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通讯员 张瀚文 吴昱含
不痛不痒的小疙瘩,竟藏着致命风险。53岁的张先生右眼上睑的一个“小疙瘩”,被他忽视了一年多,直到肿物越长越大、眼睛快闭不上,才去医院检查,结果确诊为罕见的睑板腺癌。目前,他正在湖北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接受术后放疗,病情稳定,肿瘤细胞未发生扩散。
“一开始就像个小硬结,不疼也不痒,喝酒、吃辣后会肿起来,过好几天才消。”张先生回忆,这个小疙瘩出现已有一年多,当时头发长,遮住了眼部,加上没影响正常生活,他压根没放在心上。“总觉得是个小问题,自己会消,没必要急着去医院。”
可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小问题”逐渐变成了大麻烦。肿物慢慢增大,不仅让张先生的眼睑闭合不全,眼睛里还总感觉卡着东西,异物感越来越强烈。“用我们土话说就是我觉得眼皮上‘长了个跳绳’。”张先生说,因为儿子在武汉工作,他们便前往武汉协和医院寻求治疗。
今年7月,经过病理检查,张先生被确诊为睑板腺癌——一种发病率极低的眼部恶性肿瘤。睑板腺癌起源于皮脂腺细胞,是罕见的皮肤附件恶性肿瘤,占原发性皮肤恶性肿瘤的0.7%~1.3%,在我国占眼睑恶性肿瘤第二位(第一位为基底细胞癌)。“拿到结果时吓了一跳,谁能想到一个不痛不痒的小疙瘩,竟然是癌症。”家属坦言。随后,张先生在武汉协和医院接受了肿瘤切除手术。为巩固治疗效果,预防二次复发,医生建议他术后进行辅助放疗。
![]()
张先生刚做完放疗(张瀚文 摄)
如今,张先生已在襄州区人民医院接受放疗一周,“现在精神头挺好,吃饭睡觉都正常,就是右眼周边的脸有点僵硬、发肿,医生说是放疗后的正常反应,慢慢会缓解。”家属介绍,好在一年多的拖延并未导致肿瘤扩散,这让一家人松了口气。
按照医嘱,张先生第一年需要频繁复查,第二年每半年复查一次,第三年起每年复查一次,若复查情况稳定,后续便可逐步放心。“睑板腺癌很容易被误诊,因为它的症状和麦粒肿、眼部感染太像了。”襄州区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副主任刘琛解释,很多患者会把眼睑上的无痛肿物当成普通炎症,自行滴眼药水应付,反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她介绍,病理检查是肿瘤确诊的“金标准”,张先生就是通过这项检查最终确诊的。
刘琛表示,手术是睑板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放疗作为辅助手段。此次张先生采用的是电子线浅放局部放疗,“放疗时,我们会在上眼睑和眼球之间放置挡铅,就像给眼球穿‘防护衣’,减少射线对视力和眼球动度的损伤。”不过刘琛也提醒,睑板腺癌这类腺样肿瘤对放疗敏感度较低,放疗的核心作用是降低复发风险,且放疗可能引发不良反应,比如眼部干涩、视网膜病变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皮肤也可能出现红斑、色素沉积等问题。
“眼部出现异常肿物,哪怕不痛不痒,也千万别拖延。”刘琛特别提醒,若发现眼睑有肿物持续增大,或伴随眼睛肿胀、干涩不适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明确诊断后对症治疗,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隐患。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