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汛期已于10月27日正式结束。南都记者从东莞市水务局获悉,今年汛期,东莞遭遇多次极端天气考验,先后经历36轮强降雨袭击与8个台风影响,降水集中且极端性强,汛期总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7.1%。此外,汛期共出动内涝巡查人员21366人次,处置181处积水点,保障交通与居民出行安全。
![]()
汛期总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7.1%
据了解,4月15日,广东省进入2025年汛期;10月27日汛期正式结束。今年汛期,东莞遭遇多次极端天气考验,先后经历36轮强降雨袭击与8个台风影响。
在雨情方面,截至10月27日,今年全市总降水量达1949.6毫米,较常年同期(1819.3毫米)偏多7.2%;汛期总降雨量达1821.9毫米,较常年同期(1555.7毫米)偏多17.1%。降雨时空分布严重不均,4月、5月降水量严重偏少,8月、9月异常偏多,分别较常年同期偏多46.5%、180%。
在水情方面,今年汛期,全市水库、江河总体平稳,但极端降雨引发多轮中小河流超警洪水。其中,“8.5”强降雨期间,石马河流域遭遇50年一遇洪水,寒溪河流域遭遇5年一遇洪水(局部20-50年一遇)。台风“桦加沙”影响期间,石马河再发洪水,塘厦站最高水位达20.35米,沿线河道承压严重。
![]()
调度水利工程147次
重点闸泵泄洪10.65亿立方米
今年汛期,东莞市水务局开展了多项防御工作。其中,在工程防御体系方面,采用“汛前全面摸排、汛中临灾排查”模式,市镇两级累计6000人次排查工程隐患,动态更新风险清单并提前发函预警。对水毁工程实施风险评估、分级管理与月度通报,及时上报国家报灾系统争取中央资金,明确今冬明春施工计划,确保2026年汛前全面修复水毁工程。
![]()
此外,水利工程调度效益显著。全年以来,共调度水利工程147次,河道、水库预腾空库容5700万立方米,重点水库拦洪5900万立方米,重点闸泵泄洪10.65亿立方米。
其中,“8.5”强降雨期间,精准调度雁田、虾公岩等水库及塘厦、旗岭等水闸,拦蓄、泄洪1.26亿立方米,将石马河常平段及以下洪水等级从50年一遇降至20年一遇,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
![]()
全市建成自动监测站点331个
实现关键区域监测无死角
监测预报对防汛工作至关重要。今年,东莞协助省水文局推动建设测雨雷达1个和村自动雨量站119个,分流域升级本地水文站网,优先完善石马河流域监测设施,紧急补齐梅塘水、板湖河等小型河流水文设备。目前,全市建成涵盖雨量、水位等要素的自动监测站点331个,接入重点工程、易涝点视频信号7636路,实现关键区域监测无死角。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可以为防汛救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并有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今年汛期,东莞通过微信群、短信、粤政易等平台,共发出防御预警信息约12万条,覆盖防汛责任人、镇街工作人员及重点区域群众。
![]()
同时,依托水旱灾害防御系统实现118宗水库纳雨能力实时自动分析,为调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保障预警信息“发得出、收得到、用得上”。
加强城市内涝防控,共处置181处积水点
今年汛期,东莞全面强化工作防御体系,应急处置能力大幅提升。
一方面,将防汛责任压实到岗到人;明确34个镇街(园区)排水防涝安全责任人,落实118宗水库、126条4级以上堤防、65座大中型水闸、93座中型泵站的防汛“三个责任人”(行政、技术、巡查责任人)。
另一方面,持续增强应急保障能力。针对水上抢险、供水应急、水利工程应急、排水防涝抢险4支专业队伍约1400人开展训练演练,保障抢险队伍掌握基本抢险技能。市级防汛物资仓库24小时值守,全年调度物资10次,支援谢岗、黄江、塘厦、樟木头、常平等镇险情处置。
![]()
东莞还持续加强城市内涝防控。其中,加强排水设施运维,全年清理雨水口57441个、雨水检查井18471座,修复井盖1877处,补齐防坠网3901个。
此外,在易涝点“三人小组”(水务、城管、交警)的基础上,统筹村(社区)加入处置,形成“3+1”小组值守机制,明确不同暴雨预警级别应急流程。汛期,全市出动内涝巡查人员21366人次、车辆8461车次,处置181处积水点,保障交通与居民出行安全。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田玲玲
(东莞市水务局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