体系,才能在行业洗牌中占据主动。这场转型考验的不仅是技术储备,更是对市场节奏的精准把握与战略定力的持续考验。
只有跳出同质化陷阱,构建“技术+供应链+用户+品牌”的多维竞争力,才能在激烈博弈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