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日,一群所谓“放生者”在广东某水库周边集中释放上千只猫咪,引发严重生态与动物福利危机。最新通报显示,已有两三百只猫因应激、溺水或失温死亡,大量志愿者紧急赶赴现场展开救援行动。
![]()
猫咪这般对待直接应激
11月1日清晨,位于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与龙塘镇交界处的山林地带,两辆满载猫笼的厢式货车悄然驶入水库附近的偏僻小道。车内层层叠叠码放着铁丝笼,每一只都塞满了惊恐不安的猫咪。
车辆停稳后,数名身穿深色外套、佩戴口罩的人员陆续下车,迅速将笼子从车厢中搬出并整齐排列于地面。每个笼内密密麻麻挤着5至8只猫,狭小空间令它们无法转身,只能透过缝隙投出充满恐惧的目光,呼吸急促,身体紧绷。
![]()
这群人分工井然有序:四人架设便携音响设备,播放高分贝的大悲咒;两人提着大袋猫粮向林中深处抛洒,试图引导猫咪深入山野;另有一名女子全程手持手机进行实时直播,口中不断低诵“阿弥陀佛”,神情肃穆。
当所有笼门被同时掀开时,突如其来的强声、陌生气味和晃动的人影瞬间击溃了猫咪的心理防线。它们在极度恐慌中四散奔逃,有的疯狂扑向桉树试图攀爬避险,但光滑树干难以抓附,屡次滑落摔伤;更多则盲目冲向水库边缘,不慎跌入水中挣扎呼救。
![]()
部分猫咪落水后无力游回岸边,在冷水中逐渐体力耗尽,身体缓缓下沉。目击群众见状立即划动桨板冲入浅水区,合力捞起三只濒临溺亡的个体。获救猫咪全身湿透,体温骤降,四肢僵硬,仅靠微弱颤抖维持生命体征。
现场有人愤怒质问:“你们这是放生还是送死?”其中一名戴黑色口罩的参与者回应称:“这可是我们花三万元从猫贩手里赎回来的命,来这儿放归自然是在积德行善,轮不到外人指手画脚。”说完继续拆解剩余笼具。
![]()
那名正在直播的女性依旧面对镜头喃喃自语:“看啊,万猫齐奔,重获自由,这是多么殊胜的功德!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而画面中却是群猫翻滚坠落、水中挣扎喘息的真实惨象。
直播间内很快有观众留言质疑此举是否构成虐待动物,舆论迅速发酵,几分钟后该场直播被迫中断,账号一度进入屏蔽状态。
无论这些猫原本来自野外流浪群体还是长期家养环境,如此大规模非科学放生行为已造成不可逆后果。大量尸体漂浮于水库近岸水域,不仅破坏视觉景观,更对水质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此处正是当地居民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之一,一旦病原微生物或有机污染物随动物尸骸渗入水体,可能引发生态污染与公共健康风险。
![]()
团队曝光:不是初犯
目睹惨状的市民果断报警。龙塘派出所民警抵达现场时,涉事人员早已逃离,仅留下空荡笼具、散落猫粮及零星受伤滞留的猫咪。幸存者蜷缩岩缝或灌木丛中,瑟瑟发抖,拒绝接近人类。
事件经网络传播后,涉事团体身份被迅速锁定。其社交平台账号名为“日日放生随喜团队”,主页内容显示其长期以“解救生命”为名组织类似活动。
![]()
据其公开说明,此次运输的1120只猫系从即将运往屠宰场的“猫肉车”及部分餐馆购得,采购单价为每斤8.5元,总计支出约三万元人民币。团队坚称此举属“慈悲救赎”,旨在通过放生活动积累福报。
经公安机关全面核查,目前尚无明确法律条文禁止此类放生活动,尤其在未涉及珍稀保护物种或故意伤害动物的情况下,难以认定其行为触犯刑法或其他行政法规,故暂不构成违法事实。
![]()
据调查了解,该团队选择此地正因其山清水秀、环境幽静,认为利于动物“回归自然”。他们还提前准备了数十公斤猫粮,并计划定期回访投喂,自认安排周全,毫无过失。
然而现实远比设想残酷。连日阴雨导致山路泥泞难行,搜救工作举步维艰。受惊猫咪藏匿极深,多躲进岩石裂缝、树洞或茂密荆棘之中,稍有动静即惊窜逃逸。更有围观打卡者、投机猫贩混入现场,干扰专业救援秩序。
![]()
为保障救助效率,志愿团队经过筛选,仅保留20名具备丰富捕猫经验的成员驻守核心区域,采用诱捕笼、红外监测等手段逐步搜寻幸存个体。
好心终酿惨剧
随着搜救持续推进,越来越多遇难猫咪遗体被发现。有的漂浮于水面,毛发结块;有的蜷缩在枯叶堆中,四肢僵直;甚至有一只怀孕母猫死于岩隙深处,腹部仍可触摸到未成形的胎儿轮廓。截至目前,累计救助存活个体逾400只,确认死亡数量已达两三百只,后续数字仍在更新。
![]()
尽管这群人的出发点或许源于善意,希望通过“放生”实现精神层面的自我救赎,但他们严重忽视了一个基本生物学常识:绝大多数被收购的猫属于长期圈养的家猫品种,从未习得野外觅食、躲避天敌、识别水源等基本生存技能。
这种脱离现实考量的“善行”,实质上是以宗教仪式感包装的生态灾难。放生本非原罪,问题在于执行方式完全无视动物福祉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仅追求形式上的“释放”而不顾后果。
![]()
希望此次由盲目放生引发的生命悲剧与生态警讯能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亟需以此为契机,推动建立全国性或区域性放生行为管理制度,明确允许放生的物种清单、指定区域、申报流程、技术标准及事后监管机制,杜绝随意、大规模、非科学放生活动再度上演。
也期待该团队能真正反思自身行为,未来若有意从事公益救助,请先学习动物行为学知识,配合专业机构开展科学收容、绝育放归(TNR)或领养推广项目,而非凭借一腔热情制造新的伤害。
![]()
真正的善意不应止于冲动施舍,而应转化为可持续、负责任的实际行动——如参与流浪动物绝育计划、资助野生动物康复中心、支持生态保护科研项目等,让爱心落在实处,而非沦为情绪宣泄的工具。
慈悲之心固然值得尊重,但若缺乏科学认知与制度约束,极易演变为对生命的轻慢与自然秩序的践踏。唯有将仁爱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才能避免“以善之名,行恶之实”的悲剧重演。
![]()
真正的生命尊重,是深刻理解每一种生物都有其特定的生存节律与生态位,明白生态系统是一个精密联动的整体。任何外来干预都必须慎之又慎,尊重规律,顺应自然,而非强行植入个人意志。
结语
我们应当守护自然界固有的平衡法则,拒绝以主观愿望打破生态和谐。让每一份善意都能精准对接生命的真实需要,而不是将自己的“慈悲想象”强加于无辜生灵之上,用看似高尚的行为造成实际伤害。
真正的生命尊重,源自内心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体现在克制、审慎与责任之中。愿此类悲剧不再重演,愿每一次善念都能走向真正有益的实践。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